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强化示范创新引领 完善矛盾多元化解
· 厚植法治根基 浸润法治底色

厚植法治根基 浸润法治底色
贵州黔东南深耕法治文化建设打造地域特色品牌

( 2022-08-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5月25日,贵州省锦屏县公安局隆里中心所在辖区举办“民法典进农村”宣传活动,通过多形式的宣传,满足辖区群众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的基本需求。图为民警进村寨为群众讲解民法典知识。 李白灵 摄
□ 本报记者  王家梁 王鹤霖
□ 本报通讯员 李白灵 刘洪琴

  贵州是红军长征中转战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其中主要就在黔东南。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翘街黎平会议纪念馆,一代又一代的黔东南人在红色故事里受到教育,一批又一批的政法人在这里凝聚思想共识……红色精神在他们手中接力传承。
  如今,大半个世纪过去了,黔东南人勠力同心、锐意进取、担当作为,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年均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21亿元,年均增长6.1%,在历史性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根植红色沃土传承红色基因
  “很有特色,相当不错。”
  “去过几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
  每年节假日期间,在黎平翘街黎平会议纪念馆内,五湖四海的游客接踵而至,其中不乏党员干部、专家学者、莘莘学子,他们穿梭在历史时空中,追寻先烈足迹、品读革命历史、接受思想洗礼、重温会议精神。
  事实上,在黔东南这片红色热土上,除了黎平翘街吸引着各地游客,还有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剑河大广坳战斗遗址等特色鲜明、积淀厚重的红色景点也正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吸引着纷至沓来的游客驻足。
  然而,这片红色热土也曾长期是我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山高路远,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薄弱、法治意识淡薄等一系列难题,成为黔东南各地高质量发展路上的“拦路虎”。
  黎平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谢绍良告诉记者,为了全县能够脱贫摘帽全面迈入小康,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选派262支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2262名网格员、11095名帮扶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提升环境,深化基层治理、共建基础设施,全面补齐“3+1”短板弱项,有效解决49.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3.97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换穷业、摘穷帽成为新市民;249个贫困村、3.42万户、14.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记者了解到,作为革命老区,回顾过去五年,黎平全县上下克服困难,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砥砺前行,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此外,黎平县司法局为有效对接贫困群众法律需求,通过法治宣讲教育、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等举措,针对村民现实需要,实施法律服务便民举措,为全县脱贫攻坚注入法治动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黎平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只是黔东南转变的一个缩影。
  黎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邰光金表示,躬逢伟大时代、肩负伟大使命的黔东南广大干部群众,正以舍我其谁、善作善成、奋勇争先的英雄气概,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黔东南新未来。
多项举措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
  曾经,在立案大厅内,排队等候的群众络绎不绝。如今,在黔东南各地,群众有了纠纷不打官司也能化解;即使打官司,也能在最短时间内,又快又好地得到解决。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及时解纷……这就是黔东南诉源治理有方的“秘诀”。
  前不久,在锦屏县公安局隆里派出所民警组织下,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并达成了协议,一起历时38年的疑难纠纷画上了圆满句号。
  原来,早在1984年,正值锦屏县隆里乡造林期间,当事人胡某某作为造林承包商,承包江某某在隆里乡隆里村的一处林地进行造林,并达成分成协议。但在成林后办理砍伐证时,受其他原因影响,林木砍伐延期,也导致后续分成产生了争议,经过多次调解,双方都不愿意让步,矛盾逐步激化。
  直到今年8月初,隆里派出所民警在走访中得知这一疑难纠纷后,立即组建纠纷化解小组,实地走访调查事情起因经过。
  隆里派出所所长陈列告诉记者,通过与当事人深入沟通交流,耐心细致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双方都愿意作出合理让步,这起长达38年的矛盾纠纷得到彻底解决。
  类似这样化解疑难纠纷的事例还有很多,黔东南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出了很多好方法好经验。
  榕江县民族文化独特,有侗族大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侗族琵琶歌等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榕江县委、县政府切实用好民族文化这个“珍宝”,探索创建民歌普法新模式,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民族传统文化在法治建设和基层治理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不久前,家住古州镇常驰小区的吴某,因楼上漏水引发邻里纠纷,双方协商无果,吴某一纸诉状将楼上住户李某告到榕江县人民法院,请求李某赔偿损失7500元。
  榕江县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收到诉状后,决定带案到现场进行诉前调解。法官组织双方查看漏水源及漏水损坏墙体,征求解决方案。协商过程中,法官以案释法,并引用民间劝和歌《奉劝街坊邻居们》进行“礼让”疏导。经过一个小时的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李某赔偿吴某损失4000元。鉴于纠纷已妥善解决,法官当场决定不再立案,随后制作调解书送达双方。
  此外,榕江县法宣办通过积极开展普法民歌征集活动,将国家政策及宪法、民法典、刑法等法律法规融入民歌创作,组织编写了《民法典普法歌》《邻寨和睦歌》《夫妻和睦歌》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内涵丰富且通俗易懂易学的“法治民歌”,并结集成册推送到各乡镇街道和社区,对调处化解邻里纠纷发挥出较大实际效用。
  近年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司法局创新思路,将山歌文化运用到矛盾纠纷化解和普法宣传中,让兄弟不再反目、邻里不再纷争……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司法局局长刘亦兵说,“民歌普法”“民歌调解”“贾理调解”等新模式实现德与法在基层的融合落地,让民俗文化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焕发着新的魅力和价值,助推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黔东南建立“四个三”工作机制,持续巩固提升诉源治理成果。截至今年6月,全州法院新收案件25255件,同比下降6.03%,其中诉讼类案件同比下降17.96%。
法治引领促民族团结一家亲
  黔东南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台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柏惠云介绍说,近年来,台江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为全县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连日来,记者相继走进苗岭深处的部分村寨,探访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模样……
  “别看这儿现在发展起来了,过去可是台江县出名的脏乱差村和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原村主任杨光学说。
  据了解,自从2015年方召村把围绕脱贫抓党建作为第一要务,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断规范民主管理制度,合法产生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使村规民约成为方召村建设发展的钢铁纪律。
  查阅九摆村的村规民约,平平无奇的条目中包含着社会治安、生态保护、村风民俗等八大类、三十二条,内容详尽、朴实无华。“我们每一条村规民约都是和村民商量一致通过的,每年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一次。”村监委会主任唐忠福说。
  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空洞的道理,一条条贴合实际的条款,让村民自觉形成了自我约束和互相监督氛围,文明和谐的乡风浸润在每一个九摆村民的心里。
  近年来,台江县通过县乡村三级建立完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三位一体综合运行机制,聚焦矛盾问题抓早抓小抓好,从根本上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实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的目标。
  截至目前,台江县共建成县级综治中心1个,乡级综治中心9个,村级综治中心71个,在做优一窗受理、集成多元手段、信息排查预警、推动上下联动方面努力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全覆盖,使综治中心真正成为群众遇到问题“找说法”的地方。
  “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是助力打通全面依法治国‘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有效途径。”黔东南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正彪说,下一步,黔东南将进一步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旅游等相结合,不断挖掘特色,为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