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社区
8 3/8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綦齿社区培育“社会治理带头人”
· 永定土楼千年文脉的司法守护
· “每一位居民都是我的亲人”
· “项目警官”护航项目建设
· 南皮税务提供管家式服务
· 专项整治私设“景点”
· 泰兴交警事故处置“快”字当头
· 图片新闻
· 黄岩诉源治理让近半纠纷庭前化解
· 收不到的“包裹”

专项整治私设“景点”

( 2022-10-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社区
专项整治私设“景点”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私设“景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于今年9月至11月开展私设“景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本次专项整治的主要对象包括无照经营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等7类违规行为。
加强网络监督
  私设“景点”成风,抓住了游客的“猎奇”“小众”心理,并借助了网络空间传播速度快、传播区域广的优势。因此,要加强网络监督管理,构建相关部门、正规景区之间的数据信息库,利用信息手段在自媒体平台加强发帖、评论的监督,及早识别,源头整改。
浙江省开化县人民法院 詹梦洲
处罚坚决到位
  整治私设“景点”,各级政府必须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出实招,挥重拳,不能仅靠通报批评了事。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既要追究相关人的责任,又要坚决在经济上处罚到位。只有严管严查严罚,方可根治乱象。
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人民检察院 冯毅
需要分类施策
  对这类问题,要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切忌“一刀切”。对于软硬件均符合条件的可以责令整改,并给予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助推其合法化;对于不符合条件且破坏生态的,依法严厉取缔,并依法追责。
  江西省万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董细兰
做足出游功课
  私设景点无非是为了吸引游客,获取利益。但私设景点“圈地收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消费纠纷,扰乱旅游消费市场。消费者当以自身安全为先,出游前做足功课,加强对小众景点的甄别,切勿听信网络上非正规渠道信息的误导。
江苏省兴化市人民检察院 胡健华
引导共建共享
  这一现象某种程度反映了当地居民、企业参与旅游发展的强烈动机和旅游营商环境缺失的矛盾。应优化本地旅游营商环境,规范旅游业经营流程和秩序,建立市场参与激励机制,引导居民、企业合法有序参与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
  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法院 高骏

  □ 下期话题
  当前,短视频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重要的信息交互和社交新模式。在巨大的流量、利益驱使下,侵犯著作权、利用短视频引流、发布虚假广告、诈骗等行为日益增多,需引起足够重视。
  如何精准规制利用短视频平台实施诈骗行为,请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来稿请投:fzrbsqb@126.com并标明互动话题栏目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