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代文官
“原、被告是否能听清?” “能听清。” “那我们准备开庭……” 近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人民法院仰韶人民法庭,法官王留刚通过互联网审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与以往不同的是,该案从立案至庭审全部在网上运行。 渑池县法院所辖的人民法庭管辖区域面积大、人口多、居住分散。过去,当事人从立案到参加庭审,再到接收裁判文书,要花费大量时间。如今,当事人动动手、敲敲键盘,坐在家里就能完成一系列诉讼程序。 2021年以来,渑池县法院对果园、张村、仰韶、仁村4个人民法庭进行提档升级,全部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庭的标准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庭审活动同步录音录像和文书模版制作、远程电子签章、标准化文书校对打印、建立案件电子档案等,法庭功能更加多元化,极大地提高了人民法庭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法律服务环境,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4个人民法庭均被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评定为“十星级人民法庭”。 针对部分老年人不会通过手机网上立案的问题,渑池县法院各人民法庭都设有线下诉讼服务大厅,老年当事人可以在法庭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网上自助立案,实现线上线下诉讼服务“齐头并进”,使辖区群众能够更加方便地体验智慧法庭的智慧服务。 “着力打造‘家门口人民法庭’,让诉讼服务高效便民暖人心。”渑池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赞谋介绍说,院党组坚持向信息化要资源和战斗力,大力加强智慧法庭建设和现代化诉讼服务,各人民法庭借助“移动微法院”小程序等,深化“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改革,实现“最多跑一次,一次办好”,法庭网上立案率达95%,做到全天候满足人民群众立案需要。 渑池县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优势,聚焦司法便民“零距离”,筑牢司法为民的第一线。各人民法庭因地制宜开展巡回审判、巡回调解,将审判工作下沉到乡村。人民法庭以村委院内为审判地点、以田间地头为调解场所、以聊家常为切入点,营造和谐氛围,缓和当事双方的对立情绪,促进当事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助力乡村振兴。
|
|
渑池法院着力打造“家门口人民法庭”
|
|
|
|
( 2022-03-3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代文官
“原、被告是否能听清?” “能听清。” “那我们准备开庭……” 近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人民法院仰韶人民法庭,法官王留刚通过互联网审理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与以往不同的是,该案从立案至庭审全部在网上运行。 渑池县法院所辖的人民法庭管辖区域面积大、人口多、居住分散。过去,当事人从立案到参加庭审,再到接收裁判文书,要花费大量时间。如今,当事人动动手、敲敲键盘,坐在家里就能完成一系列诉讼程序。 2021年以来,渑池县法院对果园、张村、仰韶、仁村4个人民法庭进行提档升级,全部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庭的标准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庭审活动同步录音录像和文书模版制作、远程电子签章、标准化文书校对打印、建立案件电子档案等,法庭功能更加多元化,极大地提高了人民法庭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法律服务环境,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4个人民法庭均被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评定为“十星级人民法庭”。 针对部分老年人不会通过手机网上立案的问题,渑池县法院各人民法庭都设有线下诉讼服务大厅,老年当事人可以在法庭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网上自助立案,实现线上线下诉讼服务“齐头并进”,使辖区群众能够更加方便地体验智慧法庭的智慧服务。 “着力打造‘家门口人民法庭’,让诉讼服务高效便民暖人心。”渑池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赞谋介绍说,院党组坚持向信息化要资源和战斗力,大力加强智慧法庭建设和现代化诉讼服务,各人民法庭借助“移动微法院”小程序等,深化“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改革,实现“最多跑一次,一次办好”,法庭网上立案率达95%,做到全天候满足人民群众立案需要。 渑池县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优势,聚焦司法便民“零距离”,筑牢司法为民的第一线。各人民法庭因地制宜开展巡回审判、巡回调解,将审判工作下沉到乡村。人民法庭以村委院内为审判地点、以田间地头为调解场所、以聊家常为切入点,营造和谐氛围,缓和当事双方的对立情绪,促进当事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助力乡村振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