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携“礼”踏上人生新旅程
· 现在最需要什么样的法律人
· 古都洛阳:“求天地之正中”
· 周光权任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
· 《护卫湄公河》细绘十年卫河故事

《护卫湄公河》细绘十年卫河故事

( 2022-07-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王秀敏

  如何使一条安全局势长期处于高危状态的跨国河道变得航途平顺、贸易繁荣?如何在一片管控力量近乎真空的地带创造性建立起一个执法合作平台,乃至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区域安全发展之路?纪录片《护卫湄公河》给出了答案。
  7月9日至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今日说法》栏目推出系列纪录片《护卫湄公河》,通过回溯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在湄公河流域进行联合巡逻执法十年历程,敏锐捕捉其间惊心动魄的执法故事与感人瞬间,全方位、多角度向观众真实呈现了这一开创性执法合作机制如何惠泽澜沧江——湄公河航运生态,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文交往,是普法常青树栏目《今日说法》打造的又一部上乘之作。
  纪实画面 彰显真实记录力量
  2011年10月5日,13名中国船员在湄公河上被糯康等非法武装分子杀害。案件一出,举世震惊,再度暴露出湄公河流域治安形势的严峻性以及在此地进行执法治理的紧迫性。在中国政府的呼吁和主导下,中、老、缅、泰四国迅速行动,于案件发生后50天内建立起联合巡逻执法机制,并持续十年践行至今,在打击湄公河流域犯罪、为过往商船提供安全保障、促进沿岸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护卫湄公河》即以此为主线展开叙事。
  作为一部以纪录片形式呈现的作品,真实,是《护卫湄公河》创作表达的一大特质。《今日说法》制片人王宝卿表示,由于叙事时间跨度长达十年,如何展示联合巡逻执法机制早期运行情形颇有难度。但可贵的是,《护卫湄公河》全部采用纪实画面,并无任何后期编排的“情景再现”。这既得益于执法编队在湄公河上连续十年护航积累下来的珍贵资料,也是摄制组多方采访调研、深入四国联合巡航执法过程进行纪实性拍摄取得的结果。
  因此,在节目中,观众可以目睹执法队员排查嫌疑船只、缴获毒品、抓捕贩毒团伙、解救遇险商船的全过程,可以看到遇袭船舱上密密麻麻的弹孔,听到护航舰船遭遇不明爆炸物袭击时的巨响,甚至可以感受到湄公河不同季节水位的涨落……这些实时声画元素在节目中一一得到呈现,真实还原湄公河巡航执法前线境况。再加上大量增强现场感的运动镜头的运用,在叙事节奏和画面氛围上将紧张感瞬时拉满,让观众切身体验到巡航执法行动之惊险多变。
  据总导演王向群介绍,在长达半年多的制作周期中,《护卫湄公河》主创团队一边从十年积累的海量历史影像资料中捕捉典型,一边辗转云南、重庆、四川、北京多地以及老挝、缅甸、泰国进行采访、拍摄。透过这些纪实镜头,得以对湄公河巡逻执法十年历程进行动态展示,有效避免了回溯性叙事容易落入的静态、沉闷窠臼,极大提升了节目的冲击性和感染力,彰显出真实记录的动人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