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李春慧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检察院2003年建院,40周岁以下年轻干警占比达85%,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年轻小院”。“小院要有大作为”一直是南浔区检察院不懈追求的目标,在这里,“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检察官”“全省明星公诉人”不断涌现,点点滴滴的努力换来硕果累累。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今年,南浔区检察院启动“检徽闪亮”赋能计划,通过“检校合作”“青蓝结对”“墩苗壮骨”等多个子项目,不断提高年轻干警政治定力、业务能力和队伍活力,为“高质量打造美丽繁华新江南,高水平建设美好生活新家园”提供充足干部储备和人才保证。 “检校合作”硕果累累 今年5月,南浔区委和区政府通过南浔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区域治理实施办法》,这是南浔“检校合作”结出的又一硕果。 2019年,南浔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以谢某等12人聚众斗殴案件为切入点,与姚建龙教授学术团队工作室的成员研究拟定,将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为犯罪行为、触法行为、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四个层级,并按照层级进行分措施、阶梯式教育矫治,形成了从检察先议到罪错分级到保护处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 “工作室成员的加入给检察办案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支撑,也极大强化了我们的办案信心。”南浔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沈勐儿表示,在基础理论和办案实践的不断积累中,南浔区检察院再次先行先试,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司法主导、社会协同、多方参与的罪错行为分级处遇区域治理格局,合力实现共治共建共享。 工作室将最前沿的司法理论带入南浔区检察院,检察干警在充分消化吸收后将理论融入各项检察工作。自2018年“检校合作”以来,姚建龙教授学术团队共有12名硕士、博士到南浔区检察院开展司法实践,形成了《南浔试验:检校合作与未检制度的探索与创新》一书,为创新“检校合作”模式、推进未检机制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2020年12月,南浔区检察院还聘请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刑法、民法、经济法等领域的8名学者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检察干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均可一键直达法学专家。 “青蓝结对”共促成长 小案不小办。这是南浔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干警陈瑶参与“青蓝结对”和横向互派锻炼后最大的感受。 3月,陈瑶作为优秀青年干警被横向互派到南浔区人民法院,并与员额法官葛忠平结成“青蓝”师徒。刚到法院,陈瑶便碰到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被告杨某涉及多起小额纠纷,但杨某的电话不是无人接听就是处于关机状态。由于联系不到杨某,传票便无法送达,案件的调解开庭都被搁置。为减少当事人诉累,葛忠平带着她利用下班时间,在杨某工作的工地旁守株待兔,蹲点了好几个晚上才“逮住”杨某,让案件顺利结案。葛忠平对案件只要有一点蛛丝马迹,就会全力以赴的态度,让陈瑶树牢了“小案不小办”的司法理念。 同样受益颇丰的还有下派千金镇南窑桥村的蔡欣宇。蔡欣宇参与村里的抗台防汛、全域整治、人居环境、疫情防控、扶贫帮困等多项工作,走进村民深入村户,学“土办法”,听“群众音”,说“百姓话”,在基层一线的“大熔炉”里不断强筋壮骨。 “通过‘青蓝结对’,导师传授自己的心得与经验,徒弟在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试错。而‘上挂下派、横向互派’能给青年干警更多学习锻炼的机会,有助于促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双提升。”南浔区检察院政治部主任李超说。 “墩苗壮骨”定制套餐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在办案一线历练下,南浔区检察院有19名干警进入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更高的员额检察官队伍,在这些精兵里,有近70%是40岁以下青年干警。如何让年轻的“精兵”变成“强将”,南浔区检察院为他们量身定制了“练兵”套餐。 “这是一场脑力、业务能力的大比拼,比真实办案还要紧张,对我们员额检察官的成长大有裨益。”今年南浔区首届检律控辩友谊赛上,5名员额检察官和南浔各律所精英1对1辩论对抗,缜密的思辨能力和娴熟的辩论技巧让现场“火花四溅”。 为提高公诉人办案能力和出庭水平,南浔区检察院还开展了“月见”庭审观摩评议活动。每月选取一件疑难复杂案件,组织业务部门干警进行现场庭审观摩学习。庭审结束后,员额检察官召开座谈评议会,围绕起诉书、讯问、举证质证、公诉意见、法庭辩论、仪表等方面,对公诉人出庭表现进行点评,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通过庭审观摩评议活动,帮助员额检察官查漏补缺,以达到“在观摩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的目的。 “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通过‘检徽闪亮’赋能计划,积极为青年干警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希望年轻干警能把握机遇,勤学思辨,以虚怀若谷的胸襟,以厚积薄发的毅力,练就过硬本领,来适应检察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南浔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言军说。
|
|
锻造精兵强将 练就过硬本领
|
湖州南浔检察院“检徽闪亮”计划赋能队伍建设
|
|
|
( 2022-06-0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李春慧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检察院2003年建院,40周岁以下年轻干警占比达85%,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年轻小院”。“小院要有大作为”一直是南浔区检察院不懈追求的目标,在这里,“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检察官”“全省明星公诉人”不断涌现,点点滴滴的努力换来硕果累累。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今年,南浔区检察院启动“检徽闪亮”赋能计划,通过“检校合作”“青蓝结对”“墩苗壮骨”等多个子项目,不断提高年轻干警政治定力、业务能力和队伍活力,为“高质量打造美丽繁华新江南,高水平建设美好生活新家园”提供充足干部储备和人才保证。 “检校合作”硕果累累 今年5月,南浔区委和区政府通过南浔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区域治理实施办法》,这是南浔“检校合作”结出的又一硕果。 2019年,南浔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以谢某等12人聚众斗殴案件为切入点,与姚建龙教授学术团队工作室的成员研究拟定,将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为犯罪行为、触法行为、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四个层级,并按照层级进行分措施、阶梯式教育矫治,形成了从检察先议到罪错分级到保护处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 “工作室成员的加入给检察办案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支撑,也极大强化了我们的办案信心。”南浔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沈勐儿表示,在基础理论和办案实践的不断积累中,南浔区检察院再次先行先试,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司法主导、社会协同、多方参与的罪错行为分级处遇区域治理格局,合力实现共治共建共享。 工作室将最前沿的司法理论带入南浔区检察院,检察干警在充分消化吸收后将理论融入各项检察工作。自2018年“检校合作”以来,姚建龙教授学术团队共有12名硕士、博士到南浔区检察院开展司法实践,形成了《南浔试验:检校合作与未检制度的探索与创新》一书,为创新“检校合作”模式、推进未检机制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2020年12月,南浔区检察院还聘请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刑法、民法、经济法等领域的8名学者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检察干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均可一键直达法学专家。 “青蓝结对”共促成长 小案不小办。这是南浔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干警陈瑶参与“青蓝结对”和横向互派锻炼后最大的感受。 3月,陈瑶作为优秀青年干警被横向互派到南浔区人民法院,并与员额法官葛忠平结成“青蓝”师徒。刚到法院,陈瑶便碰到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被告杨某涉及多起小额纠纷,但杨某的电话不是无人接听就是处于关机状态。由于联系不到杨某,传票便无法送达,案件的调解开庭都被搁置。为减少当事人诉累,葛忠平带着她利用下班时间,在杨某工作的工地旁守株待兔,蹲点了好几个晚上才“逮住”杨某,让案件顺利结案。葛忠平对案件只要有一点蛛丝马迹,就会全力以赴的态度,让陈瑶树牢了“小案不小办”的司法理念。 同样受益颇丰的还有下派千金镇南窑桥村的蔡欣宇。蔡欣宇参与村里的抗台防汛、全域整治、人居环境、疫情防控、扶贫帮困等多项工作,走进村民深入村户,学“土办法”,听“群众音”,说“百姓话”,在基层一线的“大熔炉”里不断强筋壮骨。 “通过‘青蓝结对’,导师传授自己的心得与经验,徒弟在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试错。而‘上挂下派、横向互派’能给青年干警更多学习锻炼的机会,有助于促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双提升。”南浔区检察院政治部主任李超说。 “墩苗壮骨”定制套餐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在办案一线历练下,南浔区检察院有19名干警进入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更高的员额检察官队伍,在这些精兵里,有近70%是40岁以下青年干警。如何让年轻的“精兵”变成“强将”,南浔区检察院为他们量身定制了“练兵”套餐。 “这是一场脑力、业务能力的大比拼,比真实办案还要紧张,对我们员额检察官的成长大有裨益。”今年南浔区首届检律控辩友谊赛上,5名员额检察官和南浔各律所精英1对1辩论对抗,缜密的思辨能力和娴熟的辩论技巧让现场“火花四溅”。 为提高公诉人办案能力和出庭水平,南浔区检察院还开展了“月见”庭审观摩评议活动。每月选取一件疑难复杂案件,组织业务部门干警进行现场庭审观摩学习。庭审结束后,员额检察官召开座谈评议会,围绕起诉书、讯问、举证质证、公诉意见、法庭辩论、仪表等方面,对公诉人出庭表现进行点评,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通过庭审观摩评议活动,帮助员额检察官查漏补缺,以达到“在观摩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的目的。 “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通过‘检徽闪亮’赋能计划,积极为青年干警成长发展搭建平台,希望年轻干警能把握机遇,勤学思辨,以虚怀若谷的胸襟,以厚积薄发的毅力,练就过硬本领,来适应检察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南浔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言军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