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
9 2/9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致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知本”变“资本”
· 讲述新时代“老区新貌”“大美边疆”精彩故事
· 切实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信访工作
· 坚持对涉企违规收费零容忍
· 聚焦主责主业改作风 深度融入大局抓落实
· 图片新闻

完善知识产权融资体系建议列为全国人大重点督办建议后推进顺利
致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动“知本”变“资本”

( 2022-07-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创新型企业获取发展资金的重要途径。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5月,我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为1290.7亿元,同比增长69.9%,惠及企业7785家,同比增长83.9%。其中,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贷款项目达5829项,同比增长74.7%。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中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倍增。很多中小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谓“一剂良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有关“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营造更好创新和营商环境”内容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交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办理,其中就包括有关完善知识产权融资体系的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以此重点督办建议作为重要抓手,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提质扩面,惠企纾困作用加速显现。为了更好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服务相融合,该局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基础性法律”专题论证工作,目前已形成知识产权基本法草案建议初稿,其中考虑纳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规定。
知识产权融资面临“叫好不叫座”
  不同于传统的以动产、不动产作为抵押物融资,知识产权质押是以企业的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质押物,经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后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融资。
  以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开展质押融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发展资金的重要渠道。然而长期以来,知识产权的权属和法律状态的不稳定、受技术变革和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不成熟等因素导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发展缓慢,知识产权融资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境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提出有关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融资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建议。
  张天任认为,当前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主要面临三大问题。首先是价值评估难。目前,专业评估机构数量不足,缺少专业评估人才,不同机构做出的评估差距大,评估费用相对高昂,抬高了综合融资成本。其次,处置流转难。知识产权质押物需要变现时,不仅会遇到贬值风险,还由于缺乏成熟的交易市场和交易平台,流转比较困难,面临无法变现的窘境,影响了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积极性。再次,风控难度大。由于缺少风险分担机制和补偿机制,金融机构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加之受到不良贷款率等金融业考核模式的制约,主动开展融资贷款的内生动力弱。
  鉴于此,张天任提出如下建议,完善知识产权融资法律法规;健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统一评估制度和评估标准,建立统一的质押融资交易平台和知识产权评估数据平台;建立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便利化
  张天任提出的这份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确定为今年的重点督办建议之一,并交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该局以此建议为抓手,采取多方面措施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提质扩面。
  “长期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引导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服务,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便利化,不断探索优化知识产权融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政策,该局修订完善专利权和商标权质押登记相关办法,简化登记程序、放宽登记条件、压缩审查期限,并在浙江、江苏、广东、四川、青岛、深圳等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试点。同时,会同多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此外,各地也正积极开展相关立法探索,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出台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对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等作出明确规定。
  为推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估机制,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有关评估机构和专家,积极推进专利评估指引国家标准制定,目前已完成国家标准委立项。同时,发布《“十三五”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专利实施许可统计表》,公布不同行业专利实施许可使用费,为开展专利交易、许可、风险投资等活动的评估定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此外,还支持银行通过建立外部评估机构库、创新内部评估方式等手段,提升知识产权价值和作用识别能力。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和吸收借鉴代表所提建议,继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金融服务政策,积极抓好财政政策落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引导优化知识产权评估服务,鼓励相关机构积极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惠及面。”该负责人说。
一系列政策规范探索模式创新
  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层面大力倡导并鼓励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
  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通过三年行动,力争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惠及“百园万企”。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指出“积极稳妥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健全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鼓励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混合质押和保险,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
  不久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知识产权政策实施提速增效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以知识产权、信用数据为基础,推动建立企业“白名单”筛选机制,用好知识产权质押途径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要重点发挥商标质押独特作用,摸清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文旅等行业融资需求,一体推进“快评、快审、快登、快贷”。充分利用普惠金融政策利好,做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存量企业还款能力调查,加大受困市场主体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利息、评估、保险等有关费用补贴力度。
  与此同时,地方层面密集出台配套措施,各级政府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积极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评估机构、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多方发力,共同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金融机构也纷纷创新性地推出知识产权金融产品,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融资金额逐年提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