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曹钰华
近日,为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祥和的春节,江苏省南通市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路面屯警和视频巡查力度,提高见警率管事率,真正把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成维护公共安全的“铜墙铁壁”。“街面有特警值守,社区有民警巡逻,我们老百姓非常有安全感。”南通市民许女士说。 2023年元旦假日期间,南通公安110接报的警情总数同比下降四成,未发生重大恶性案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平安的底气,来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迭代升级。南通市委、市政府以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把示范城市创建作为平安建设总牵引,聚力打造长三角最安全城市,努力将南通打造成人人向往的平安之城、安居之乡,使平安成为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 构建党政主导新格局 “党政主导是我们的最强推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再是公安机关一家的事,而是举全市之力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迭代升级。”南通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高山说。 高山介绍,南通市主动将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大局,充分依托党委主导、政府负责、公安主推、部门共抓、社会协同工作格局,市长牵头抓总负责,市“两办”出台方案,切实发挥公安主推职能定位优势,努力打好治安防控总体战。 同时,将创建成果积聚成社会治理的强大动能,建立南通市风险防控中心,大力推动治安防控向风险防控转变、智能感知向风险认知转变、一域管控向全域管控转变、传统手段向数字技术转变,实现精准识险、科学应险、主动控险。并且,明确“一网六控”实施路径,即密织一张风险识别防控网,构建圈层查控、单元防控、基础管控、街面巡控、网络治控、江海联控新模式,努力将南通打造成为市域治理创新区、平安江海示范区、数字防控领先区、区域联控标杆区和风险防控样板区。 打造数字防控新生态 一改过去补盲点的传统做法,南通市以数字化手段突破瓶颈,着力打造更具活力的数字防控新生态。 南通立足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智慧南通”新基座的功能定位,围绕“算力超万核、数据破千亿、前端冲百万、存储百PB”的基础建设目标,优化多形态、全要素智能感知体系,实现移动图传全覆盖,视频联网总量翻一番,智能抓拍点位数翻两番。 同时,南通市在江苏首创“政务+公安”大数据双网双中心,最大限度发挥防控体系数字化转型的社会效益。横向,依托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和“政务+公安”数据治理应用体系,汇聚数据927类921亿条,开发26类数据核查微服务,提供65类专题建模服务;纵向,以公安情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风险防控中心、基础管控中心为支撑,实现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运转,打造数据战队,推行室引领队,建立健全市、县、所三级“1+N”工作模式。 2022年12月10日凌晨,南通公安110接警服务台接警员施媛媛接到一起疑似自杀警情,需要紧急救助。施媛媛仔细询问报警人相关信息,随即又与当事人联系,一边安抚情绪,一边示意邻座接警员通过智能接处警系统,将警情同时发往就近的派出所和警务工作站,附近巡逻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0分钟。 开辟平安建设新赛道 变保平安为创平安,南通市积极开辟平安建设新赛道,推动工作重心由事后被动处置转移到事前主动预防上来,争取不出事、少出事。 南通市不断创新实践、拓展内涵,将分散的调处资源由“多中心”向“一中心”集中,建设县、镇两级社会治理中心,打通110接处警与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及时处置非警务警情,实现矛盾风险“一站式化解、全链条解决”。2022年11月30日,南通市海门区滨江街道干部反映,一名外省女子因承包租赁协议问题,与工地发包方发生争吵,准备到有关部门去讨要说法。获悉这一情况后,社区民警立即会同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上门,分头做当事人工作,想方设法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成功化解这一矛盾纠纷。 南通市坚持一手抓示范城市创建,一手抓城市治理改革,推进城市应急处置体系化。把街面警务升级与城市规划等一体统筹、同步推进。按照“1、3、5分钟”快速反应要求,优化快反圈68个,建设警务工作站15个、移动警务方舱20个,并以岗亭、警务工作站、临时卡控点为依托,布建快反点73个、响应点130个、堵控点242个、支撑点71个,形成梯次响应、一体联动、圈层合围态势。 此外,通过创新定点守控与常态巡处“双体系”和常态勤务与应急处突“双机制”作战模式,南通目前街面出警提速5至10分钟。1月9日清晨,南通海门警方在一出租房内抓获盗窃犯罪嫌疑人3名,距离这3名犯罪嫌疑人盗窃路边店作案不到24小时。
|
|
打造人人向往的平安之城安居之乡
|
南通聚力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
|
|
( 2023-01-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曹钰华
近日,为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祥和的春节,江苏省南通市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路面屯警和视频巡查力度,提高见警率管事率,真正把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成维护公共安全的“铜墙铁壁”。“街面有特警值守,社区有民警巡逻,我们老百姓非常有安全感。”南通市民许女士说。 2023年元旦假日期间,南通公安110接报的警情总数同比下降四成,未发生重大恶性案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平安的底气,来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迭代升级。南通市委、市政府以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把示范城市创建作为平安建设总牵引,聚力打造长三角最安全城市,努力将南通打造成人人向往的平安之城、安居之乡,使平安成为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 构建党政主导新格局 “党政主导是我们的最强推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再是公安机关一家的事,而是举全市之力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迭代升级。”南通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高山说。 高山介绍,南通市主动将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大局,充分依托党委主导、政府负责、公安主推、部门共抓、社会协同工作格局,市长牵头抓总负责,市“两办”出台方案,切实发挥公安主推职能定位优势,努力打好治安防控总体战。 同时,将创建成果积聚成社会治理的强大动能,建立南通市风险防控中心,大力推动治安防控向风险防控转变、智能感知向风险认知转变、一域管控向全域管控转变、传统手段向数字技术转变,实现精准识险、科学应险、主动控险。并且,明确“一网六控”实施路径,即密织一张风险识别防控网,构建圈层查控、单元防控、基础管控、街面巡控、网络治控、江海联控新模式,努力将南通打造成为市域治理创新区、平安江海示范区、数字防控领先区、区域联控标杆区和风险防控样板区。 打造数字防控新生态 一改过去补盲点的传统做法,南通市以数字化手段突破瓶颈,着力打造更具活力的数字防控新生态。 南通立足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智慧南通”新基座的功能定位,围绕“算力超万核、数据破千亿、前端冲百万、存储百PB”的基础建设目标,优化多形态、全要素智能感知体系,实现移动图传全覆盖,视频联网总量翻一番,智能抓拍点位数翻两番。 同时,南通市在江苏首创“政务+公安”大数据双网双中心,最大限度发挥防控体系数字化转型的社会效益。横向,依托市域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和“政务+公安”数据治理应用体系,汇聚数据927类921亿条,开发26类数据核查微服务,提供65类专题建模服务;纵向,以公安情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风险防控中心、基础管控中心为支撑,实现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运转,打造数据战队,推行室引领队,建立健全市、县、所三级“1+N”工作模式。 2022年12月10日凌晨,南通公安110接警服务台接警员施媛媛接到一起疑似自杀警情,需要紧急救助。施媛媛仔细询问报警人相关信息,随即又与当事人联系,一边安抚情绪,一边示意邻座接警员通过智能接处警系统,将警情同时发往就近的派出所和警务工作站,附近巡逻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0分钟。 开辟平安建设新赛道 变保平安为创平安,南通市积极开辟平安建设新赛道,推动工作重心由事后被动处置转移到事前主动预防上来,争取不出事、少出事。 南通市不断创新实践、拓展内涵,将分散的调处资源由“多中心”向“一中心”集中,建设县、镇两级社会治理中心,打通110接处警与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及时处置非警务警情,实现矛盾风险“一站式化解、全链条解决”。2022年11月30日,南通市海门区滨江街道干部反映,一名外省女子因承包租赁协议问题,与工地发包方发生争吵,准备到有关部门去讨要说法。获悉这一情况后,社区民警立即会同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上门,分头做当事人工作,想方设法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成功化解这一矛盾纠纷。 南通市坚持一手抓示范城市创建,一手抓城市治理改革,推进城市应急处置体系化。把街面警务升级与城市规划等一体统筹、同步推进。按照“1、3、5分钟”快速反应要求,优化快反圈68个,建设警务工作站15个、移动警务方舱20个,并以岗亭、警务工作站、临时卡控点为依托,布建快反点73个、响应点130个、堵控点242个、支撑点71个,形成梯次响应、一体联动、圈层合围态势。 此外,通过创新定点守控与常态巡处“双体系”和常态勤务与应急处突“双机制”作战模式,南通目前街面出警提速5至10分钟。1月9日清晨,南通海门警方在一出租房内抓获盗窃犯罪嫌疑人3名,距离这3名犯罪嫌疑人盗窃路边店作案不到24小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