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
□ 本报记者 周文馨 赵志锋 阳春四月,阳坝镇茶园飘香、春意盎然。 4月19日,甘肃省康县法律援助中心、阳坝人民法庭、镇司法所和甘肃泰定律师事务所联合在阳坝镇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主题法治宣传活动走进阳坝镇村庄,向村民讲解与农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解答法律咨询,发放宪法、民法典、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宣传资料。 这是甘肃省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的一个侧面。 甘肃省司法厅紧紧围绕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于2021年6月制定印发《关于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的实施方案》,从实现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保障困难群众获得优质法律援助、促进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等方面,制定出台16项具体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新动能。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法律服务出实招 去年7月的一天,白银市一家民营企业的代理人来到白银区公证处,称其所在企业与外地企业发生经济纠纷,现已将对方诉至法院,为防止证据丢失,需要对其本人所持手机中的微信聊天记录进行证据保全公证。 由于此类型公证申请为白银区公证处首次办理,该公证处组织工作人员详细查阅相关资料,召开研讨会,制定办理方案,为当事人办理了此项公证申请。 据悉,这是白银区公证处办理的首份电子证据保全公证书,也是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新举措。 “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积极完善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出台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实施标准、公共法律服务发展指标等制度,进一步细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为各市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提供了精准的政策指引。 去年以来,甘肃省司法厅下发《关于优化公证服务更好利企便民的意见》,全面推行远程公证、巡回公证、驻点公证办证等方式,积极开展利企便民公证事项办理,截至目前共办理公证2.6万余件。 甘肃坚持把为农民工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作为保障民生重要举措,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农民工维权案件做到当日申请、当日受理、当日指派。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共办理涉农法律援助案件2.1万件,2.5万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9100余万元。 人民调解聚合力 平凉市静宁县原安镇的韩某录和韩某军是相处了20年的邻居,却因门前排水问题,在今年春节期间差点动起手来。 原安镇调委会、镇司法所获悉后,第一时间到达村里开展调解。调解员调查掌握双方矛盾的前因后果后,从分歧入手,向双方细致阐述了和睦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劝说他们要多一分宽容、谦让,以和为贵,最终双方各自让步,握手言和。 近年来,甘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机制和矛盾纠纷大排查机制,形成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格局。 目前,全省1229个乡镇、126个街道和1.7万余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聘请有社会经验、懂法律知识的专兼职人民调解员9万余名,人民调解员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主力军。 同时,大力推广“阳光调解”“口袋调解”“民情日记”“四联单”等人民调解工作方法,2021年以来,全省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4.8万次,调解矛盾纠纷12.4万余件,成功化解12.1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7.5%,大量民间纠纷被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甘肃完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人民调解工作的制度机制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保障能力都有了较大提升,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法治乡村筑保障 在白银市白银区四龙镇民乐村,村民之间有个“攀比”的小习惯,他们比的是谁的法律知识储备更充足,每逢村里举办法律培训讲座,村民们就早早来占座。 民乐村法律顾问张诚介绍说:“我每年都给村里举办两次集中法律培训讲座,同时通过各种方式给村民开展法律咨询30次左右。” 这是白银市“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常态化开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全省1.7万余个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嘉峪关市率先推行对所有农村家庭、城市低保家庭的法律顾问全覆盖,律师与全市6100多户农村家庭、5300多户低保、残疾人家庭“一对一”服务,村民遇到任何法律问题一个电话便能享受到“私人定制”的法律服务。 特色法治文化广场建设是甘肃近年来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特色工程。全省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基地)建设,打造了一批群众“看得懂”、外观“吸引人”、宣传“用得着”的特色法治文化广场。 目前,甘肃省累计建成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4.5万余个,实现省市县乡村普法阵地全覆盖。依托基层法治文化阵地,深入开展多领域社会普法活动,服务大局普法行、民法典宣传月、农村院线放映普法电影、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把培养“法律明白人”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2021年甘肃省累计举办“法律明白人”培训班845场次,培训“法律明白人”9.1万人次,广大“法律明白人”活跃在乡村一线,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今年4月15日,甘肃省司法厅在全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甘肃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活动,累计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9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89个、市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534个,民主法治力量护航乡村振兴的成效更显、成色更足。
|
|
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新动能
|
甘肃省司法行政系统用法律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
|
|
( 2022-07-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周文馨 赵志锋 阳春四月,阳坝镇茶园飘香、春意盎然。 4月19日,甘肃省康县法律援助中心、阳坝人民法庭、镇司法所和甘肃泰定律师事务所联合在阳坝镇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主题法治宣传活动走进阳坝镇村庄,向村民讲解与农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解答法律咨询,发放宪法、民法典、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宣传资料。 这是甘肃省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的一个侧面。 甘肃省司法厅紧紧围绕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于2021年6月制定印发《关于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的实施方案》,从实现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保障困难群众获得优质法律援助、促进法律服务多元化专业化、推进法治乡村建设等方面,制定出台16项具体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新动能。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法律服务出实招 去年7月的一天,白银市一家民营企业的代理人来到白银区公证处,称其所在企业与外地企业发生经济纠纷,现已将对方诉至法院,为防止证据丢失,需要对其本人所持手机中的微信聊天记录进行证据保全公证。 由于此类型公证申请为白银区公证处首次办理,该公证处组织工作人员详细查阅相关资料,召开研讨会,制定办理方案,为当事人办理了此项公证申请。 据悉,这是白银区公证处办理的首份电子证据保全公证书,也是为民办实事的一项新举措。 “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积极完善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出台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实施标准、公共法律服务发展指标等制度,进一步细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为各市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提供了精准的政策指引。 去年以来,甘肃省司法厅下发《关于优化公证服务更好利企便民的意见》,全面推行远程公证、巡回公证、驻点公证办证等方式,积极开展利企便民公证事项办理,截至目前共办理公证2.6万余件。 甘肃坚持把为农民工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作为保障民生重要举措,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农民工维权案件做到当日申请、当日受理、当日指派。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共办理涉农法律援助案件2.1万件,2.5万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9100余万元。 人民调解聚合力 平凉市静宁县原安镇的韩某录和韩某军是相处了20年的邻居,却因门前排水问题,在今年春节期间差点动起手来。 原安镇调委会、镇司法所获悉后,第一时间到达村里开展调解。调解员调查掌握双方矛盾的前因后果后,从分歧入手,向双方细致阐述了和睦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劝说他们要多一分宽容、谦让,以和为贵,最终双方各自让步,握手言和。 近年来,甘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机制和矛盾纠纷大排查机制,形成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格局。 目前,全省1229个乡镇、126个街道和1.7万余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聘请有社会经验、懂法律知识的专兼职人民调解员9万余名,人民调解员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主力军。 同时,大力推广“阳光调解”“口袋调解”“民情日记”“四联单”等人民调解工作方法,2021年以来,全省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4.8万次,调解矛盾纠纷12.4万余件,成功化解12.1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7.5%,大量民间纠纷被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甘肃完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人民调解工作的制度机制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保障能力都有了较大提升,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法治乡村筑保障 在白银市白银区四龙镇民乐村,村民之间有个“攀比”的小习惯,他们比的是谁的法律知识储备更充足,每逢村里举办法律培训讲座,村民们就早早来占座。 民乐村法律顾问张诚介绍说:“我每年都给村里举办两次集中法律培训讲座,同时通过各种方式给村民开展法律咨询30次左右。” 这是白银市“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常态化开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全省1.7万余个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嘉峪关市率先推行对所有农村家庭、城市低保家庭的法律顾问全覆盖,律师与全市6100多户农村家庭、5300多户低保、残疾人家庭“一对一”服务,村民遇到任何法律问题一个电话便能享受到“私人定制”的法律服务。 特色法治文化广场建设是甘肃近年来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特色工程。全省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基地)建设,打造了一批群众“看得懂”、外观“吸引人”、宣传“用得着”的特色法治文化广场。 目前,甘肃省累计建成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4.5万余个,实现省市县乡村普法阵地全覆盖。依托基层法治文化阵地,深入开展多领域社会普法活动,服务大局普法行、民法典宣传月、农村院线放映普法电影、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把培养“法律明白人”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2021年甘肃省累计举办“法律明白人”培训班845场次,培训“法律明白人”9.1万人次,广大“法律明白人”活跃在乡村一线,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注入了新活力。今年4月15日,甘肃省司法厅在全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甘肃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活动,累计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9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89个、市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534个,民主法治力量护航乡村振兴的成效更显、成色更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