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法律服务
|
|
□ 本报记者 黄 辉 □ 本报通讯员 刘忠仁 “之前就职的公司拖欠我两个月工资一直没付,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吗?”近日,曾在某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从事销售工作的李英萍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询问。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她,收齐材料后迅速通过系统完成了审查手续,并当场作出法律援助决定书。 这是在赣州市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经常能看到的场景之一。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近年来,赣州市从平台建设、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工作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法律服务多渠道 实体平台全覆盖 “没想到在园区就能找到律师咨询,解答了我的法律问题,法律服务真的贴近老百姓了。”赣县工业园区某企业职工杨某在赣州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赣州市已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8个、乡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93个,辖区内所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都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一站式、窗口化、综合性”的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以前是“企业找法律服务”,现在是“法律服务找企业”。 此外,赣州市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实体、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除建设一批“标准规范、功能完善、运作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外,还实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7×24小时服务,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实现互联互转,并在12345热线中心设立专家座席。同时,大力推广12348江西法网、“江西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赣服通”平台法律服务专区,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公共法律服务。 2022年,三大平台法律咨询总量超过2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法律援助惠民生 公证服务网上办 近日,受援人钟文春来到兴国县法律援助中心,送上一面写有“司法为民、乐于助人”的锦旗,感谢法律援助中心和援助律师成功帮他追讨工资和赔偿金。 据了解,法律援助法实施以来,赣州市聚焦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未成年人、妇女等群体,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活动,依法有序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推行审判阶段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法律援助通知辩护全覆盖,大力推行经济困难状况告知承诺制和法律援助“全省通办”“帮办”服务,服务更加便民。2022年,全市法律援助案件突破1万件,实现了每10万人提供法律援助量110件的目标,案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通过远程视频公证平台,足不出户就能申办关于出国留学的涉外公证,真是太方便了。”“法国与国内有七个小时的时差,公证员放弃午休时间帮我办理业务,真的非常感谢你们。”“你们的公证服务方便快捷,让群众‘一次不跑’,为你们点赞!”……连日来,办事群众对赣南公证处新推出的“赣南公证”线上办理平台好评不断。 赣州市司法局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结合数字经济建设,以数字化改革提升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开启“互联网+公证”新模式。群众可通过“赣南公证”小程序提出公证申请,公证机构通过在线审查、远程视频,实现受理申请到送达电子公证书全程网办,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流程优质、高效、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2年,赣州市19家公证机构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14757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预防化解纠纷、有效减少诉讼、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法治文化润人心 矛盾纠纷化无形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红色法治文化建设,将红色法治文化融入城乡规划、文旅项目、红培基地等,探索推行“市民公园+红色法治”“红色旅游+普法宣传”“红色教育+普法宣传”等模式,打造了寻乌县红色法治文化公园、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兴国县将军园等独具特色的红色法治文化阵地24个。 依托这些阵地,赣州各县区积极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和“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深入实施“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专项活动,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现已培养“法律明白人”骨干21万余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更加浓厚。 法治文化润人心,矛盾纠纷化无形。在革命老区寻乌县,运用法治思维“讲法调”、融合宗亲文化“祠堂调”、弘扬敬老美德“长者调”、汲取先辈智慧“家训调”、推行理性平和“食茶调”,已成为当地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法宝。 近年来,赣州市践行“客家矛盾客家调”理念,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全市共设立人民调解组织4338个,打造了章贡区“老师傅”调解、于都县“打铁佬”调解等调解品牌,创建了赣县区“智尧释法调解坊”等15个个人调解工作室。 2022年,赣州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案件39804件,调解成功38119件,成功率达95.8%,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实现了“能进祠堂不上公堂,能在村组不到县乡”。
|
|
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得实惠
|
赣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便民利民
|
|
|
( 2023-03-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公共法律服务 |
|
□ 本报记者 黄 辉 □ 本报通讯员 刘忠仁 “之前就职的公司拖欠我两个月工资一直没付,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吗?”近日,曾在某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从事销售工作的李英萍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询问。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她,收齐材料后迅速通过系统完成了审查手续,并当场作出法律援助决定书。 这是在赣州市各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经常能看到的场景之一。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近年来,赣州市从平台建设、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工作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法律服务多渠道 实体平台全覆盖 “没想到在园区就能找到律师咨询,解答了我的法律问题,法律服务真的贴近老百姓了。”赣县工业园区某企业职工杨某在赣州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赣州市已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8个、乡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93个,辖区内所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都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一站式、窗口化、综合性”的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以前是“企业找法律服务”,现在是“法律服务找企业”。 此外,赣州市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实体、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除建设一批“标准规范、功能完善、运作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外,还实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7×24小时服务,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实现互联互转,并在12345热线中心设立专家座席。同时,大力推广12348江西法网、“江西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赣服通”平台法律服务专区,让群众足不出户享受公共法律服务。 2022年,三大平台法律咨询总量超过2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法律援助惠民生 公证服务网上办 近日,受援人钟文春来到兴国县法律援助中心,送上一面写有“司法为民、乐于助人”的锦旗,感谢法律援助中心和援助律师成功帮他追讨工资和赔偿金。 据了解,法律援助法实施以来,赣州市聚焦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未成年人、妇女等群体,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活动,依法有序扩大法律援助范围,推行审判阶段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法律援助通知辩护全覆盖,大力推行经济困难状况告知承诺制和法律援助“全省通办”“帮办”服务,服务更加便民。2022年,全市法律援助案件突破1万件,实现了每10万人提供法律援助量110件的目标,案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通过远程视频公证平台,足不出户就能申办关于出国留学的涉外公证,真是太方便了。”“法国与国内有七个小时的时差,公证员放弃午休时间帮我办理业务,真的非常感谢你们。”“你们的公证服务方便快捷,让群众‘一次不跑’,为你们点赞!”……连日来,办事群众对赣南公证处新推出的“赣南公证”线上办理平台好评不断。 赣州市司法局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结合数字经济建设,以数字化改革提升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开启“互联网+公证”新模式。群众可通过“赣南公证”小程序提出公证申请,公证机构通过在线审查、远程视频,实现受理申请到送达电子公证书全程网办,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流程优质、高效、便捷的公证法律服务。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2年,赣州市19家公证机构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14757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预防化解纠纷、有效减少诉讼、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法治文化润人心 矛盾纠纷化无形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红色法治文化建设,将红色法治文化融入城乡规划、文旅项目、红培基地等,探索推行“市民公园+红色法治”“红色旅游+普法宣传”“红色教育+普法宣传”等模式,打造了寻乌县红色法治文化公园、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兴国县将军园等独具特色的红色法治文化阵地24个。 依托这些阵地,赣州各县区积极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和“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深入实施“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专项活动,大力推进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现已培养“法律明白人”骨干21万余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更加浓厚。 法治文化润人心,矛盾纠纷化无形。在革命老区寻乌县,运用法治思维“讲法调”、融合宗亲文化“祠堂调”、弘扬敬老美德“长者调”、汲取先辈智慧“家训调”、推行理性平和“食茶调”,已成为当地人民调解员的工作法宝。 近年来,赣州市践行“客家矛盾客家调”理念,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全市共设立人民调解组织4338个,打造了章贡区“老师傅”调解、于都县“打铁佬”调解等调解品牌,创建了赣县区“智尧释法调解坊”等15个个人调解工作室。 2022年,赣州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案件39804件,调解成功38119件,成功率达95.8%,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实现了“能进祠堂不上公堂,能在村组不到县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