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社会
|
|
本报讯 记者李光明 实习生唐宇新 近日,安徽大学举办《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新书发布会,介绍安大简第二辑两篇重要文献《仲尼曰》《曹沫之阵》的整理研究情况。这也是国家语委“迎接二十大,语言文字这十年”系列活动之一。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安徽大学校长匡光力等为新书揭幕。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程雁雷主持发布会。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简称“安大简”,是2015年入藏该校的一批珍贵楚简材料,时代为战国早中期,保存状况良好,内容全是古书,可称为“国之瑰宝”。2019年安大简第一辑《诗经》出版,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次发布的第二辑,由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教授和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徐在国教授主编,包括《仲尼曰》《曹沫之阵》两篇非常重要的文献。《仲尼曰》是孔子言论的辑录,对研究《论语》的成书、流传、文本的发展变化及孔子的思想等均有重要意义。《曹沫之阵》记载了鲁庄公与曹沫的对话,内容涉及当时的军事、政治思想观念,是一篇十分重要的兵学文献。 匡光力说,近年来安徽大学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突出重点,规划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群和学科增长点。作为教育部首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组成单位,安大简的连续研究出版,是该校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入推进,在传统文化“追根溯源”中传承民族精神,为祖国文化发展和古文字事业作出了贡献,使冷门不冷、绝学不绝。 田立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中央宣传部等六部门启动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整合全国优势力量搭建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深入挖掘阐释古文字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推动“强基计划”实施,促进古文字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加强对安大简等珍稀出土文献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挖掘和阐释,深入挖掘安大简的思想文化精髓,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
国家语委“迎接二十大,语言文字这十年”系列活动之一
|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发布
|
|
|
|
( 2022-08-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
|
本报讯 记者李光明 实习生唐宇新 近日,安徽大学举办《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新书发布会,介绍安大简第二辑两篇重要文献《仲尼曰》《曹沫之阵》的整理研究情况。这也是国家语委“迎接二十大,语言文字这十年”系列活动之一。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安徽大学校长匡光力等为新书揭幕。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程雁雷主持发布会。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简称“安大简”,是2015年入藏该校的一批珍贵楚简材料,时代为战国早中期,保存状况良好,内容全是古书,可称为“国之瑰宝”。2019年安大简第一辑《诗经》出版,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次发布的第二辑,由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教授和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徐在国教授主编,包括《仲尼曰》《曹沫之阵》两篇非常重要的文献。《仲尼曰》是孔子言论的辑录,对研究《论语》的成书、流传、文本的发展变化及孔子的思想等均有重要意义。《曹沫之阵》记载了鲁庄公与曹沫的对话,内容涉及当时的军事、政治思想观念,是一篇十分重要的兵学文献。 匡光力说,近年来安徽大学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突出重点,规划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群和学科增长点。作为教育部首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组成单位,安大简的连续研究出版,是该校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入推进,在传统文化“追根溯源”中传承民族精神,为祖国文化发展和古文字事业作出了贡献,使冷门不冷、绝学不绝。 田立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中央宣传部等六部门启动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整合全国优势力量搭建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深入挖掘阐释古文字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推动“强基计划”实施,促进古文字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加强对安大简等珍稀出土文献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挖掘和阐释,深入挖掘安大简的思想文化精髓,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