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
|
|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本报见习记者 张海燕
“不好意思,我接个电话。” “等一下,警情来了。” “算了,你还是采访社区党支部周文杰书记吧。” 电话那头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岭南苑小区的社区民警彭斌,原本约好的电话采访被不断“冲”进来的电话肢解得支离破碎。 “不好意思,这里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安排,实在没法再和你聊了。”周文杰这边的采访也不得不终止。 通过4月6日和7日两天无数次被打断的电话采访,记者感受到了基层抗疫的不易、坚守和必胜信念。 “我们小区有4000多常住人口,却只有10名社区干部,至今已连续封控26天,你问我怎么坚守下来的?我的回答是我们发动的是一场群防群治、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的‘人民战争’。”周文杰说。 10人撑起一片天 3月12日,岭南苑小区出现第一例阳性患者,开始实行封闭管理。此时彭斌就主动请示上级,逆行进入小区,协助居委开展封闭管理工作。 “我们只有9位居委干部,加上我也只有10人,五男五女,要集中封控管理4000多人的日常生活,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彭斌说,那时他考虑过可能遇到的困难,但实际情况远比自己想象的艰难得多。 一开始小区虽封控了,但还没要求“足不出户”,未涉阳的楼栋不需封闭,结果随后一周内密接与次密接的人数不断增多,阳性患者也随之增加。 彭斌每天都会接到无数110警情电话,大到血透患者急需外出就医,小到楼上楼下晾衣滴水导致的邻里纠纷。“平时大家进进出出,并不会有这些问题,但现在所有人都被关在家中,纠纷也就暴露出来了。”彭斌说。 周文杰同样着急上火。他说:“我们十名干部每天吃住都在居委会,24小时随时待命,每晚大家集中开会,复盘一天下来的各种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真是千头万绪、千难万险。” 吃饭难——居委就想方设法和附近一家农工商超市取得联系,每天集中组织社区团购,保障新鲜蔬菜供应; 看病难——居委和民警就向上级领导反映,开始由警车护送特殊病患外出就诊,后来镇防控办又开辟了专门的绿色通道,由志愿者陪同保障出行; 纠纷多——居委就安排志愿者上门耐心调解、释法说理,取得多方信任,争取大家的包容和理解; …… “有人说这是我们10个人的战斗,这不对。这么大的社区,我们就算三头六臂也无法去抗衡汹涌而来的疫情。唯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挥群防群治的优良传统,我们才有胜算。”周文杰说。 很快,在居委的组织发动下,125个楼栋的楼组长率先“入场”了,他们收集居民信息、组织社区团购、发布最新政策…… 年轻党员冲前线 “现在想当志愿者就像摇号一样,晚一些还报不上名。”岭南苑一位居民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在连续二十多天的封控中,这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有居住于此的机关干部,有普通老百姓,还有学生。 “现在每天有140多名志愿者上岗,90%都是年轻党员,他们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不畏艰辛,真正展现了共产党员的担当与责任。”周文杰说。 如今岭南苑的志愿者形成了六大保障服务组,分别是扫楼组、核酸检测扫码组、快递运送组、医疗保障组、信息宣传组、机动组,有效落实纷繁复杂的防疫任务。 公务员王先生负责快递运送,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频繁取送快递、消杀病毒,确保物资安全卫生地送到每个楼栋; 警校学生李高宇提前肩负警务责任,协助彭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还有众多楼组长,分别组建了楼组群,与居民保持密切联系,保障居民各种需求,传递最新防疫政策,辟谣防谣。 凝心聚力渡难关 在岭南苑小区有一个特殊的家庭,16人共居80平方米两居室,封控管理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 “这家原本只有两位老人独居,最近因为生病,几家亲戚和孩子都来看望,恰好赶上封控,谁也没法出去,只能蜗居在一起。”周文杰说,当居委会排查到这一情况后,就想办法率先给他们补充物资供给,还安排人员上门安抚情绪。如今,一大家人的饮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老人们用药也有志愿者协助代购,一个初中孩子也能确保网课正常。 “现在最难的还是买药,每天都会收到四五十张医保卡,要求帮助代购药品。可有的要去定点医院才能配到,还有的必须跨江购买,即使能够顺利买到,送到居民手中也要等一两天,难免会有人抱怨。”周文杰坦言,尽管有志愿者协助,现在的封闭管理压力仍然很大。 彭斌已然成了居民信任的主心骨,每天除了要解决各类突发警情外,还要组织并带领志愿者落实各项任务,夜晚又要组织人员巡逻防控。随时随地接听电话、处理各项棘手问题、全力满足居民需求,这成了彭斌和所有居委干部、志愿者的工作常态。 “真是不好意思,我们真的太忙了,感谢媒体关注,相信胜利的春天总会到来!”4月6日晚十点半,彭斌结束了一天的核酸检测工作,给记者发了一条微信。 诚如此言,只要万众一心、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胜利的春天总会到来。
|
|
“相信胜利的春天总会到来”
|
上海一社区10名干部和4000居民的共同坚守与战斗
|
|
|
( 2022-04-0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本报见习记者 张海燕
“不好意思,我接个电话。” “等一下,警情来了。” “算了,你还是采访社区党支部周文杰书记吧。” 电话那头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岭南苑小区的社区民警彭斌,原本约好的电话采访被不断“冲”进来的电话肢解得支离破碎。 “不好意思,这里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安排,实在没法再和你聊了。”周文杰这边的采访也不得不终止。 通过4月6日和7日两天无数次被打断的电话采访,记者感受到了基层抗疫的不易、坚守和必胜信念。 “我们小区有4000多常住人口,却只有10名社区干部,至今已连续封控26天,你问我怎么坚守下来的?我的回答是我们发动的是一场群防群治、互帮互助、共渡难关的‘人民战争’。”周文杰说。 10人撑起一片天 3月12日,岭南苑小区出现第一例阳性患者,开始实行封闭管理。此时彭斌就主动请示上级,逆行进入小区,协助居委开展封闭管理工作。 “我们只有9位居委干部,加上我也只有10人,五男五女,要集中封控管理4000多人的日常生活,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彭斌说,那时他考虑过可能遇到的困难,但实际情况远比自己想象的艰难得多。 一开始小区虽封控了,但还没要求“足不出户”,未涉阳的楼栋不需封闭,结果随后一周内密接与次密接的人数不断增多,阳性患者也随之增加。 彭斌每天都会接到无数110警情电话,大到血透患者急需外出就医,小到楼上楼下晾衣滴水导致的邻里纠纷。“平时大家进进出出,并不会有这些问题,但现在所有人都被关在家中,纠纷也就暴露出来了。”彭斌说。 周文杰同样着急上火。他说:“我们十名干部每天吃住都在居委会,24小时随时待命,每晚大家集中开会,复盘一天下来的各种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真是千头万绪、千难万险。” 吃饭难——居委就想方设法和附近一家农工商超市取得联系,每天集中组织社区团购,保障新鲜蔬菜供应; 看病难——居委和民警就向上级领导反映,开始由警车护送特殊病患外出就诊,后来镇防控办又开辟了专门的绿色通道,由志愿者陪同保障出行; 纠纷多——居委就安排志愿者上门耐心调解、释法说理,取得多方信任,争取大家的包容和理解; …… “有人说这是我们10个人的战斗,这不对。这么大的社区,我们就算三头六臂也无法去抗衡汹涌而来的疫情。唯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挥群防群治的优良传统,我们才有胜算。”周文杰说。 很快,在居委的组织发动下,125个楼栋的楼组长率先“入场”了,他们收集居民信息、组织社区团购、发布最新政策…… 年轻党员冲前线 “现在想当志愿者就像摇号一样,晚一些还报不上名。”岭南苑一位居民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在连续二十多天的封控中,这里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有居住于此的机关干部,有普通老百姓,还有学生。 “现在每天有140多名志愿者上岗,90%都是年轻党员,他们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不畏艰辛,真正展现了共产党员的担当与责任。”周文杰说。 如今岭南苑的志愿者形成了六大保障服务组,分别是扫楼组、核酸检测扫码组、快递运送组、医疗保障组、信息宣传组、机动组,有效落实纷繁复杂的防疫任务。 公务员王先生负责快递运送,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频繁取送快递、消杀病毒,确保物资安全卫生地送到每个楼栋; 警校学生李高宇提前肩负警务责任,协助彭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 还有众多楼组长,分别组建了楼组群,与居民保持密切联系,保障居民各种需求,传递最新防疫政策,辟谣防谣。 凝心聚力渡难关 在岭南苑小区有一个特殊的家庭,16人共居80平方米两居室,封控管理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 “这家原本只有两位老人独居,最近因为生病,几家亲戚和孩子都来看望,恰好赶上封控,谁也没法出去,只能蜗居在一起。”周文杰说,当居委会排查到这一情况后,就想办法率先给他们补充物资供给,还安排人员上门安抚情绪。如今,一大家人的饮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老人们用药也有志愿者协助代购,一个初中孩子也能确保网课正常。 “现在最难的还是买药,每天都会收到四五十张医保卡,要求帮助代购药品。可有的要去定点医院才能配到,还有的必须跨江购买,即使能够顺利买到,送到居民手中也要等一两天,难免会有人抱怨。”周文杰坦言,尽管有志愿者协助,现在的封闭管理压力仍然很大。 彭斌已然成了居民信任的主心骨,每天除了要解决各类突发警情外,还要组织并带领志愿者落实各项任务,夜晚又要组织人员巡逻防控。随时随地接听电话、处理各项棘手问题、全力满足居民需求,这成了彭斌和所有居委干部、志愿者的工作常态。 “真是不好意思,我们真的太忙了,感谢媒体关注,相信胜利的春天总会到来!”4月6日晚十点半,彭斌结束了一天的核酸检测工作,给记者发了一条微信。 诚如此言,只要万众一心、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人民战争”,胜利的春天总会到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