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今年7月,四川省成都市出台《成都市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构筑“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四大行动”工作模式,在全市开展一系列形式新颖、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法治宣传活动,着力打造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成都样板”。 创新普法模式 构建评估体系 “成都市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时间为今年6月至2024年6月,为期两年。试点期间,我们将积极创新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明确法治素养的主体、对象、内容、过程、结果,坚持评建结合,着力打造‘事前事中事后评估闭环’。”成都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了解,《方案》明确公民法治素养的基本内涵,从提高社会大众对法律知识“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的意识和能力着手,构建公民法治素养评估指标体系;从法治意识、法治认知、法治思维、法治运用、法治信仰5个维度出发,挖掘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4个方面评测内容及与之对应的N项具体指标。 此外,成都市司法局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成立百名公民法治素养观察员队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实地走访调研+全媒体问卷分析”开展全方位观察,探索“互联网+社会力量+普法效果评估”的普法工作新模式。2023年底,成都市司法局将在国家机关、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各类社会组织广泛设立观测点,对市民法治素养提升工作进行观测和研判,及时总结试点工作好经验好做法。 实施“四大行动” 推进精准普法 《方案》针对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村(社区)人员、企业(单位)人员四类重点人群实施“四大行动”,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实施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提能”行动。依托“蓉城先锋·党员e家”平台,开设多门法治课程,累计收看人数达120.3万人次;开展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线上学法暨民法典学考知识竞赛活动,吸引约10万人次参加;开展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学法总人数达9万人,实现部门、区县全覆盖。 实施青少年“学法筑基”行动。开展法治副校长“提标赋能”行动、青少年“法育未来”行动,印发《成都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兼职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工作机制》,实现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法律顾问全覆盖;做优“高校法治声音联盟”,依托校园广播站建立普法宣传阵地,每年向各大高校输出校园创业、实习就业等高品质普法节目300余期。 实施村(社区)人员“识法明理”行动。建立“社区法律之家”为主阵地、“一村一法律顾问”为主力军、培育N名“法律明白人”的“1+1+N”工作模式,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评理说事等各类法律服务,服务群众两万余人次。 实施企业(单位)人员“守法聚力”行动。综合运用说服教育、指导约谈等方式,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打造食品安全互动体验站26个,开展普法宣传活动465场次,发放宣传手册10万余份,覆盖群众42万余人次。 打造智慧应用 实现普法“零障碍” 成都市司法局积极整合全市普法资源,努力为群众提供多元化、便捷化、精准化学法路径,着力构建融合发展的智慧普法新格局。 2020年,成都市创新打造全国首个“云学法·云普法+”智慧普法平台,市民既可以在线上通过微信小程序或扫描二维码进入,也可以在线下通过天猫精灵、互动触摸屏幕、智能机器人等学习法律知识。 “云学法·云普法+”智慧普法平台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为技术支撑,以《998法治大讲堂》2600余期专题普法节目音频为核心,集纳2100余件视频、图文、游戏等普法产品,成为全省数量最多、题材最广泛、释法最权威的法治产品素材库和市民口袋里的“法治有声书”。 此外,成都市积极推进“云学法·云普法+”普适性应用,逐步在社区投放法律机器人,向院落、军营、学校赠送天猫精灵,在地标性建筑、群众生活广场等地安置扫码桩,在楼宇、楼栋张贴扫码海报,努力实现“零障碍”普法目标。 据统计,截至目前,成都市已建成的2950个村(社区)法律之家、102个法治主题街区、1.2万个法治文化场景均已实现“云学法·云普法+”二维码、宣传板全覆盖;已有1200余万人次登录使用“云学法·云普法+”智慧普法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6300余人次。 蔡庆章

|
|
成都着力打造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样板
|
|
|
|
( 2022-11-0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今年7月,四川省成都市出台《成都市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构筑“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四大行动”工作模式,在全市开展一系列形式新颖、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法治宣传活动,着力打造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成都样板”。 创新普法模式 构建评估体系 “成都市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时间为今年6月至2024年6月,为期两年。试点期间,我们将积极创新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明确法治素养的主体、对象、内容、过程、结果,坚持评建结合,着力打造‘事前事中事后评估闭环’。”成都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了解,《方案》明确公民法治素养的基本内涵,从提高社会大众对法律知识“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的意识和能力着手,构建公民法治素养评估指标体系;从法治意识、法治认知、法治思维、法治运用、法治信仰5个维度出发,挖掘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4个方面评测内容及与之对应的N项具体指标。 此外,成都市司法局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成立百名公民法治素养观察员队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实地走访调研+全媒体问卷分析”开展全方位观察,探索“互联网+社会力量+普法效果评估”的普法工作新模式。2023年底,成都市司法局将在国家机关、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各类社会组织广泛设立观测点,对市民法治素养提升工作进行观测和研判,及时总结试点工作好经验好做法。 实施“四大行动” 推进精准普法 《方案》针对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村(社区)人员、企业(单位)人员四类重点人群实施“四大行动”,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实施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提能”行动。依托“蓉城先锋·党员e家”平台,开设多门法治课程,累计收看人数达120.3万人次;开展市直机关党员干部线上学法暨民法典学考知识竞赛活动,吸引约10万人次参加;开展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学法总人数达9万人,实现部门、区县全覆盖。 实施青少年“学法筑基”行动。开展法治副校长“提标赋能”行动、青少年“法育未来”行动,印发《成都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兼职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工作机制》,实现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法律顾问全覆盖;做优“高校法治声音联盟”,依托校园广播站建立普法宣传阵地,每年向各大高校输出校园创业、实习就业等高品质普法节目300余期。 实施村(社区)人员“识法明理”行动。建立“社区法律之家”为主阵地、“一村一法律顾问”为主力军、培育N名“法律明白人”的“1+1+N”工作模式,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评理说事等各类法律服务,服务群众两万余人次。 实施企业(单位)人员“守法聚力”行动。综合运用说服教育、指导约谈等方式,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打造食品安全互动体验站26个,开展普法宣传活动465场次,发放宣传手册10万余份,覆盖群众42万余人次。 打造智慧应用 实现普法“零障碍” 成都市司法局积极整合全市普法资源,努力为群众提供多元化、便捷化、精准化学法路径,着力构建融合发展的智慧普法新格局。 2020年,成都市创新打造全国首个“云学法·云普法+”智慧普法平台,市民既可以在线上通过微信小程序或扫描二维码进入,也可以在线下通过天猫精灵、互动触摸屏幕、智能机器人等学习法律知识。 “云学法·云普法+”智慧普法平台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为技术支撑,以《998法治大讲堂》2600余期专题普法节目音频为核心,集纳2100余件视频、图文、游戏等普法产品,成为全省数量最多、题材最广泛、释法最权威的法治产品素材库和市民口袋里的“法治有声书”。 此外,成都市积极推进“云学法·云普法+”普适性应用,逐步在社区投放法律机器人,向院落、军营、学校赠送天猫精灵,在地标性建筑、群众生活广场等地安置扫码桩,在楼宇、楼栋张贴扫码海报,努力实现“零障碍”普法目标。 据统计,截至目前,成都市已建成的2950个村(社区)法律之家、102个法治主题街区、1.2万个法治文化场景均已实现“云学法·云普法+”二维码、宣传板全覆盖;已有1200余万人次登录使用“云学法·云普法+”智慧普法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6300余人次。 蔡庆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