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两会特刊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运用数字化技术
保护长江
· 应按照法典编纂理念全面修订刑法
· 审议“两高”报告
·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法治不能缺席
· 发挥职业教育优势为乡村振兴赋能
· 保障生育政策相关配套措施落地
· 明确居委会性质和居民自治权利

苏华委员主张职业院校要开门办学送教下乡
发挥职业教育优势为乡村振兴赋能

( 2022-03-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两会特刊
  □ 本报记者 张维

  “我目前最关心关注的还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职责,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主力军。”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曾经提出“职教高考”“新型职业农民”“促进构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提升职教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的苏华,今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的提案大多仍然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
  对于完善职业教育自身体系建设及未来几年的发展,苏华认为,首先要稳步发展职教本科,促进应用本科转型。扩大职教本科规模,加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加快推进地方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本科学校转型,积极鼓励独立学院转设,建设一批职教本科学校和应用本科学校。
  同时,深化职教高考改革,畅通人才上升通道。完善“知识+技能”考试办法,将职业技能考试成绩权重提高到50%以上,职教本科学校和应用本科学校应直接面向中职学校招生。国家每年职教高考和普通高考本科招生计划的占比,应按照当年中职毕业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数量之比确定,职教高考本科招生比例应逐年提高,最终实现职教高考和普通高考在本科招生计划上大体相当,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读职业院校。
  此外,要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企业和学徒补贴政策,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和相关税费政策,加快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大突破。
  职业教育如何与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在苏华看来,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乡村振兴正阔步前行,职业教育要主动出击,积极作为,更好地发挥“扶技、扶智、扶志”的作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振兴乡村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苏华建议发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优势,为乡村人才振兴赋能。职业院校要强化服务“三农”意识,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要扩大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通过订单、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为农村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带头人和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为新型职业农民、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返乡农民工等提供实用、接地气、多样化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打破围墙式传统教育模式,开门办学,送教下乡,使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就近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实现产业链上培养人才。”
  苏华提出,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石。职业院校要主动对接乡村产业,建立帮扶合作的长效机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乡村产业规划设置专业,围绕乡村产业需求开发课程;要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为主线,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减灾防灾、生态农业、智慧农业、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下功夫,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能落地的科技成果。
  苏华补充道,乡村要振兴,文化是灵魂。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乡村特色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创新工作,为乡村培养本土文化传承人。探索职业院校党组织服务乡村振兴的“党建+”模式,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精准对接,总结提炼新时代乡村文化内涵,找准符合农民精神需求的公共文化,在乡村文化创新中促进乡风文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