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以法律人思维构建写作体系
· 准确理解和适用刑事诉讼法
· 建构中国本土刑法教义学理论
· 以纯粹的辩护技术追求正义
· 一次立足国家公诉
· 在后疫情时代 勇敢前行
· 郑韩故城:子产与邓析的传奇

在后疫情时代 勇敢前行

( 2022-07-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左卫民 (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

  每年此时,我们都要举行年度盛典,欢送法学院的毕业生。几年前,你们来到安逸闲适的成都,求学于江安。这几年,在教室、在法图、在球场、在明远湖畔和朋友圈,我看到了大家活跃的身影。如今,你们即将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川大法学院的第34届毕业生,踏上人生新征程。作为院长,我衷心祝贺并祝福你们,愿你们坚韧不拔,持续努力;愿你们前程似锦,未来可期!作为老师,我想提一点建议,那便是“做自己”,在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不忘初心,走自己想要的道路。
  你们是疫情以来的第三批毕业生。求学的三四年间,你们遭遇了青年时代的一次世界性大事件——新冠肺炎疫情,见证了中国与世界是如何奋力应对的。你们作为亲历者、志愿者,感受着、斗争着!这肯定会影响你们对世界的认知与对未来的规划:谨慎应对人生与世界难免出现的“黑天鹅”。中国正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后疫情时代,走出象牙塔的你们必然面对严峻挑战,这表现在:第一,数量空前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竞争无处不在。第二,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尚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阶段,从国家到个体都还在继续寻找与疫情斗争、维护正常秩序的更好办法。第三,我国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之中,国家对法律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高校要着力培养根植于中国土地的法治人才。
  在此背景下,在我看来,新法律人应在以下方面努力修炼:
  首先,直面变化与挑战,沉着应对、积极进取。
  这固然是一个人才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但法律服务的需求仍然持续增长。司法部提出,到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应达到75万名。从当下学生选择学科专业的情况便可以窥见社会对法律行业发展的预期。一些知名高校法学专业报考人数长期增长,录取分数线居高不下。例如,川大法学院近年来一直是学生报考和专业转入的热门学院。从“出口”来看,即便在就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年,研究生的就业率也基本维持住了以往水平,法律职业就业前景依旧可观。
  需要指出的是,川大法学院与你们一样不懈努力:四年多时间,法学院的排名已上升至全国前5%,位居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十名。当然,我们会继续奋斗。
  其次,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回应国家和社会的新需求。
  对新法律人来说,一要具备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知识,比如涉外法治、互联网法治方面的知识技能。二要紧跟科技革命浪潮,主动学习、善于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助力自身发展。三要明确学科交叉是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需要新法律人成为复合型人才。当然,学院也在回应国家和社会的新需求,开设了法学与法医学、法学与网络空间安全双学位的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正往多种类型的学科交叉双学位方向发展。
  再次,在努力挥洒汗水的同时,享受生活的美好。
  每年我都会告诉毕业生,既埋头苦干又享受生活的美好是成都这座城市的“基因”。努力之余,无论是骑行于天府绿道,还是在茶馆品茗聊天,都能让你们平衡工作与生活,再度元气满满。这种“川式法律人”的风格值得你们延续。希望在将来,无论你们走到哪里,都能从在川大法学院度过的这段学生时代里汲取力量,保持内心的这份安闲自在。
  最后,风物长宜放眼量,秉持长期主义的立场。
  无论是价值观、还是努力方向,都需要你们从长远把握。简单来说,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判断事物,为实现更好的价值做持续努力,而不是“舍长逐短”,在短期目标和价值上花费过多精力。在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中,长期主义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穿透时间、克服危机。新法律人想要实现抱负,就必须制定长远的规划,并持之以恒地为之努力。
  带着师长的祝福、带着对法治的坚守,向着自己的目标、向着无限的可能性前行吧!
  (文章为作者在四川大学法学院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节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