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政府
|
|
□ 本报记者 曹天健 □ 本报通讯员 孙承武
东平湖作为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泊,是黄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还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调蓄枢纽、京杭运河复航战略枢纽和未来京津地区、雄安新区的重要水源地。 “守护好东平湖一湖碧水,为实施黄河国家战略、赓续黄河文明扛牢政治责任。”山东省东平县委书记马焕军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据马焕军介绍,近年来,东平县积极探索创新,推动东平湖生态法治建设,构建起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一链式”东平湖保护发展新机制,形成了多管齐下、衔接严密的大治理格局,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生态保护须靠法治靠制度 “保护好东平湖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实现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从顶层设计层面入手,解决制约发展的各种惯性治理模式。”马焕军说。 据了解,东平县委依法治县委员会专门成立法治护航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一研究解决东平湖生态保护有关问题。 为科学确立东平湖保护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方式,东平县抽调精干力量,邀请省内外知名法律专家,以上级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为依据,结合东平湖实际,起草了《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省市领导大力支持以及相关部门协助下,《条例》在2021年9月经山东省人大审议通过,并于当年12月实施,为实现东平湖生态保护发展的系统化、规范化、法治化奠定了基础。 在《条例》的基础上,东平县从保障黄河长久安澜、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考量,高标准制定《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2020-2035年)》,将沿湖8个乡镇及稻屯洼周边29个村,总面积770平方公里,划定为东平湖生态保护范围,补齐了东平湖生态保护短板。 全民行动共守绿水青山 金秋时节,游人走进东平县戴村坝“人水法”文化苑,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戴村坝博物馆等一系列场景,向人们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出“人水和谐、依法治水”新时代治水思路。 近年来,东平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将法治元素融入法治宣传场所建设,打造了戴村坝“人水法”文化苑、东平湖法治苑、人民公园民法典普法广场以及沿东平湖12个社区普法广场,营造了社区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据山东省东平县司法局局长李振兴介绍,东平县将普法作为提升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效能的重要一环,不断创新机制、整合力量、丰富载体,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普法,教育引导群众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将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政府行为”上升为“全民行动”。 针对群众需求,东平县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开通了“东平湖之声”公益广播,定期推送环保执法典型案例;以手机用户为对象,开设“天天学法”栏目,以《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专题,通过律师解读法律条文形式制作成系列短视频,累计播出35期,产生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利用新媒体平台等媒介向社会推送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故事,每期阅读量达12万人次。 东平县还整合司法行政资源,组建起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律服务顾问团,深入沿湖乡镇、社区,提供法律服务,为东平湖生态保护建设项目提供法律咨询,协助沿湖党委、政府、相关责任单位等做好决议合法性、合同规范审查,评估法律风险,避免决策失误。组建社区、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队伍,进门入户宣传《条例》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东平湖保护发展理念走进群众、落地生根、深入民心。 一体化执法实现跨区共治 曾经的东平湖渔网交错、垃圾遍地,沿湖山体损坏严重,处处脏乱差。 为改变现状,全县形成依法治理、保护东平湖生态环境的强大合力。东平县成立了县委牵头,政法委、公检法司、东平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生态环境局及沿湖乡镇(街道)等19个成员单位的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司法执法指挥部,搭建起一体化执法平台。同时,东平县密切联动上、下游5个县级公安机关和河道管理机构,建立起黄河东平段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实现区域协作、跨区共治。 在东平湖区域日常执法工作中,东平县坚持公安搭台、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形成了常态化巡逻巡查、24小时值班备勤、重点区域集中整治、违法犯罪案件办理、应急处突防汛救灾、配合成员单位执法工作、联席会议会商研判协调联动执法机制,构建起部门同步施策、多角度联合施治的东平湖区域生态保护格局。打造了“无人机管控、摄像头站岗、地面警力巡逻”的“全环节、全区域、全时空、全覆盖”的立体化监管。 针对影响东平湖生态保护的非法捕捞狩猎开采、私搭乱建、污染排放等“非乱污”现象,东平县深入开展打击非法捕捞、非法狩猎、非法开采、破坏生态环境“四打”行动,清环湖垂钓、“三无”船只、占道经营、沿湖违建、“散乱污”小作坊“五清”行动,保山青、水绿、生态、景美、秩序、安全“六保”行动,有力震慑了各种违法乱象,有效打击了涉湖违法行为。 此外,以《条例》的实施为契机,东平县大力开展专项司法改革,实现了生态环境案件办理由思维老套、行动缓慢、力量分散向创新、快速、精准的转变。 据了解,东平县委依法治县委员会还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沿湖山体修复治理,实施了总投资3.8亿元的废弃矿山治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和荒山绿化项目建设,推进了投资1.89亿元的“三边”绿化建设、农田林网项目建设,使绿色成为东平最亮丽的底色。 湖水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安,一个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正在东平湖畔缓缓展开。
|
|
守护好东平湖一湖碧水
|
山东东平建立“一链式”法治保护生态发展新机制
|
|
|
( 2022-11-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政府 |
|
□ 本报记者 曹天健 □ 本报通讯员 孙承武
东平湖作为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泊,是黄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还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调蓄枢纽、京杭运河复航战略枢纽和未来京津地区、雄安新区的重要水源地。 “守护好东平湖一湖碧水,为实施黄河国家战略、赓续黄河文明扛牢政治责任。”山东省东平县委书记马焕军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据马焕军介绍,近年来,东平县积极探索创新,推动东平湖生态法治建设,构建起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一链式”东平湖保护发展新机制,形成了多管齐下、衔接严密的大治理格局,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生态保护须靠法治靠制度 “保护好东平湖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实现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从顶层设计层面入手,解决制约发展的各种惯性治理模式。”马焕军说。 据了解,东平县委依法治县委员会专门成立法治护航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一研究解决东平湖生态保护有关问题。 为科学确立东平湖保护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方式,东平县抽调精干力量,邀请省内外知名法律专家,以上级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为依据,结合东平湖实际,起草了《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省市领导大力支持以及相关部门协助下,《条例》在2021年9月经山东省人大审议通过,并于当年12月实施,为实现东平湖生态保护发展的系统化、规范化、法治化奠定了基础。 在《条例》的基础上,东平县从保障黄河长久安澜、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考量,高标准制定《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2020-2035年)》,将沿湖8个乡镇及稻屯洼周边29个村,总面积770平方公里,划定为东平湖生态保护范围,补齐了东平湖生态保护短板。 全民行动共守绿水青山 金秋时节,游人走进东平县戴村坝“人水法”文化苑,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戴村坝博物馆等一系列场景,向人们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出“人水和谐、依法治水”新时代治水思路。 近年来,东平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将法治元素融入法治宣传场所建设,打造了戴村坝“人水法”文化苑、东平湖法治苑、人民公园民法典普法广场以及沿东平湖12个社区普法广场,营造了社区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据山东省东平县司法局局长李振兴介绍,东平县将普法作为提升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效能的重要一环,不断创新机制、整合力量、丰富载体,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普法,教育引导群众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将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政府行为”上升为“全民行动”。 针对群众需求,东平县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开通了“东平湖之声”公益广播,定期推送环保执法典型案例;以手机用户为对象,开设“天天学法”栏目,以《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专题,通过律师解读法律条文形式制作成系列短视频,累计播出35期,产生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利用新媒体平台等媒介向社会推送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故事,每期阅读量达12万人次。 东平县还整合司法行政资源,组建起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律服务顾问团,深入沿湖乡镇、社区,提供法律服务,为东平湖生态保护建设项目提供法律咨询,协助沿湖党委、政府、相关责任单位等做好决议合法性、合同规范审查,评估法律风险,避免决策失误。组建社区、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队伍,进门入户宣传《条例》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东平湖保护发展理念走进群众、落地生根、深入民心。 一体化执法实现跨区共治 曾经的东平湖渔网交错、垃圾遍地,沿湖山体损坏严重,处处脏乱差。 为改变现状,全县形成依法治理、保护东平湖生态环境的强大合力。东平县成立了县委牵头,政法委、公检法司、东平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生态环境局及沿湖乡镇(街道)等19个成员单位的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司法执法指挥部,搭建起一体化执法平台。同时,东平县密切联动上、下游5个县级公安机关和河道管理机构,建立起黄河东平段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实现区域协作、跨区共治。 在东平湖区域日常执法工作中,东平县坚持公安搭台、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形成了常态化巡逻巡查、24小时值班备勤、重点区域集中整治、违法犯罪案件办理、应急处突防汛救灾、配合成员单位执法工作、联席会议会商研判协调联动执法机制,构建起部门同步施策、多角度联合施治的东平湖区域生态保护格局。打造了“无人机管控、摄像头站岗、地面警力巡逻”的“全环节、全区域、全时空、全覆盖”的立体化监管。 针对影响东平湖生态保护的非法捕捞狩猎开采、私搭乱建、污染排放等“非乱污”现象,东平县深入开展打击非法捕捞、非法狩猎、非法开采、破坏生态环境“四打”行动,清环湖垂钓、“三无”船只、占道经营、沿湖违建、“散乱污”小作坊“五清”行动,保山青、水绿、生态、景美、秩序、安全“六保”行动,有力震慑了各种违法乱象,有效打击了涉湖违法行为。 此外,以《条例》的实施为契机,东平县大力开展专项司法改革,实现了生态环境案件办理由思维老套、行动缓慢、力量分散向创新、快速、精准的转变。 据了解,东平县委依法治县委员会还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沿湖山体修复治理,实施了总投资3.8亿元的废弃矿山治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和荒山绿化项目建设,推进了投资1.89亿元的“三边”绿化建设、农田林网项目建设,使绿色成为东平最亮丽的底色。 湖水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安,一个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正在东平湖畔缓缓展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