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乡村美起来生活好起来腰包鼓起来
· 用法治力量守护黄河安澜

乡村美起来生活好起来腰包鼓起来
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初见成效

( 2022-05-1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图为1月26日,山东省东营市公安局自然保护区分局生态警员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巡逻。 解朋龙 摄   
□ 本报记者     姜东良
□ 本报见习记者 李  娜

  春日的阳光洒在立有“1坝”石碑的黄河大堤上,温暖而宁静。蓝天白云下,几只羊悠闲地吃着草,远处返青的麦田已是生机盎然。
  3月9日,记者来到黄河入鲁第一村——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辛庄村的黄河大堤上,看着黄河浩荡、真实地在眼前流淌,心胸从未有过的开阔。
  齐鲁大地上,628公里黄河河道从这里开始,滩区60万群众由苦到甜的迁建故事从这里展开。黄河在山东日夜奔流,孕育出5400平方公里的黄河三角洲,成为世界上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如今,山东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全面完成,9个沿黄城市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越走越宽,一座座现代绿色智慧新城冉冉升起。群众居住环境更美了、生活更好了、腰包更鼓了,在黄河浪淘风簸中驾驭住了“稳稳的幸福”。
全省“一盘棋”立起“四梁八柱”
  2021年5月,一对特殊的“常住居民”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景区引起了关注。
  首先发现变化的是每天进行社会治安和生态环境视频巡逻的东营市公安局自然保护区分局生态副警长赵立文。“这对东方白鹳每年5月完成幼雏孵育任务后就会迁徙,而今年没有空巢,它们变成了留鸟。”赵立文说。
  候鸟变留鸟,“暂住居民”转“常住居民”。对于这一现象,东营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徐兆鹏给出了解释:“经过多年治理和保护,湿地生态越来越好,越来越适应鸟儿居住,它们不愿来回飞行就变成了留鸟。”
  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这不仅是山东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目标,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建立务实高效推进机制,山东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战略实施。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一把手直接抓,明确分工、压实责任,构建起“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推进机制,确保任务落地落实。
  如何立起长远发展的“四梁八柱”,明确山东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行军图”?山东省委、省政府积极构建系统完善的规划体系,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印发《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30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明显增强、示范引领作用更加突出”的发展目标,并从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实施环境污染系统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力保障黄河下游长治久安、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等11个具体方面细化工作规划和要求,让各项工作落实有“法”可依。
  方向清则动力足,目标明则步履坚。在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山东沿黄9个市、25个县(市、区)因地制宜,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菏泽市东明县将全县划分为北部“高端化工发展功能区”、南部“绿色生态发展功能区”两大特色发展功能区,推动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鄄城县以乡村振兴、招商引资、文化旅游等“十条工作主线”为抓手,推进各项工作贯彻落实;聊城市东阿县以“阿胶名城、生态强县、康养东阿”定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东营市垦利区锚定建设“产业强区、创新高地、生态之城、幸福家园”总体布局,开启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济南市长清区推进文化创新引领区、生态文明样板区、医养康养活力区等“七区联动”,加快建设山水魅力中心城区。
  从宏观到微观、从部署到落实,战略思想在齐鲁大地不断深入,“作战图”正逐渐变为“实景图”。
建立常态化执法司法制度
  为了打赢青山绿水净土保卫战,山东政法机关全力护航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奏响了守护黄河“大合唱”。
  全省各地法院与黄河河务部门建立常态化执法司法联络制度,依法支持黄河河务部门对侵占、毁坏黄河水利工程及堤防等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及时采取执行措施。山东公安机关建立省、市、县公安机关和公安派出所所长分别担任生态警长的四级生态警长机制,履行公安机关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任务。全省检察机关建立“打击刑事犯罪+履行公益诉讼职责+发挥法律监督职能+运用预防宣传手段”办案模式,严厉打击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犯罪,充分履行公益诉讼职责,加强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司法保护。山东司法行政系统积极推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立法,构建全面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制度框架,探索建立黄河流域法治协作工作机制,为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制度方案。
  一系列举措筑牢了山东特色的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屏障,一幅天蓝山青水美的“高颜值”生态画卷逐步绘就。
千里黄河滩旧貌换新颜
  “现在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3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菏泽市东明县焦园乡甘堂村村民范海娜的家时,范海娜高兴地带记者看小院里种的花,参观楼上楼下一共105平方米的房子。“我是去年6月从滩区搬过来的,一家三口一共交了3万块钱就有了这么好的房子,电暖气、空调都给配上了,真是掉进了‘幸福窝’里!”
  今年34岁的范海娜在黄河滩区的老旧房子里长大,田地被淹、家园被毁是她的成长记忆。
  和范海娜一样,山东1702平方公里的黄河滩区上60万群众曾饱受黄河泛滥之苦。为了实现黄河滩区居民“安居梦”,山东于2017年全面启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累计投资371亿元,建成外迁社区、村台社区55个,新建护城堤33.9公里,改造提升旧村台99个、临时撤离道路473公里。目前,已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
  要“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发展、可致富”。山东统筹建设黄河滩区产业园区项目44个,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并配套建设学校、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让滩区群众既安居又乐业。
  不仅要过得舒心,还要有文化润心。山东注重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开展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70个,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此外,还不断加大沿黄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区、法治画廊等法治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省司法厅联合媒体发起“沿着黄河去普法”活动,沿黄河两岸举办精彩纷呈的普法活动,让法治文化深入人心。
优化环境赢得发展主动权
  山东沿黄地区煤炭、石油等资源丰富,长期形成了资源能源消耗型的产业结构,化工、炼油、有色金属等传统产能比重大,成为制约转型发展“瓶颈”问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2018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抓住新旧动能转换这个“牛鼻子”,在贯彻“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的部署中聚起高质量发展强劲态势。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摸排“两高”项目1957个,关停违规项目217个,关停化工企业2321家,为发展高端化工腾出广阔空间。加快推动钢铁、石化、铝业等七大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沿黄9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6133家、比2019年增长34%。不断加强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30.1%,比2019年提高3.5%。
  如何激活城市群这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山东印发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和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出台支持济南加快省会城市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获批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迈出了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坚实步伐。
  为了营造更加优化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山东各级政法机关推动黄河国家战略法治保障体系建设,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新格局。济南市委政法委统筹各政法部门高标准建设起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系统构建区、街道、村居三级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聊城市检察机关依法监督平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平等保护政策,积极稳妥开展企业合规工作,促进合规守法经营,减少和预防企业犯罪。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在山东黄河流域,每一个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故事,都是黄河的一朵浪花,拉着黄河的手日夜奔流,与时代脚步声交织成宏大的交响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