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学院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牢记嘱托 踔厉奋发
· “企业合规改革视野下刑事实体法的修改与完善”研讨会在京举行
· 西北政法大学举办
2022年“五四”表彰大会
· 培养计划签约仪式举行
·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劳模和工匠人才座谈会在渝举行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专题研究会

牢记嘱托 踔厉奋发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五周年纪实

( 2022-05-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学院
  □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殷殷嘱托,久久回荡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校园里。
  嘱托催人奋进,使命引领未来。5年来,中国政法大学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法大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回信精神作为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探索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努力培养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示范性和标志性成果,引领新时代法学教育勇立潮头、走在前列。
踔厉笃行
高质量写好法治理论研究新答卷

  2017年5月3日,在与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和首都法学专家、法治工作者代表、高校负责同志召开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
  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研究的重大课题交予学校,中国政法大学将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举全校之力、汇学界之智,高质量撰写相关研究报告。
  2020年4月,中国政法大学不负期待,交出了一份“中央满意、学界认可”的合格答卷。学校提交的研究报告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和法治体系,系统提炼法治建设的中国理念、中国特色和中国方案,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作出了重要学术探索,提供了扎实学理基础。
  2021年年初,学校高起点、高规格组建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整合优秀师资、组建学科教研室,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学专业必修课。“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2021年3月26日下午,马怀德校长作为主讲人,为200多名本科生讲授“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第一课。
  全校上下扎实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贯穿于法治人才培养全过程。
  同时,中国政法大学充分发挥“智囊团”和“人才库”作用,邀请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法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资深专家组建一流法学家团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法治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性、基础性、普遍性、前沿性重大问题,提炼规律性认识和创新性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不断深化、拓展和创新。
践行嘱托
奋力开创立德树人新局面

  “希望大家矢志不渝,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民商经济法学院本科1502班团支部“不忘初心跟党走”的五四主题团日活动,与同学们就学习焦裕禄精神进行座谈。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5年的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的谆谆教诲深深镌刻在了法大师生的心头,为推动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蓄积了深厚的力量。
  5年来,中国政法大学完善思政育人体系;以全面覆盖法学目录内学科、自设目录外学科和辐射新兴交叉学科为支撑,拓展高质量学科体系;以协同融合、本研贯通、应用型法学博士等为亮点,完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理念,构建PDCA循环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蔡仁杰是民商经济法学院本科1502班的一员。“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主题团日活动上对我们说:‘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这一句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如今他在中央结算公司工作,仍然坚持每年阅读几十本书,涵盖法律、历史、社会等各个方面。
  今年是中国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70年来,从中国政法大学走出去的毕业生有30多万,学校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法律高级专门人才。
勇担使命
书写服务法治建设新篇章

  “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努力以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但我国面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和新挑战,涉外法律体系的制度短板与规则缺陷开始显现。
  “5年来,中国政法大学致力于探索构建融通中外的法学话语体系,挖掘中华法系思想精华,向世界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好中国法治声音。”党委书记胡明表示,针对南海仲裁案、中美贸易摩擦、追索海外流失文物、某些西方势力利用疫情发起滥诉索赔等问题,学校以高度的国家荣誉感、学术使命感,组织专家学者对外发声、援法论理,提高中国法治的国际传播力和国际话语权。
  2020年12月1日上午,“圆明园马首铜像”结束百年流离回归圆明园,马首回归是近年来中国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体现。国际法学院教授霍政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环顾当今世界各文物流失国,除中国外,大都为综合国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因此,破解流失文物追索困局不仅事关我国国家利益与民族情感,也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与世界大国应负的国际责任与历史担当。”霍政欣建议,我国应加快改革和完善文物追索法律制度,提高文物追索能力。
  时间在犹记,人们也在犹记。5年来,中国政法大学坚守资政启民的学术使命,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助力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优势,参与民法典、监察法、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等94部重要法律的制定或修改。
  5年、60个月、1826天、43824个小时,这5年,是历史长河里极为短暂的一瞬,是法大发展中值得铭记的征程。5年来,法大人勇做新时代的奋力奔跑者,书写了气势恢宏的精彩答卷,向党中央交上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丽成绩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