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
□ 本报记者 张昊 今天,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深化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为主题发布第三批全国检察机关检察改革典型案例。 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发布的8件典型案例,集中反映各地检察机关针对检察权运行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细化权责配置,强化制约监督,严肃责任追究,以依法能动履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和成效。 建“相邻院一体化集中办案”机制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相邻院一体化集中办案”机制,推动解决基层检察院办案人员不足、办案能力不强等实际困难。 呼伦贝尔市广袤的地域和分散的人口对检察机关及时、精准、高效监督形成较大挑战。特别是一些人员和案件量较少的基层检察院,除院领导外仅有两名至5名员额检察官,案件以简单刑事案件为主,牧区院多为蒙语诉讼案件。在办理涉黑涉恶等集团犯罪案件、跨区域公益诉讼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时,无论是人员配置,还是办案能力都存在较大掣肘。 紧贴地区实际,科学构建“相邻院”结对模式。“相邻院一体化集中办案”机制是按照地域毗邻和强弱互补的基本原则,通过相邻院“结对”,互学互鉴、深度交流,充分发挥“大院”(全院人数50人以上的院)在办理疑难复杂案件理念、经验、方法上的优势,“小院”(全院人数50人以下的院)在办理蒙语案件上的专长,既缓解办案压力,又有效锻炼队伍,带动全市检察人员素能整体提升。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形成7对“结对相邻院”。市级院统筹“结对相邻院”办案力量,根据办案工作实际灵活调度、一体化整合。 发挥联动优势,构建“四大检察”一体化办案体系。坚持上下一体,突出选择重大疑难复杂的涉黑涉恶、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采取“相邻院一体化集中办案”模式,强化协同实战,推动办案质效同步提升,“案—件比”从2019年的1.51逐年下降至今年1月至4月的1.03。 通过运用“相邻院一体化集中办案”机制,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发挥不同院优势作用,提升了民事检察监督新格局;针对审判集中管辖改革实际,破解行政检察案件办理不均衡瓶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了办理跨地域公益诉讼案件合力。 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还以科技提升质效,助力一体化办案模式,逐步构建起覆盖“四大检察”、较为完备的智慧办案全方位服务体系。“结对相邻院”应用远程视频平台和四大业务办案系统,以网上协作、智能办理等形式实现相邻院检察官网上一体化办案。 【典型意义】 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通过整合优化基层检察院办案力量,促进了基层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一办案机制为边疆民族地区践行“检察一体化”要求,创新办案模式、提升办案质效提供了有益借鉴。 精心打造检察专业化办案团队 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建立完善统筹规划、管理培育、成效评价等制度机制,精心打造检察专业化办案团队,以此深化检察权运行、带动全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规划团队发展路径。强化专业培训,提前储备人才,紧扣环境保护、涉企犯罪等领域,将检察业务细化分解为若干子领域、小科目,选拔具有业务专长、培养前途的检察官为相应科目带头人。科目带头人传帮带,以两年至三年时间为培育周期,培育3名至5名在全省全市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专业化人才,为建设有特色的专业化办案团队储备优质力量。 瞄准难点重点,量身组建团队。紧扣“四大检察”业务重点难点领域,围绕地方检察亮点试点,打造“合规护企”“驻警快检务”“长江保护”等11支专业化办案团队,推动从“单打独斗”到“团队集成”的转变。 统筹全院资源,科学配置人员。以部门职能为基础,适当打破部门界限,从全院范围内选取精干力量。采取“带头人+核心成员+其他组成人员”的团队办案模式,实行专人不专职运作,充分挖掘使用办案力量。 全链条构建团队管育措施。明确任务,保证方向,明确各团队承办案件领域、推动机制创新、加强理论研究、打造典型案例、强化课程研发五项总任务,进行品牌化打造。倾斜资源,支撑发展,建立团队成员列席检委会机制,方便参与研究相关领域的疑难复杂案件、新类型案件。加强考评,跟踪进程,团队带头人每月在检察长办公会上汇报阶段性工作进展,党组每半年听取一次办案团队建设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年终“述职+评议”相结合,对成效明显、业绩突出的办案团队及个人,在年终考核、评先评优中予以倾斜。 全方位释放团队建设成效。以团队建设带动机制创新,发挥专业化办案的优势,在办案模式创新、证据标准把握、办案流程优化、促进社会治理等方面加强探索,形成了一批示范性、引领性的机制创新。 以团队建设催生典型案例。2020年以来,各团队共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11个、“十佳办案故事”1个,获评江苏省检察院典型案例12个。以团队建设反哺人才培养。依托专业化办案团队建设,加速专业化人才培养进程。 【典型意义】 专业化办案团队是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司法履职质效,提升司法办案专业化、组织体系科学化、检察队伍职业化水平的有效方式,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探索一体多元民事诉讼监督格局 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建立民事诉讼监督一体化工作机制,重点办理重大虚假诉讼监督案件以及案情复杂、需要跨区域调查、下级检察院调查确有困难或者组织调查不力等案件,增强上下级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合力,提升办案质效。 强化制度建设,细化民事诉讼监督一体化履职规范,制定配套文件加强办案支持保障。 强化内外联动,增强民事诉讼监督合力。强化办案力量集聚,普通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由市级检察院、基层检察院一体化办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由省检察院牵头成立办案组一体化办理,组建由三级检察人员共同参与的办案组。以实战方式提升基层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能力,补强基层检察院民事检察监督弱项。强化内部办案线索互通,建立民事检察部门与本院其他职能部门案件线索双向移送机制,多部门通力配合监督民事诉讼。强化横向办案沟通协调,全省各级检察院积极与公安机关沟通协调,加大支持配合力度。 强化办案重点,提升民事诉讼监督质效。聚焦办理重大疑难复杂虚假诉讼监督案件,运用监督一体化机制,集中优秀办案人员办理复杂的虚假诉讼案件,更好地排除办案阻力,发挥调查核实的最大效果。在查找和询问案件当事人、联系和咨询有关部门、核实和调取证据材料等方面加强配合协作,做到统一有序调度。 聚焦办理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省检察院、市级检察院通过联合组建新的办案团队,着力破解“案多人少”的问题。全省组建一体化办案团队38个,办理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95件,占一体化办案总数的49.5%。省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下派3名检察官助理到南昌市人民检察院参与一体化办案,帮助办案4件。 聚焦办理审判活动、执行活动违法监督案件。聚焦监督短板,运用监督一体化机制,合力助推精准监督,法院同期采纳执行监督检察建议位列全国第五位。 【典型意义】 江西省检察院整合三级院办案力量,积极探索建立一体化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一体化履职机制,有助于实现办案资源最大化利用,增强检察监督刚性、提升检察监督质效,提升检察机关办案能力和水平。 本报北京7月14日讯
|
|
探索新模式深化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
|
最高检发布检察改革典型案例
|
|
|
( 2022-07-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张昊 今天,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深化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为主题发布第三批全国检察机关检察改革典型案例。 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发布的8件典型案例,集中反映各地检察机关针对检察权运行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细化权责配置,强化制约监督,严肃责任追究,以依法能动履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和成效。 建“相邻院一体化集中办案”机制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相邻院一体化集中办案”机制,推动解决基层检察院办案人员不足、办案能力不强等实际困难。 呼伦贝尔市广袤的地域和分散的人口对检察机关及时、精准、高效监督形成较大挑战。特别是一些人员和案件量较少的基层检察院,除院领导外仅有两名至5名员额检察官,案件以简单刑事案件为主,牧区院多为蒙语诉讼案件。在办理涉黑涉恶等集团犯罪案件、跨区域公益诉讼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时,无论是人员配置,还是办案能力都存在较大掣肘。 紧贴地区实际,科学构建“相邻院”结对模式。“相邻院一体化集中办案”机制是按照地域毗邻和强弱互补的基本原则,通过相邻院“结对”,互学互鉴、深度交流,充分发挥“大院”(全院人数50人以上的院)在办理疑难复杂案件理念、经验、方法上的优势,“小院”(全院人数50人以下的院)在办理蒙语案件上的专长,既缓解办案压力,又有效锻炼队伍,带动全市检察人员素能整体提升。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形成7对“结对相邻院”。市级院统筹“结对相邻院”办案力量,根据办案工作实际灵活调度、一体化整合。 发挥联动优势,构建“四大检察”一体化办案体系。坚持上下一体,突出选择重大疑难复杂的涉黑涉恶、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采取“相邻院一体化集中办案”模式,强化协同实战,推动办案质效同步提升,“案—件比”从2019年的1.51逐年下降至今年1月至4月的1.03。 通过运用“相邻院一体化集中办案”机制,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发挥不同院优势作用,提升了民事检察监督新格局;针对审判集中管辖改革实际,破解行政检察案件办理不均衡瓶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了办理跨地域公益诉讼案件合力。 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还以科技提升质效,助力一体化办案模式,逐步构建起覆盖“四大检察”、较为完备的智慧办案全方位服务体系。“结对相邻院”应用远程视频平台和四大业务办案系统,以网上协作、智能办理等形式实现相邻院检察官网上一体化办案。 【典型意义】 呼伦贝尔市检察机关通过整合优化基层检察院办案力量,促进了基层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一办案机制为边疆民族地区践行“检察一体化”要求,创新办案模式、提升办案质效提供了有益借鉴。 精心打造检察专业化办案团队 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建立完善统筹规划、管理培育、成效评价等制度机制,精心打造检察专业化办案团队,以此深化检察权运行、带动全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规划团队发展路径。强化专业培训,提前储备人才,紧扣环境保护、涉企犯罪等领域,将检察业务细化分解为若干子领域、小科目,选拔具有业务专长、培养前途的检察官为相应科目带头人。科目带头人传帮带,以两年至三年时间为培育周期,培育3名至5名在全省全市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专业化人才,为建设有特色的专业化办案团队储备优质力量。 瞄准难点重点,量身组建团队。紧扣“四大检察”业务重点难点领域,围绕地方检察亮点试点,打造“合规护企”“驻警快检务”“长江保护”等11支专业化办案团队,推动从“单打独斗”到“团队集成”的转变。 统筹全院资源,科学配置人员。以部门职能为基础,适当打破部门界限,从全院范围内选取精干力量。采取“带头人+核心成员+其他组成人员”的团队办案模式,实行专人不专职运作,充分挖掘使用办案力量。 全链条构建团队管育措施。明确任务,保证方向,明确各团队承办案件领域、推动机制创新、加强理论研究、打造典型案例、强化课程研发五项总任务,进行品牌化打造。倾斜资源,支撑发展,建立团队成员列席检委会机制,方便参与研究相关领域的疑难复杂案件、新类型案件。加强考评,跟踪进程,团队带头人每月在检察长办公会上汇报阶段性工作进展,党组每半年听取一次办案团队建设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年终“述职+评议”相结合,对成效明显、业绩突出的办案团队及个人,在年终考核、评先评优中予以倾斜。 全方位释放团队建设成效。以团队建设带动机制创新,发挥专业化办案的优势,在办案模式创新、证据标准把握、办案流程优化、促进社会治理等方面加强探索,形成了一批示范性、引领性的机制创新。 以团队建设催生典型案例。2020年以来,各团队共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11个、“十佳办案故事”1个,获评江苏省检察院典型案例12个。以团队建设反哺人才培养。依托专业化办案团队建设,加速专业化人才培养进程。 【典型意义】 专业化办案团队是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司法履职质效,提升司法办案专业化、组织体系科学化、检察队伍职业化水平的有效方式,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探索一体多元民事诉讼监督格局 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建立民事诉讼监督一体化工作机制,重点办理重大虚假诉讼监督案件以及案情复杂、需要跨区域调查、下级检察院调查确有困难或者组织调查不力等案件,增强上下级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合力,提升办案质效。 强化制度建设,细化民事诉讼监督一体化履职规范,制定配套文件加强办案支持保障。 强化内外联动,增强民事诉讼监督合力。强化办案力量集聚,普通民事诉讼监督案件由市级检察院、基层检察院一体化办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由省检察院牵头成立办案组一体化办理,组建由三级检察人员共同参与的办案组。以实战方式提升基层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能力,补强基层检察院民事检察监督弱项。强化内部办案线索互通,建立民事检察部门与本院其他职能部门案件线索双向移送机制,多部门通力配合监督民事诉讼。强化横向办案沟通协调,全省各级检察院积极与公安机关沟通协调,加大支持配合力度。 强化办案重点,提升民事诉讼监督质效。聚焦办理重大疑难复杂虚假诉讼监督案件,运用监督一体化机制,集中优秀办案人员办理复杂的虚假诉讼案件,更好地排除办案阻力,发挥调查核实的最大效果。在查找和询问案件当事人、联系和咨询有关部门、核实和调取证据材料等方面加强配合协作,做到统一有序调度。 聚焦办理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省检察院、市级检察院通过联合组建新的办案团队,着力破解“案多人少”的问题。全省组建一体化办案团队38个,办理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95件,占一体化办案总数的49.5%。省检察院第六检察部下派3名检察官助理到南昌市人民检察院参与一体化办案,帮助办案4件。 聚焦办理审判活动、执行活动违法监督案件。聚焦监督短板,运用监督一体化机制,合力助推精准监督,法院同期采纳执行监督检察建议位列全国第五位。 【典型意义】 江西省检察院整合三级院办案力量,积极探索建立一体化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一体化履职机制,有助于实现办案资源最大化利用,增强检察监督刚性、提升检察监督质效,提升检察机关办案能力和水平。 本报北京7月14日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