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 本报记者 李光明 范天娇
在全国率先出台《淮南市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地方性法规,率先将公证介入村(居)换届选举,以法定形式推行干部学法“统考+抽考”模式,领导干部述法工作在全省推广,法治建设成果亮相中央“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安徽省淮南市坚持把法治思维贯彻法治建设全过程,把法治元素植入法治建设各方面,把依法行政融入政府运行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释放法治红利。 淮南因煤兴起,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较大的市”和典型资源型城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法治对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更加凸显。近年来,淮南市立足“较大的市”地方立法权的丰润厚积,争做法治建设的安徽“优等生”,全力护航全市“产业转型、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社会治理”五大攻坚行动,把法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淮南转型发展蓄势赋能,跻身首批安徽省法治政府建设4个示范市之列。 以良法促转型保善治 “我确实没有想到,群众的建议还能成为法规条文。”淮南市田家庵区泉山街道泉山社区是全市1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一些关乎民生的立法,淮南市开通“立法民意直通车”到各个立法联系点,广泛征集广大群众立法需求和意见建议。每当这个时候,泉山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陈晓娟会和一些热心居民积极参与。 在立法中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多维度搭建起坚固的互动互信平台,让群众反映的诉求在立法中得到体现,是淮南市开展地方立法工作的传统。以民意为导向立“需”法,倾听群众最真切的呼声,开展年度十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征集活动,确立改革发展急需、人民群众急盼的立法计划项目,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推动地方性立法由“等米下锅”变成群众“点菜上桌”。以质量为导向制“良”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并举,探索推行人大、政府共同酝酿、共同调研、共同起草、共同实施的“四共同”工作法,建立健全委托第三方起草草案、重大利益调整专家论证咨询等10余项制度,突出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小快灵”立法,加快淮南城市转型发展,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制定《淮南市采煤塌陷地治理条例》等一大批有特色、真管用、真好用的地方立法。 “我们坚持和完善市委领导立法制度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与各方面,秉承立法需求向党委说明、立法计划经党委批准、立法进度向党委报告、立法结果由党委监督的原则,确保立法充分体现市委的主张和意图,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淮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委依法治市办主任文见宝说,善用法治思维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标准为根本遵循,将实践证明已经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及时上升为法规规章,加强对法规规章的政治性、依法性、利益性把关,为推进淮南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以法治促改革保发展 “请车站附近的出租车驾驶员不要在路口聚集……”在淮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指挥中心,执法人员正在忙碌地通过视频巡查各个卡口。该支队以淮南市交通运输局名义执法,统一行使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地方海事行政、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等执法门类的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等执法职责,是安徽省唯一的市级交通执法机构,走在执法队伍改革的前面。 近年来,淮南市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市委每年均将法治政府建设列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均对法治政府建设作出安排,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找准抓手,及时消除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听取并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统筹打出更多更有力的法治政府建设“组合拳”。坚持示范创建引领,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全面筑牢合法性审查法律屏障,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督察清单管理,督促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县区、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自觉按法规政策办事,按程序流程办事,按法律的主旨精神创新担当办事,不断将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 “出台《淮南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办法》《淮南市优化营商环境88条(2021版)》,对664项全程网办事项进行流程再造,率先在全省推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落实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制等具体办法,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建设持续释放红利。”淮南市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鼎说,2022年,全市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共履行完毕或达成履行协议20086余万元,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度成色更足。 以普法润人心强法治 淮南市是豆腐制作的发源地,打造了以豆苗为原型的“豆娃”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实现传统法治文化和现代法治相融合。 《淮南市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出台后,淮南市投入800余万元建成市级法治文化馆及法治公园,引入高科技设备、设立《豆娃与礼法》等近20尊大型雕塑。全市建成各类法治文化场馆、长廊等1140个,村居法治文化墙、法治宣传栏覆盖率100%,命名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批次30个,普法实现让群众“乐意看”“有法味”“好消化”,取得法润人心的效果。 为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淮南每年都要举办40余次会议学习法律法规,举行政法系统干部政治轮训班、司法所长暨“法治带头人”培训班、法治政府建设培训班等200余场次,以法定形式“统考+抽考”正县级以上干部110余名。
|
|
释放法治红利赋能转型发展
|
淮南以示范创建为引领争做法治建设“优等生”
|
|
|
( 2022-12-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本报记者 李光明 范天娇
在全国率先出台《淮南市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地方性法规,率先将公证介入村(居)换届选举,以法定形式推行干部学法“统考+抽考”模式,领导干部述法工作在全省推广,法治建设成果亮相中央“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安徽省淮南市坚持把法治思维贯彻法治建设全过程,把法治元素植入法治建设各方面,把依法行政融入政府运行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释放法治红利。 淮南因煤兴起,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较大的市”和典型资源型城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法治对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更加凸显。近年来,淮南市立足“较大的市”地方立法权的丰润厚积,争做法治建设的安徽“优等生”,全力护航全市“产业转型、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社会治理”五大攻坚行动,把法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淮南转型发展蓄势赋能,跻身首批安徽省法治政府建设4个示范市之列。 以良法促转型保善治 “我确实没有想到,群众的建议还能成为法规条文。”淮南市田家庵区泉山街道泉山社区是全市1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一些关乎民生的立法,淮南市开通“立法民意直通车”到各个立法联系点,广泛征集广大群众立法需求和意见建议。每当这个时候,泉山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陈晓娟会和一些热心居民积极参与。 在立法中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多维度搭建起坚固的互动互信平台,让群众反映的诉求在立法中得到体现,是淮南市开展地方立法工作的传统。以民意为导向立“需”法,倾听群众最真切的呼声,开展年度十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征集活动,确立改革发展急需、人民群众急盼的立法计划项目,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推动地方性立法由“等米下锅”变成群众“点菜上桌”。以质量为导向制“良”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并举,探索推行人大、政府共同酝酿、共同调研、共同起草、共同实施的“四共同”工作法,建立健全委托第三方起草草案、重大利益调整专家论证咨询等10余项制度,突出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小快灵”立法,加快淮南城市转型发展,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制定《淮南市采煤塌陷地治理条例》等一大批有特色、真管用、真好用的地方立法。 “我们坚持和完善市委领导立法制度机制,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与各方面,秉承立法需求向党委说明、立法计划经党委批准、立法进度向党委报告、立法结果由党委监督的原则,确保立法充分体现市委的主张和意图,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淮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委依法治市办主任文见宝说,善用法治思维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标准为根本遵循,将实践证明已经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及时上升为法规规章,加强对法规规章的政治性、依法性、利益性把关,为推进淮南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以法治促改革保发展 “请车站附近的出租车驾驶员不要在路口聚集……”在淮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指挥中心,执法人员正在忙碌地通过视频巡查各个卡口。该支队以淮南市交通运输局名义执法,统一行使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地方海事行政、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等执法门类的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等执法职责,是安徽省唯一的市级交通执法机构,走在执法队伍改革的前面。 近年来,淮南市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市委每年均将法治政府建设列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年度《市政府工作报告》均对法治政府建设作出安排,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找准抓手,及时消除制约法治政府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听取并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统筹打出更多更有力的法治政府建设“组合拳”。坚持示范创建引领,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全面筑牢合法性审查法律屏障,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督察清单管理,督促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县区、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自觉按法规政策办事,按程序流程办事,按法律的主旨精神创新担当办事,不断将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 “出台《淮南市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办法》《淮南市优化营商环境88条(2021版)》,对664项全程网办事项进行流程再造,率先在全省推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落实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制等具体办法,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建设持续释放红利。”淮南市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鼎说,2022年,全市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共履行完毕或达成履行协议20086余万元,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度成色更足。 以普法润人心强法治 淮南市是豆腐制作的发源地,打造了以豆苗为原型的“豆娃”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实现传统法治文化和现代法治相融合。 《淮南市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出台后,淮南市投入800余万元建成市级法治文化馆及法治公园,引入高科技设备、设立《豆娃与礼法》等近20尊大型雕塑。全市建成各类法治文化场馆、长廊等1140个,村居法治文化墙、法治宣传栏覆盖率100%,命名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批次30个,普法实现让群众“乐意看”“有法味”“好消化”,取得法润人心的效果。 为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淮南每年都要举办40余次会议学习法律法规,举行政法系统干部政治轮训班、司法所长暨“法治带头人”培训班、法治政府建设培训班等200余场次,以法定形式“统考+抽考”正县级以上干部110余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