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音
|
|
□ 戴先任
近日,据《法治日报》报道,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用家暴玩“梗”的视频内容并不少见,这甚至成了“流量密码”。除家暴外,其他严肃事件如“2020年杭州杀妻案”等也成了短视频博主娱乐化创作的“梗”。 家暴践踏的是文明社会、法治社会的底线。以戏谑的态度对待本应严肃讨论的家暴问题、社会恶性事件,可能会消解这类话题的严肃性。而一些宣扬家暴、为家暴辩护“洗白”的低俗视频、恶搞视频不仅有违公序良俗,助长社会不良风气,还可能给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引导。 此类低俗短视频的大量出现,与一些平台的放任有关。一些平台奉行“流量为王”原则,通过智能算法,对那些更能吸引人眼球的内容予以推荐,这就让一些低俗、恶俗的短视频甚嚣尘上,而这又会进一步“激励”视频创作者挖空心思去蹭家暴、恶性事件的流量,进而对整个平台生态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后果。 针对“家暴梗”等低俗视频乱象,平台要强化自身治理责任。我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加强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平台要自觉与“带毒”的流量切割,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多采用“道德算法”,克服以往算法推荐存在的弊端,打造良好的内容生态。 当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对于“家暴梗”等游离在“违法”与“失德”之间的低俗视频内容,要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明确短视频的合理创作边界,加大对低俗短视频的治理力度。广大网友也要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对低俗内容说“不”。总之,短视频等网络平台要成为输送优质内容、正能量的“价值出口”,而不能成为低俗内容的“集散地”。
|
|
拿家暴当“梗”有违公序良俗
|
|
|
|
( 2022-06-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声音 |
|
□ 戴先任
近日,据《法治日报》报道,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用家暴玩“梗”的视频内容并不少见,这甚至成了“流量密码”。除家暴外,其他严肃事件如“2020年杭州杀妻案”等也成了短视频博主娱乐化创作的“梗”。 家暴践踏的是文明社会、法治社会的底线。以戏谑的态度对待本应严肃讨论的家暴问题、社会恶性事件,可能会消解这类话题的严肃性。而一些宣扬家暴、为家暴辩护“洗白”的低俗视频、恶搞视频不仅有违公序良俗,助长社会不良风气,还可能给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引导。 此类低俗短视频的大量出现,与一些平台的放任有关。一些平台奉行“流量为王”原则,通过智能算法,对那些更能吸引人眼球的内容予以推荐,这就让一些低俗、恶俗的短视频甚嚣尘上,而这又会进一步“激励”视频创作者挖空心思去蹭家暴、恶性事件的流量,进而对整个平台生态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后果。 针对“家暴梗”等低俗视频乱象,平台要强化自身治理责任。我国《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加强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平台要自觉与“带毒”的流量切割,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多采用“道德算法”,克服以往算法推荐存在的弊端,打造良好的内容生态。 当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对于“家暴梗”等游离在“违法”与“失德”之间的低俗视频内容,要通过一些典型案例来明确短视频的合理创作边界,加大对低俗短视频的治理力度。广大网友也要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对低俗内容说“不”。总之,短视频等网络平台要成为输送优质内容、正能量的“价值出口”,而不能成为低俗内容的“集散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