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
□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梁平妮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全省重点工作,先后制定《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等一批创新性强、具有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法治山东建设指标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层面法治建设综合评估和动态监测,法治评价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2021年全省法院诉讼服务质效评估位列全国第一位;2021年,人民群众对山东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满意率为97.12%,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山东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省的制度机制,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围绕服务保障齐鲁大地‘走在前、开新局’,山东持续推动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法治护航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以法治守护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法治建设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山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副厅长杨增胜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选拔,举荐、宣传优秀科学技术工作者”“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开展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6月9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围绕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民生领域立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山东立法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山东高度注重发挥立法工作的主导作用,以高质量立法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治理,制定的《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山东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山东省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条例》《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山东省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条例》《山东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都是相关领域全国首部省级法规,为推动相关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改进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其中,《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针对补齐山东金融业短板的现实需要,就金融服务、信用环境建设、金融监管等作出规范,在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山东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依法整合多种化解纠纷资源,有利于群众自主选择更为便捷高效的权益诉求渠道。《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着力解决制约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问题,依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先后制定出台《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山东省南四湖保护条例》,起草《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草案)》,推动沿黄九市开展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协同立法,加强相关法规制度设计,增强有效制度供给。 “山东全力打造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确保制定的每一部法规、通过的每一项条文都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切实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保障作用,以立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让法治红利惠及人民。”杨增胜说。 据悉,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需要,山东共制定地方性法规350件,修改地方性法规250件;制定政府规章314件,修改政府规章189件。目前,全省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637件,政府规章567件。 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日,山东省政府印发《深化数据赋能建设“无证明之省”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山东将在全省范围推行“免证办事”“一码通行”,凡是通过数据共享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再要求企业和群众提供相应材料。 建设“无证明之省”,体现了山东打造一流高效政务环境的决心,也映射出山东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山东省委依法治省办成员、省司法厅一级巡视员迟丽华介绍说,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政府建设是重要抓手和关键。近年来,山东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省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以推进依法行政带动法治政府建设实现率先突破。 据了解,山东省市县三级政府全部公布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实现县级以上政府法律顾问配备全覆盖,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管理,把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精细化落实摆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构建涵盖1个实施方案、两套操作指南、5个具体办法的“1+2+5”配套政策落实体系,着力让每一项制度落地落实规范化、有依据、可操作,实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公示率100%,重大的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率100%。 同时,山东紧抓“关键少数”,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被评为2021年度全省改革试点成果。2021年6月,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山东制定工作方案,全面推开述法工作。2021年,全省6.1万余名党政主要负责人及领导班子成员参加述法工作,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增强。 实践中,山东在全国推出多项创设性工作:在全国首创“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省市协同办公、综合窗口出件”一窗服务模式,实施省、市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运行;在全国首创实施“负面清单”放权,最大限度赋予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管理权限;2019年以来,实现各级各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率100%的目标;在全国首推行政复议委员会、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和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委员会一体建设,率先公布《行政复议案件被申请人目录》…… 通过一系列举措,山东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亮眼成绩:实施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围绕企业从开办到退出、个人从出生到身后两个全生命周期,分别梳理发布106项(涉企)和115项(个人)政务服务事项,优化“一件事”场景集成服务;推动132项“跨省通办”事项、107项“全省通办”事项全部落地;山东“一业一证”“一次办好”两项改革,被评为全国放管服改革典型案例;2017年以来,共审核省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100件,审查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39件,审核省委、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制定的政策性文件921件,审核省政府签署的各类合作协议218件,对设区的市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报送备案的2200余件规范性文件予以备案审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共办结行政复议案件12.3万多件,以调解和解等方式终止的案件共有22401件,占已审结案件总数的18.2%;行政复议纠错案件14764件,纠错率为21.65%。 人民法治获得感成色更足 今年2月,烟台市莱山区人民法院受理了5名原告与同一被告某公司的民间借贷及保证合同系列纠纷案,合计标的额3亿多元,涉案主体多,诉前调解不理想。经过充分研判案情,该院决定指派一名经验丰富的庭长带领速裁团队办理。考虑到即使判决也可能影响该系列案件的后续执行,速裁团队决定继续调解,在充分释明法律风险的基础上,与特邀调解员一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该系列案件得以顺利调解,前后仅用15天便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这是烟台法院探索打造“握手烟和”诉源治理联动解纷机制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山东加强法治建设让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成色更足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山东政法机关创新方式方法,多措并举,提升司法质效,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法治温暖: 山东法院系统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矛盾纠纷以非诉讼的方式化解,2021年,山东法院全年收案193万件,同比下降11.3%,是全国降幅最大的省份;推动出台《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若干措施》,组织开展执行大会战,全流程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出台适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裁判指引,着力解决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问题。 山东检察机关全面开展检察公开听证,实现“十大业务”全覆盖;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部署开展“守护海洋”“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四个最严”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等专项监督活动,切实守护绿水青山、保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56项全国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价指标中,29项排名前十。 山东公安机关深入践行“靠前一步、主动作为”警务理念,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有力维护了全省政治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与2017年相比,2021年山东省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分别下降36.9%、32.8%,刑事立案、八类暴力案件分别下降12.1%、22.8%,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6%、7.7%,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屡创新高,连年位列各行业第一。 山东省司法厅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6万个,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实体平台全覆盖,推动出台全国首部公共法律服务地方性法规,制定发布了全国首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工作省级地方标准和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增强普法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16条意见,组织全省1.35万名法律服务人员担任6.7万个村(居)的法律顾问,打通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
|
护航齐鲁大地“走在前、开新局”
|
山东为新时代强省建设提供高质量法治保障
|
|
|
( 2022-08-0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
|
图为5月10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人民检察院开展“民法典进农村”活动。
东营市委依法治市办、东营市司法局供图 |
|
□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梁平妮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全省重点工作,先后制定《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等一批创新性强、具有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法治山东建设指标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层面法治建设综合评估和动态监测,法治评价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2021年全省法院诉讼服务质效评估位列全国第一位;2021年,人民群众对山东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满意率为97.12%,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山东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省的制度机制,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围绕服务保障齐鲁大地‘走在前、开新局’,山东持续推动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法治护航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以法治守护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法治建设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山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副厅长杨增胜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选拔,举荐、宣传优秀科学技术工作者”“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开展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6月9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围绕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民生领域立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山东立法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山东高度注重发挥立法工作的主导作用,以高质量立法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治理,制定的《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山东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山东省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条例》《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山东省突发事件应急保障条例》《山东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都是相关领域全国首部省级法规,为推动相关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改进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其中,《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针对补齐山东金融业短板的现实需要,就金融服务、信用环境建设、金融监管等作出规范,在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山东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依法整合多种化解纠纷资源,有利于群众自主选择更为便捷高效的权益诉求渠道。《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着力解决制约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问题,依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先后制定出台《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山东省南四湖保护条例》,起草《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草案)》,推动沿黄九市开展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协同立法,加强相关法规制度设计,增强有效制度供给。 “山东全力打造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确保制定的每一部法规、通过的每一项条文都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切实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保障作用,以立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让法治红利惠及人民。”杨增胜说。 据悉,党的十八大以来,紧扣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需要,山东共制定地方性法规350件,修改地方性法规250件;制定政府规章314件,修改政府规章189件。目前,全省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637件,政府规章567件。 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日,山东省政府印发《深化数据赋能建设“无证明之省”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山东将在全省范围推行“免证办事”“一码通行”,凡是通过数据共享可以获取的信息,不再要求企业和群众提供相应材料。 建设“无证明之省”,体现了山东打造一流高效政务环境的决心,也映射出山东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山东省委依法治省办成员、省司法厅一级巡视员迟丽华介绍说,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政府建设是重要抓手和关键。近年来,山东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省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以推进依法行政带动法治政府建设实现率先突破。 据了解,山东省市县三级政府全部公布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实现县级以上政府法律顾问配备全覆盖,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管理,把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精细化落实摆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构建涵盖1个实施方案、两套操作指南、5个具体办法的“1+2+5”配套政策落实体系,着力让每一项制度落地落实规范化、有依据、可操作,实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公示率100%,重大的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率100%。 同时,山东紧抓“关键少数”,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被评为2021年度全省改革试点成果。2021年6月,在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山东制定工作方案,全面推开述法工作。2021年,全省6.1万余名党政主要负责人及领导班子成员参加述法工作,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增强。 实践中,山东在全国推出多项创设性工作:在全国首创“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省市协同办公、综合窗口出件”一窗服务模式,实施省、市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运行;在全国首创实施“负面清单”放权,最大限度赋予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管理权限;2019年以来,实现各级各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率100%的目标;在全国首推行政复议委员会、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和行政复议调解和解委员会一体建设,率先公布《行政复议案件被申请人目录》…… 通过一系列举措,山东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亮眼成绩:实施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围绕企业从开办到退出、个人从出生到身后两个全生命周期,分别梳理发布106项(涉企)和115项(个人)政务服务事项,优化“一件事”场景集成服务;推动132项“跨省通办”事项、107项“全省通办”事项全部落地;山东“一业一证”“一次办好”两项改革,被评为全国放管服改革典型案例;2017年以来,共审核省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100件,审查省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39件,审核省委、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制定的政策性文件921件,审核省政府签署的各类合作协议218件,对设区的市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门报送备案的2200余件规范性文件予以备案审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共办结行政复议案件12.3万多件,以调解和解等方式终止的案件共有22401件,占已审结案件总数的18.2%;行政复议纠错案件14764件,纠错率为21.65%。 人民法治获得感成色更足 今年2月,烟台市莱山区人民法院受理了5名原告与同一被告某公司的民间借贷及保证合同系列纠纷案,合计标的额3亿多元,涉案主体多,诉前调解不理想。经过充分研判案情,该院决定指派一名经验丰富的庭长带领速裁团队办理。考虑到即使判决也可能影响该系列案件的后续执行,速裁团队决定继续调解,在充分释明法律风险的基础上,与特邀调解员一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该系列案件得以顺利调解,前后仅用15天便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这是烟台法院探索打造“握手烟和”诉源治理联动解纷机制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山东加强法治建设让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成色更足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山东政法机关创新方式方法,多措并举,提升司法质效,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法治温暖: 山东法院系统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矛盾纠纷以非诉讼的方式化解,2021年,山东法院全年收案193万件,同比下降11.3%,是全国降幅最大的省份;推动出台《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若干措施》,组织开展执行大会战,全流程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审判“三合一”工作,出台适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裁判指引,着力解决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问题。 山东检察机关全面开展检察公开听证,实现“十大业务”全覆盖;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部署开展“守护海洋”“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四个最严”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等专项监督活动,切实守护绿水青山、保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56项全国检察机关案件质量评价指标中,29项排名前十。 山东公安机关深入践行“靠前一步、主动作为”警务理念,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有力维护了全省政治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与2017年相比,2021年山东省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分别下降36.9%、32.8%,刑事立案、八类暴力案件分别下降12.1%、22.8%,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5.6%、7.7%,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屡创新高,连年位列各行业第一。 山东省司法厅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6万个,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实体平台全覆盖,推动出台全国首部公共法律服务地方性法规,制定发布了全国首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工作省级地方标准和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增强普法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16条意见,组织全省1.35万名法律服务人员担任6.7万个村(居)的法律顾问,打通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