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窗口
|
|
□ 本报记者 王春 本报通讯员 俞旦 文/图
“前几天,在镇里的广播听到你们的普法广播剧,还是用我们本地话讲的,浅显易懂,特别好。”近日,在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听到人大代表的肯定,在场的乡村检察官会心一笑。2022年,余姚市人民检察院认真落实余姚人大“乡村检察官走进代表联络站”创新机制,这也是该院以乡村检察官工作为载体将全过程人民民主更深融入检察履职实践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余姚市人民检察院紧盯乡村治理,对焦社会治理先行示范跑道,创新实施乡村检察官制度,深入践行办案在一线、调查在一线、接访在一线、会商在一线、解纷在一线的“五线工作法”,围绕法律监督、强村富民、普法解纷、数字乡村四大领域,进一步消除城乡法治服务差别,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检察产品,获评“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入选全省第三批社会大普法“六优”培育行动计划优秀名单。
检察听证会开到家门口 “因为我的不理智行为,给我的亲友带来了伤害,我感到特别愧疚。感谢检察机关给我改过的机会,也感谢诸某原谅我的过错,今后我一定深刻吸取教训,严格遵纪守法。”2021年1月7日,在余姚市低塘街道西郑巷村委会举行的不起诉决定公开宣告会现场,郑某向被害人诸某真诚悔过,两人握手言和,冰释前嫌。 在办案过程中,乡村检察官陈向东发现该案系家庭矛盾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但因双方就赔偿数额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不仅问题没有解决,反而积累了更多的不满情绪。他决定以和解为主轴,引导被害人设立合理赔偿区间,说服郑某及其家属继续参与调解。最终双方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意见,郑某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 同时为让矛盾就地化解,余姚市检察院决定将对郑某不起诉决定公开宣告会开在案发地村委会,并邀请郑某所在村的村主任、社保主任等共同参与。在宣告会现场,乡村检察官化身为普法员,向郑某、诸某普及相关法律知识。 乡村检察官团队在“带案下乡”中高度重视社会关系修复,累计推动刑事和解107件,下沉乡镇(街道)陪同市级领导接访78次,提供法律服务230余件次,同时尊重人民群众朴素公平正义观,把公开听证、公开宣告开到田间地头,邀请村干部、网格员、乡贤代表等共同参与,一揽子解决乡村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在案件下沉办理中针对性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引领乡村法治风尚。 纾困解难推进企业合规 “检察官,我们公司经营越来越规范了,是去年的那份不起诉决定书救了我们,我们一定吸取教训,规范经营,回馈社会。”2022年4月,余姚市梁弄镇某企业负责人对前来“回头看”的乡村检察官激动地介绍起了企业近况。 在办理梁弄镇部分小微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系列案中,余姚市检察院深入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严厉打击虚开骗税违法行为的同时审慎处理涉案企业。该院对4名专门从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代理人”提起公诉,坚决维护市场秩序;对情节轻微、具有悔罪表现的4家企业和9名负责人作出相对不起诉,同步开展涉税法治宣讲,提高企业合规经营意识。 企有所需,检有所应。2022年,余姚市人民检察院专门制定实施助企纾困解难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12项举措,通过设立“安商护企”检察服务联络站,开展“法治体检进企业”专项行动,组建涉企法治宣讲团,研究分析乡镇企业易发法律风险点,采用不起诉集中宣告、入企宣讲、跟进监督、发放法律风险防范手册等方式,已为80余家本地企业量身定制法律服务,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法治指引。 “指尖检察”助力乡村法治 余姚市梁弄镇甘宣村的沈某从小在村里长大,对村口的古樟树很有感情。可不知何时,这几棵古樟树被人折断,令他痛心。听说通过“乡村检察官云平台”可以线上反映问题,他便拍了几张照片,连同一段文字上传到平台的“民情上传”模块上。 收到线索当天,乡村检察官李吉达和曹洋第一时间组织调查取证,查阅资料,走访相关部门。原来,沈某反映的问题并非个案,不少古树除了应有的保护措施不到位之外,管理上也存在着权责不清等问题。 为此,余姚市人民检察院召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召开圆桌会议,厘清各部门职责。此外,该院还就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相关问题向属地乡镇街道制发检察建议。如今,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16份检察建议书全部得到回复。 据悉,2020年7月起,余姚市检察院自主研发“乡村检察官云平台”,目前已实现与全市21个乡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工作人员、网格员即时互联互通。同时该院将与云平台数据互通的“检察办事”功能模块嵌入覆盖各街道、乡镇、村社的95台“宁波办事”综合自助服务终端机,目前19项检察业务已实现群众“一次不用跑”,完成从“脚板检察”到“指尖检察”的转变。
|
|
乡村检察官“带案下乡”助力共同富裕
|
|
|
|
( 2023-01-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