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政府
9 5/9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破解气候融资困局 中国以“绝无仅有”行动获赞
· 守护好东平湖一湖碧水
· 发展行政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支撑
· 温岭“海洋云仓”让渔船垃圾有了归宿
· 图片新闻

温岭“海洋云仓”让渔船垃圾有了归宿

( 2022-11-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陶晨

  “‘浙岭渔12163’刚在平台上下单,我们现在要赶过去收集船上含废机油的污水。”温岭中心渔港箬山港区里,一艘油污水收集船正穿行在大船之间。收集船工作人员黄师傅告诉正在开展“回头看”的温岭市检察院检察官,有了“海洋收集宝”App,停泊港口的渔船如果需要处理污染物,船长只要在手机上报备,他们就会免费上门服务。
  渔船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离不开温岭市检察院的有力监督。2020年年初,该院检察官发现,辖区内多个港口停靠的渔船处理生产生活污水、垃圾的方式就是倾倒入海,导致部分海面飘着垃圾和油花。当地人大代表也对这一乱倾倒现象提出建议。经过几个月的调查,检察官掌握了当地8个渔港及部分渔船未设置防污设施,有的渔船安装了防污设施却基本不用的情况,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解决渔港渔船防污设施配备,建立配套制度,保护好海洋环境。
  收到检察建议后,温岭市港渔局高度重视,在开展整治的同时,于2021年6月上线渔港渔船污染物数字化防治服务(“海洋云仓”),借力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船舶污染物收集处置一站式、全流程数字化治理。船长在“海洋收集宝”App上下单后,收集船便会上门收集污染物,再送至码头进行储存和预处理,整个过程都会被“海洋云仓”记录下来。目前,该项目已覆盖温岭中心渔港石塘、箬山等6个港区。
  为调动渔民积极性,港区还实行“三色码”运行机制。当渔船6个月入港3次没有交纳污染物,会被赋“红码”;超过1个月入港2次没有交纳污染物,将被赋“黄码”;而规范有序地收集处置污染物,则被赋“绿码”。
  该项目运行一年多来,温岭已完成6124艘次污染物收集,共1695.21吨。“你看,现在海面是不是很清爽?”黄师傅开心地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