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
□ 本报记者 吴晓锋 □ 本报通讯员 李 可
“判决如下:确认原告享有国际铁路联运提单项下车辆的所有权;被告立即向原告交付国际铁路联运提单项下的车辆。”2020年6月30日,备受瞩目的全国首例铁路提单物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让重庆两江新区人民法院(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得到国内外法律界、商界、金融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全国首家覆盖自贸区全域的专业化法院,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成立三年半以来,始终坚持创新引领,从自身区位特点出发,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发展大局,强化服务保障,大胆先行先试,提出涉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域外法查明与适用等多项亮点举措,谱写出重庆法院护航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精彩乐章。 打造涉外商事审判专业化队伍 公正高效地处理与日俱增的国际商事纠纷,需要配备更加专业的人才队伍,这成为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创建之初需要积极应对的难题。 “我们要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能力强的涉外商事审判人才队伍。”该院分管涉外商事审判工作的副院长贾科对记者说。 为实现队伍建设目标,从全市法院中脱颖而出的刘娟娟法官,被选任为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涉外商事审判庭庭长。虽然团队成员中92.9%拥有硕士学历,多人具有外语专业背景或海外留学经历,专业基础扎实,但真正从事过涉外商事审判的仅有其一人。她将十余年的审判经验转化为庭级制度成果,带领团队将涉外商事审判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三年多来,在该院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涉外商事审判人才队伍中相继涌现出了“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先进个人”“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重庆市最美新时代政法英模”等先进典型代表,锻造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 规范涉外商事审判工作流程 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为全面提升涉外案件办理的质量、效率和效果,注重从案件办理流程、质效监管、人员考核等多方面入手,推进建章立制,狠抓制度落实。先后制定随机分案、庭前会议、庭审规范化核查、法官会议、裁判规则提炼及成果转化等多项规则。 为规范日常司法行为,该院制作了《涉外商事审判工作指引》,详细列举了送达、翻译等172条涉外商事领域特殊事项,并附文书参考。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该院自主编辑了《案件办理手册》,通过对庭前阅卷、开庭审理、结案归档等35个节点的梳理,建立工作流程图,明确各环节工作内容及重点,合理设置各岗位工作职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所在。该院还自我加压,研究并制定《关于进一步提高涉外商事案件办理效率的规定》,加强对涉外案件办理效率的动态监控,审判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年多来,该院逐步形成了规范、完善、高效的涉外商事案件审理与监管制度体系,为高质量办理涉外商事案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已审结的部分案件成功入选《中国审判》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典型案例、中国法院2021年度案例以及重庆法院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参考性案例、2016-2020年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十大典型案例等。 创新涉外商事纠纷处置机制 “听说涉外案件处理时间都很长,我们还要到境外申请承认和执行判决,这纠纷岂不是要到猴年马月才能解决?”一家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到该院立案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但很快,顾虑就被打消了。只见法院工作人员拿出《涉外商事诉非对接流程指引》,耐心细致地为其讲解了该院搭建的涉外商事“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充分展示各解纷途径的优势,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更高效便捷的纠纷处理方式。 这正是该院在涉外商事纠纷处置上的一个亮点。2019年7月17日,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西南分会、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搭建起涉外商事诉讼、仲裁与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实现涉外商事纠纷诉、仲、调“三位一体、多元共治”。 机制建立以来,该院已陆续与10余家调解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诉前委派调解、诉中委托调解、诉中邀请调解,全流程覆盖。截至今年5月,通过与调解机构开展线上联合办案等方式,累计成功调解涉外商事案件186件。 线上与线下同步处理涉外商事纠纷,是该机制的主要创新点之一。在机制建立之初,该院就注重打造诉讼、仲裁与调解深度融合的线上解纷平台,积极探索实现涉外诉讼电子化。在近年全球受疫情影响下,该创新特点显得尤为重要。截至目前,该院已开展线上开庭、调解、核实境外当事人身份及授权、证据交换、听证等诉讼活动200余件(次),尽最大努力便利了涉外案件当事人参与纠纷处理。 该机制创新广受好评,成功获评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级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最高人民法院评选的“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亮点举措”等多个奖项。以该机制为基础,规划建设的“重庆国际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目前也已初步建成。 强化涉外商事区域协同司法 “我院注重加强法治交流,不断提升自贸区法治保障水平。”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裘晓音在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法治保障论坛上,向与会嘉宾介绍成果时说。论坛上,来自北京、重庆、四川、海南等地的专家及代表,围绕法治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涉外商事审判影响力,正是该院一直秉持的工作理念。 2021年1月13日,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合发布《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法律查明机制指引》,标志着该院与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合作建立的域外法查明机制正式落地施行,填补了国内东盟国家域外法查明的空白。随后又制定出台《适用域外法案件裁判指引》,进一步引导法官规范适用域外法查明并进行案件裁判,大力推动了区域化涉外案件裁判规则的国际对接,有效解决了域内外法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域外法查明平台由专业机构主导建设,面向社会提供线上线下联动法律服务,旨在通过院校协作,合力解决域外法查明难与适用难的问题。”贾科介绍机制创新特点时提到。 据了解,该机制成功入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十佳制度创新案例、重庆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典型案例及服务保障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典型事例。 类似这样有典型意义的合作,还体现在川渝自贸区法院的合作上。 为积极探索法院系统区域合作协调发展新机制,该院率先与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签署司法合作共建协议,推动川渝自贸区司法一体化发展。在该机制下,陆续开展了联合发布《货物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指引》《川渝自贸区法院投资领域风险提示典型案例》等合作项目,引导和规范川渝自贸区投资、贸易商事活动,统一裁判尺度,有力推动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 2018年9月,根据重庆市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部署,由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牵头,正式成立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中心秘书处工作组就设在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依托该中心,该院与国内外学者共同就涉共建“一带一路”、自由贸易、扩大开放等法律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涉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和贸易通道建设中的国际规则,持续推动理论创新指导司法实践,力争更好发挥法治在规则引领方面的作用,为完善涉外经贸法律和规则体系贡献司法智慧。 裘晓音向记者介绍说,“下一步,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还将继续立足专业化法院职能定位,以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重点,注重发挥涉外审判在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中的支持作用,坚持司法为民,积极营造让投资者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力重庆成为涉外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
|
打造涉外法治“两江自贸”样板
|
谱写重庆法院服务自贸区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
|
|
( 2022-08-0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
|
图为2021年5月15日,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法治保障论坛”成功举办。 渝法宣 摄
|
|
□ 本报记者 吴晓锋 □ 本报通讯员 李 可
“判决如下:确认原告享有国际铁路联运提单项下车辆的所有权;被告立即向原告交付国际铁路联运提单项下的车辆。”2020年6月30日,备受瞩目的全国首例铁路提单物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让重庆两江新区人民法院(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得到国内外法律界、商界、金融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全国首家覆盖自贸区全域的专业化法院,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成立三年半以来,始终坚持创新引领,从自身区位特点出发,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发展大局,强化服务保障,大胆先行先试,提出涉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域外法查明与适用等多项亮点举措,谱写出重庆法院护航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精彩乐章。 打造涉外商事审判专业化队伍 公正高效地处理与日俱增的国际商事纠纷,需要配备更加专业的人才队伍,这成为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创建之初需要积极应对的难题。 “我们要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能力强的涉外商事审判人才队伍。”该院分管涉外商事审判工作的副院长贾科对记者说。 为实现队伍建设目标,从全市法院中脱颖而出的刘娟娟法官,被选任为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涉外商事审判庭庭长。虽然团队成员中92.9%拥有硕士学历,多人具有外语专业背景或海外留学经历,专业基础扎实,但真正从事过涉外商事审判的仅有其一人。她将十余年的审判经验转化为庭级制度成果,带领团队将涉外商事审判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三年多来,在该院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涉外商事审判人才队伍中相继涌现出了“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全国法院办案标兵”“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先进个人”“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重庆市最美新时代政法英模”等先进典型代表,锻造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 规范涉外商事审判工作流程 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为全面提升涉外案件办理的质量、效率和效果,注重从案件办理流程、质效监管、人员考核等多方面入手,推进建章立制,狠抓制度落实。先后制定随机分案、庭前会议、庭审规范化核查、法官会议、裁判规则提炼及成果转化等多项规则。 为规范日常司法行为,该院制作了《涉外商事审判工作指引》,详细列举了送达、翻译等172条涉外商事领域特殊事项,并附文书参考。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该院自主编辑了《案件办理手册》,通过对庭前阅卷、开庭审理、结案归档等35个节点的梳理,建立工作流程图,明确各环节工作内容及重点,合理设置各岗位工作职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所在。该院还自我加压,研究并制定《关于进一步提高涉外商事案件办理效率的规定》,加强对涉外案件办理效率的动态监控,审判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年多来,该院逐步形成了规范、完善、高效的涉外商事案件审理与监管制度体系,为高质量办理涉外商事案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已审结的部分案件成功入选《中国审判》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典型案例、中国法院2021年度案例以及重庆法院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参考性案例、2016-2020年商事仲裁司法审查十大典型案例等。 创新涉外商事纠纷处置机制 “听说涉外案件处理时间都很长,我们还要到境外申请承认和执行判决,这纠纷岂不是要到猴年马月才能解决?”一家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到该院立案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但很快,顾虑就被打消了。只见法院工作人员拿出《涉外商事诉非对接流程指引》,耐心细致地为其讲解了该院搭建的涉外商事“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充分展示各解纷途径的优势,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更高效便捷的纠纷处理方式。 这正是该院在涉外商事纠纷处置上的一个亮点。2019年7月17日,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西南分会、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搭建起涉外商事诉讼、仲裁与调解“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实现涉外商事纠纷诉、仲、调“三位一体、多元共治”。 机制建立以来,该院已陆续与10余家调解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诉前委派调解、诉中委托调解、诉中邀请调解,全流程覆盖。截至今年5月,通过与调解机构开展线上联合办案等方式,累计成功调解涉外商事案件186件。 线上与线下同步处理涉外商事纠纷,是该机制的主要创新点之一。在机制建立之初,该院就注重打造诉讼、仲裁与调解深度融合的线上解纷平台,积极探索实现涉外诉讼电子化。在近年全球受疫情影响下,该创新特点显得尤为重要。截至目前,该院已开展线上开庭、调解、核实境外当事人身份及授权、证据交换、听证等诉讼活动200余件(次),尽最大努力便利了涉外案件当事人参与纠纷处理。 该机制创新广受好评,成功获评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级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最高人民法院评选的“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亮点举措”等多个奖项。以该机制为基础,规划建设的“重庆国际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目前也已初步建成。 强化涉外商事区域协同司法 “我院注重加强法治交流,不断提升自贸区法治保障水平。”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裘晓音在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法治保障论坛上,向与会嘉宾介绍成果时说。论坛上,来自北京、重庆、四川、海南等地的专家及代表,围绕法治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涉外商事审判影响力,正是该院一直秉持的工作理念。 2021年1月13日,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西南政法大学联合发布《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法律查明机制指引》,标志着该院与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合作建立的域外法查明机制正式落地施行,填补了国内东盟国家域外法查明的空白。随后又制定出台《适用域外法案件裁判指引》,进一步引导法官规范适用域外法查明并进行案件裁判,大力推动了区域化涉外案件裁判规则的国际对接,有效解决了域内外法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域外法查明平台由专业机构主导建设,面向社会提供线上线下联动法律服务,旨在通过院校协作,合力解决域外法查明难与适用难的问题。”贾科介绍机制创新特点时提到。 据了解,该机制成功入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十佳制度创新案例、重庆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典型案例及服务保障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典型事例。 类似这样有典型意义的合作,还体现在川渝自贸区法院的合作上。 为积极探索法院系统区域合作协调发展新机制,该院率先与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签署司法合作共建协议,推动川渝自贸区司法一体化发展。在该机制下,陆续开展了联合发布《货物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指引》《川渝自贸区法院投资领域风险提示典型案例》等合作项目,引导和规范川渝自贸区投资、贸易商事活动,统一裁判尺度,有力推动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 2018年9月,根据重庆市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部署,由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牵头,正式成立内陆开放法律研究中心,中心秘书处工作组就设在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依托该中心,该院与国内外学者共同就涉共建“一带一路”、自由贸易、扩大开放等法律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涉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和贸易通道建设中的国际规则,持续推动理论创新指导司法实践,力争更好发挥法治在规则引领方面的作用,为完善涉外经贸法律和规则体系贡献司法智慧。 裘晓音向记者介绍说,“下一步,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还将继续立足专业化法院职能定位,以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重点,注重发挥涉外审判在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中的支持作用,坚持司法为民,积极营造让投资者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力重庆成为涉外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