|
综合
|
|
□ 本报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 本报通讯员 王仲亮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主体工程和重点任务,扎实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依法治市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推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良法善治成为铜仁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经济发展 “有物件员替我们跑腿,不仅省时省力,还避免了处处咨询。”铜仁市市民杨胜利正在填报慢性病办理申请表,通过提交申请、审批,10分钟就办好了相关手续。这是铜仁市推行“2+2+2”政务服务模式的一个缩影。 “目前,‘2+2+2’模式是立足在市、区实体政务大厅同址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市区按层级、按部门分割的审批服务方式,实行‘铜仁市+碧江区、自然人+法人、咨询+投诉’的‘2+2+2’模式设置窗口,科学分区分类、规范服务管理,做到部门通、数据通、业务通,实现市区融合、同址并窗、综合受理、集成服务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法治合力,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着力将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成最有竞争力的发展要素。”铜仁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铜仁市出台《打造“贵人服务·一视铜仁”品牌建设高质量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3年)》《实体经济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系列政策文件,为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市监察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国资委建立联系制度和衔接工作机制,为依法公正高效办理涉企案件提供有力保障。市检察院出台《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企业健康发展法治环境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立良法促善治 筑牢平安根基 早春的铜仁,锦江沿江步道上,前来散步的市民与游客络绎不绝,家住碧江区的简木芬说:“现在城市发展得好,我们当地人住着舒心,外地人玩得也开心。” 让简木芬舒心的不只是城市发展,农村老家的变化,也令她高兴:“茅坡、木房,变成了街道、楼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安逸。” 群众不断提升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背后,是铜仁市坚持生态立市的发展思路,和以法治护航梵山净水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自2015年10月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铜仁市紧扣绿色铜仁发展战略,高质量制定实施《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铜仁古城保护条例》《铜仁市锦江干流大江沿岸建设管理条例》等10部地方性法规。市委每年组织召开地方立法成果宣传贯彻大会,高规格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让法规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市人大常委会同步组织对当年施行的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情况开展跟踪监督,就发现的问题实行“开单督办”,充分发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强势推动法规贯彻落实。如今,爱绿、护绿已成为铜仁人的自觉行动。 创新执法模式 推动法治建设 “执法方式人性化,让我们意识到错误,也保护了企业发展。”在接到由铜仁市生态环境局发出的《不予处罚决定书》后,德江县鑫源砂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如释重负地在《承诺书》上签字,自愿承诺改正违法行为。 “对符合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以确认违法行为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为主,增强当事人对自身违法行为的深刻认识,减少轻微违法行为的发生,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铜仁市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科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铜仁市坚持将规范行政执法作为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一环,通过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全面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建设,为行政权力设置一道道“防火墙”,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高质量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据了解,该市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同时,探索制定《铜仁市提升行政执法质量的规定(试行)》,对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案件受理、衔接配合、依法监督、责任追究、考核机制等方面作出具体明确。2022年,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54.6万件,没有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全市行政复议行政机关被纠错率、行政诉讼行政机关败诉率、万人起诉率均低于全省平均值,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立足实际,锚定航向,奋力向前,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建设新时代幸福铜仁提供坚实法治保障。”铜仁市政协副主席、市司法局局长刘鸿丽说。
|
|
良法善治成为城市幸福底色
|
铜仁法治政府建设行稳致远
|
|
|
( 2023-04-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 本报通讯员 王仲亮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主体工程和重点任务,扎实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依法治市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推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良法善治成为铜仁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经济发展 “有物件员替我们跑腿,不仅省时省力,还避免了处处咨询。”铜仁市市民杨胜利正在填报慢性病办理申请表,通过提交申请、审批,10分钟就办好了相关手续。这是铜仁市推行“2+2+2”政务服务模式的一个缩影。 “目前,‘2+2+2’模式是立足在市、区实体政务大厅同址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市区按层级、按部门分割的审批服务方式,实行‘铜仁市+碧江区、自然人+法人、咨询+投诉’的‘2+2+2’模式设置窗口,科学分区分类、规范服务管理,做到部门通、数据通、业务通,实现市区融合、同址并窗、综合受理、集成服务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法治合力,护航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着力将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成最有竞争力的发展要素。”铜仁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铜仁市出台《打造“贵人服务·一视铜仁”品牌建设高质量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3年)》《实体经济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系列政策文件,为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市监察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国资委建立联系制度和衔接工作机制,为依法公正高效办理涉企案件提供有力保障。市检察院出台《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企业健康发展法治环境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立良法促善治 筑牢平安根基 早春的铜仁,锦江沿江步道上,前来散步的市民与游客络绎不绝,家住碧江区的简木芬说:“现在城市发展得好,我们当地人住着舒心,外地人玩得也开心。” 让简木芬舒心的不只是城市发展,农村老家的变化,也令她高兴:“茅坡、木房,变成了街道、楼房,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安逸。” 群众不断提升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背后,是铜仁市坚持生态立市的发展思路,和以法治护航梵山净水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自2015年10月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铜仁市紧扣绿色铜仁发展战略,高质量制定实施《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铜仁古城保护条例》《铜仁市锦江干流大江沿岸建设管理条例》等10部地方性法规。市委每年组织召开地方立法成果宣传贯彻大会,高规格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让法规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市人大常委会同步组织对当年施行的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情况开展跟踪监督,就发现的问题实行“开单督办”,充分发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强势推动法规贯彻落实。如今,爱绿、护绿已成为铜仁人的自觉行动。 创新执法模式 推动法治建设 “执法方式人性化,让我们意识到错误,也保护了企业发展。”在接到由铜仁市生态环境局发出的《不予处罚决定书》后,德江县鑫源砂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如释重负地在《承诺书》上签字,自愿承诺改正违法行为。 “对符合条件的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以确认违法行为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为主,增强当事人对自身违法行为的深刻认识,减少轻微违法行为的发生,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铜仁市司法局行政执法监督科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铜仁市坚持将规范行政执法作为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一环,通过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全面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建设,为行政权力设置一道道“防火墙”,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高质量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据了解,该市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同时,探索制定《铜仁市提升行政执法质量的规定(试行)》,对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案件受理、衔接配合、依法监督、责任追究、考核机制等方面作出具体明确。2022年,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54.6万件,没有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全市行政复议行政机关被纠错率、行政诉讼行政机关败诉率、万人起诉率均低于全省平均值,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立足实际,锚定航向,奋力向前,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建设新时代幸福铜仁提供坚实法治保障。”铜仁市政协副主席、市司法局局长刘鸿丽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