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经济法治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让老百姓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
· 逾九成企业“满意”中国营商环境
· 2022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391亿件
· 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力度不断加大
· 成都海关助外贸新业态多点开花

“提振市场信心 恢复和扩大消费” 迎来政策组合拳
让老百姓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

( 2023-01-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经济法治
核心阅读
  多个部门2023年的重点工作安排,将较大比重放在“提振市场信心、恢复和扩大消费”这项工作上,为拉动消费增长提振消费信心打好政策“组合拳”。

  □ 本报记者 万静

  新年伊始,多个部门不约而同开始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紧张有序地安排部署相关工作任务。记者注意到,多个部门2023年的重点工作安排,将较大比重放在“提振市场信心、恢复和扩大消费”这项工作上,为拉动消费增长提振消费信心打好政策“组合拳”。
让老百姓想消费
  早在2022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就已经提前安排部署“两节”期间的价格监测工作,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
  据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发改委密切监测重要民生商品的市场运行和价格变化,一旦发现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将和各地方有关部门及时严肃查处,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从目前情况看,各大中城市普遍制定了保供稳价的应急预案,成品粮油、猪肉、北方冬春蔬菜等储备较为充足,保供稳价工作基础扎实。近期重要民生商品供给充裕,小包装粮油价格继续保持基本稳定,蔬菜、猪肉、鸡蛋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2022年12月,发改委对外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针对制约扩大内需的主要因素,《实施方案》就“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和重要举措作出规划。
  《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消费投资,内需规模实现新突破;完善分配格局,内需潜能不断释放;提升供给质量,国内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完善市场体系,激发内需取得明显成效;畅通经济循环,内需发展效率持续提升。
  围绕上述目标,《实施方案》作出了八项细致全面的重要举措部署:一是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二是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三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释放内需潜能。四是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五是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六是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内需发展动力。七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八是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夯实内需发展基础。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指出,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对于拉动经济增长和稳定经济增长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未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主要的着力点是消费。上述《实施方案》所作出的部署,让社会各界看到了今后五年我国扩大消费内需的明晰“线路结构图”,让老百姓参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有了非常丰富且具操作性的内容和动力。
让老百姓敢消费
  提振消费信心先得营造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秩序。
  1月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中国中免、海南免税、中免日上、中出服免税、中侨免税、王府井、深圳免税、珠海免税、海旅免税、海控免税10家免税企业开展行政指导。
  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指出,部分免税企业开展网上销售时格式条款不公平、信息披露不充分、售后服务不完善,容易误导消费者,排除和限制了消费者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质量问题退货等权利,有损消费者合法权益,影响消费信心和预期,不利于免税行业健康发展。
  该负责人强调,免税企业向境内消费者销售已进口的商品,适用境内法律,应当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各项规定,“免税不免责”。具体内容包括:严格履行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义务,不得擅自扩大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范围,对法定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应当显著标识和供消费者确认;全面履行质量担保责任。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商品有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可在七日内主张退货,七日后主张换货、修理等,不得设置额外门槛和条件;完善商品信息披露。对免税品和非免税品要区分不同销售页面、明确标识商品类别、规范明码标价,不得打着“免税”旗号误导消费者购买非免税品;落实消费维权主体责任。畅通拓宽售后渠道,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解决效率,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投诉举报,促使更多消费纠纷化解在源头。
  1月1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外公布2023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提振消费信心”。围绕该主题,中消协将重点开展编写网络购物、汽车消费、房屋购买与租赁等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汇编,以有奖问答、以案说法等形式加强普法宣传。开展企业保护消费者权益社会责任研究,制定企业保护消费者权益良好行为规范。重点开展预付式消费监督调查,推动解决波及面广、维权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全国消协组织投诉处理系统优化升级,实现消协组织、经营者、消费者三方实时在线互动,提升投诉处理网络化、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加大投诉解决力度,提升群众满意度。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满足人民的美好消费需要,是扩大国内需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保护消费者权益就是保护消费能力和市场内生动力。提振消费信心,需要为消费者排忧解难,打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无后顾之忧、敢消费。市场监管总局和中消协为改善消费条件、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创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促进消费恢复扩大所做的种种努力值得肯定。
让老百姓能消费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之一,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但疫情以来,消费市场受到波动,消费信心受到一定影响。
  业内专家表示,提振消费的关键是增加居民收入,让老百姓有能力消费,才是拉动消费的长久之计。为此国务院相关职能部门纷纷行动起来。
  2022年12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2022年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提出2023年要完善税费支持政策,持续整治违规涉企收费,激发市场活力,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其实近年来我国一直大规模实施减税降费,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从2018年的17%下降至2021年的15%。2022年企业受惠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数额预计超过4万亿元,大大缓解了企业现金流的压力,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而在近日财政部又对外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同时自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
  针对地方债风险,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部署继续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积极配合防范化解重要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住房消费仍是中国最大的内需之一。近日住建部部长倪虹表示,对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对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给予政策支持。
  商务部也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包括着力稳定汽车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支持餐饮等行业恢复发展,促进家电家居消费,推动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有序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统筹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创建等。近日,商务部已公布首批12个全国示范智慧商圈、16个全国示范智慧商店。这些示范商圈和商店将顺应消费需求变化,改善居民购物休闲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