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人大视窗
13 5/13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开栏语
· 完善制度机制推动高质量建议高质量办理
· 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 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超九成

完善制度机制推动高质量建议高质量办理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五次会议代表建议基本办理完毕

( 2022-09-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五次会议,代表们提出议案2282件、建议42675件。这些代表建议已基本办理完毕,一大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反映民情民意——代表们心系大局、深入基层,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汇聚民智民力——承办单位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努力推动代表建议落地见效。事事有回音、件件有沟通。从高质量的建议到高质量的办理,从“文来文往”、“有来有往”到“常来常往”,代表建议的办理过程,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2018年以来,各承办单位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支持代表依法履职,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建议,不断提高办理质量。”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局长傅文杰说,各有关方面强化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与部门工作的有机融合联动,进一步压实办理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在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巩固脱贫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推进污染防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伴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断得到回应,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得到提升,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看得见、摸得着,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
完善工作机制跟踪落实问效
  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基础。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是保证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和效率的基础。
  履职不到5年的时间里,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田春艳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2021年4月、2021年10月先后四次参加了栗战书委员长与列席代表座谈会。作为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这是她从来没想到的。
  作为一项创新举措,建立与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座谈机制,只是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扎实做好代表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8年12月,修改已经施行13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办法》,力促承办单位将办理代表建议与转变工作作风和推动改进工作有效结合起来;2019年,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国人大代表工作的具体措施,提出“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和“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代表建议工作要求;2021年,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健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对建议办理过程中强化与代表联系沟通、做好答复反馈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等提出明确要求……履职以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总结和把握代表工作规律,在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制度机制,加强和改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代表工作机制的又一次创新,进一步推进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就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后,常委会办公厅首次向大会期间领衔提出议案的300名代表、提出建议的2130名代表,按照一人一函方式逐一通报了代表议案建议的交办情况,并同时向35个代表原选举单位进行了通报。
  坚决避免出现“重答复、轻落实”“有答复、没下文”的问题。本届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推动建立答复承诺解决事项落实机制,要求承办单位加强综合分析,建立答复承诺事项台账,抓好跟踪落实工作,并及时向代表通报落实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也是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着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程。今年2月,这一平台正式启用,实现了代表建议提出、交办、办理、沟通、答复、反馈、查询全环节在线办理运行,代表在闭会期间也能通过平台提出建议,并进行交办和办理。
  制度不断完善,工作做得到位,代表建议的办理成效也就有了保障,代表对办理结果也愈发满意和认可。
坚持问题导向反映群众心声
  提出议案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代表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代表人民执行代表职务、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内容。
  “这是一个大好消息。”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刚刚结束,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超接到了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发来的报喜短信。这位负责人激动地给黄超转发了一则“两部门发文进一步加大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力度”的消息,新的税收政策让他的企业极大受益。
  事情还要从黄超提出的一件代表建议说起。作为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履职以来黄超格外关注国家的各种税收政策,因为她深知这些政策直接关系着企业和个人的利益,都是“真金白银”。为此,黄超提出了多件围绕国家税收政策的建议。而每一件建议的背后,都是大量细致扎实的调研。这次给她发来短信的企业负责人就是她的调研对象之一。
  “作为人大代表,我的职责使命就是反映人民群众的真实心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所提的建议落地有声,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黄超说。
  黄超提出的这些高质量建议得到了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承办单位全程与黄超保持沟通,给出书面答复之后还继续发力,在原有建议的基础上继续打出“组合拳”出台系列政策。
  从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到健全现代化经济体系,再到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每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聚焦社会热点、难点、堵点,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党和国家领导人当面倾听意见建议,让人民的所思所盼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相关部门加强同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联系,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这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生动的实践,也是生动写照。
改进办理工作确保办实办妥
  办好代表建议,是各承办单位的法定职责,也是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宪法精神、原则的体现。
  医疗与教育,最关乎民生。2021年1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国家卫生健康委办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情况的报告。同年12月2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了教育部办理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情况的报告。
  除了国家卫健委、教育部,本届以来,国务院扶贫办、农业农村部等单位,也在本届常委会会议上报告了建议办理工作情况。报告的背后,是代表们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为民情怀,也是承办单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的责任担当。
  “5年来,各承办单位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实践中已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工作制度机制。”傅文杰介绍说,总体上看,办理工作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许多单位“一把手”亲自部署、直接带队调研、亲自和代表沟通交流,听取代表意见。二是更加重视提高办理质量。强调落实代表建议,力求办理一件建议,攻克一个难点,解决一类问题。三是既重结果也重过程。很多承办单位把和代表沟通环节作为办理答复的必经程序,不少单位在答复前都经过多次调研、反复沟通。四是实现“两个结合”。承办单位将办理建议与推动改进工作结合起来,将办理代表建议同代表联络工作结合起来。此外,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更趋制度化。
  值得一提的是,代表建议的承办单位中,绝大多数是中央和国家机关。他们既是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往往也是具体政策的制定者。工作中,各承办单位把办理代表建议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做好全国人大会议批准的各个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同履行好本部门的职责任务结合起来,确保每一件代表建议办实办细办妥,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