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人大视窗
13 6/13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江门书写“侨都”全过程人民民主精彩篇章
· 立法完善出资性质认定规则维护家庭稳定
· 推动源头治理服务高质量发展
· 常态化联席机制增强办理质效

一条条充满“烟火气”的意见建议被写入法规条文
江门书写“侨都”全过程人民民主精彩篇章

( 2022-09-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广东省江门市人大常委会近日组织人大代表在市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区就粮食生产情况开展调研。
  □ 本报记者      章宁旦
□ 本报通讯员  区志宏  文/图
  
  “我们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让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在立法全过程、各环节都能听到群众‘原汁原味’的声音,让老百姓感受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线上地方立法培训班上,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余志坚分享了基层立法联系工作的实践经验,展示素有“中国侨都”之称的江门以立法联系工作持续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果。
  近年来,江门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紧紧围绕群众所需、社会治理所需、城市发展所需,把“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落在实处,通过各种途径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在侨乡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书写“中国侨都”全过程人民民主精彩篇章。
立法为“媒”扩大群众有序参与
  2022年1月1日起,江门市第10部地方性法规——《江门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施行。这是江门市用法治力量保卫蓝天、改善大气环境的具体举措,也是用法律武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又一尝试。
  江门是广东首批可行使地方立法权的城市之一。如何让立法工作吸纳民意、汇聚民智、惠及民生,是行使好这项神圣权利的关键。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基层声音广泛汇集到立法工作中,江门市人大常委会一方面在全市范围内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村(社区)了解一线的情况和声音;另一方面借力全市五级共599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及司法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等,让各行各业的专业意见建议“直通”立法机关,形成“全市一盘棋”的立体化立法联系工作格局。
  民间的智慧通过社区论坛、上门走访、问卷调查、网络征集等多种形式被广泛收集起来,最终写入江门出台的10部地方性法规之中,为“侨都”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出台实施的《江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江门市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管理条例》等法规,成功推动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完成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市民反映集中的“十大不文明行为”作为规制对象,从而推动江门守住“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
  以立法为“媒”,扩大群众有序参与。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基层立法联系点一直是立法工作与侨乡人民“鱼水相亲”的桥梁。其中,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起步快、热情高、投入大、亮点多,于2020年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翻开了江门立法的崭新一页。
  在江海区各个村(社区),借助“议事会”“居民论坛”等平台让居民参与基层大小事务讨论是常态。“居民在议事平台表达观点的同时,也‘捎带手’完成了立法民意收集,让国家立法与日常化社会治理高度融合。”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评价道。
  目前,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在各村(社区)、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设立59个立法联系单位,建立由105名学者组成的立法联系咨询专家库,聘请了一批在基层有影响力的人大代表、行业代表、社区志愿者作为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两年来,该联系点完成了42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上报549条意见建议,其中70条被采纳。一条条充满“烟火气”的意见建议被写入法规,把根植于侨乡大地的基层实践、民间智慧带往全国各地。
建站搭桥畅通民意反映渠道
  如何发挥好全市65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搭建平台让他们当好人民群众的“娘家人”,政府与民间的“传声筒”,是江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一招”。
  “新开通的台山车站至开平荻海站813路公交线,约30分钟一班,价格实惠,感谢人大代表为民发声”,“以前遇到跨市的问题不知怎么反映,也难以解决,有了这个人大代表跨界联络站,方便多了”……台山市白沙镇与开平市多地相邻、唇齿相依,两地人民生活福祉相关度很高,但以往受行政区域限制一些问题难以推动解决。
  为了打破解决民生问题的区域壁垒,今年3月,江门市人大常委会探索由白沙镇人大在该镇设立代表联络站,让台山、开平两地的市人大代表进站履职,共同提出意见建议,推动有关部门形成解决跨界民生问题的合力。
  近年来,江门市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在“建”“管”“用”上持续下功夫,并结合各地基层实际,把联络站建设延伸至企业、商会和行业协会、旅游景区、出海渔船等,打造出台山海上代表之家、恩平幸福驿站等一批特色联络站,真正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说话有地方、诉求有回应、有事能解决”。目前,全市共有代表联络站599个,实现了五级人大代表进站全覆盖。
  2018年,江门在广东率先开展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推进直选代表述职全覆盖,推动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更直接、更广泛地接触人民群众。另一个听取民意的尝试,则出现得更早:1993年,江门市首次推动市长与人大代表“面对面”,代表约见市长活动至今已在江门市连续开展了29年,并逐步向各级人大代表约见行政部门、乡镇“一把手”拓展。
  2019年,代表们围绕推进江门市“三医联动”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有力推动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破解;2020年,约见活动以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主题,为政府继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方向和依据……每年一主题,众人来议事。人大代表约见市长活动,不仅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搭建了平台,更有利于政府部门自觉接受代表监督,拓宽听取基层意见建议的渠道。
为民解忧增进群众民生福祉
  召开“一府两院”政情通报会,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向选民述职、接访群众……刚刚结束的“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月,掀起了江门市人大代表新一轮履职热潮。无论是担任人大代表的市领导,还是广大基层代表,都积极参与到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中,为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而奔走。
  无论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还是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不断回应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9年,江门率先在全省地级市中探索三级人大同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让政府决策真正“由民作主”“为民解忧”。4年来,江门市人大坚持三级联动,充分依托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紧扣年初、年中、年终三个时间节点,紧盯项目计划、实施进度、项目完成等重要环节监督,并在翌年进行成果检视,建立了“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终问结果、翌年回头看”的闭环监督模式,以全过程监督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
  对未纳入市十件民生实事,又是群众关心关注的“小急难”问题,2021年,江门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探索开展“代表提、政府办、人大督”的民生“微实事”工作,推动设立4000万元“微实事”办理资金,先后办成民生“微实事”三批51件,推动解决农村学校食堂“柴火灶”升级改造、村级道路改造等困扰群众多年的“小急难”问题。
  今年,票决十件民生实事和民生“微实事”的做法在进一步延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也从探索阶段逐步走向深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