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两会特刊
9 5/9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 解决治理难题 守护美好生活
· 为齐鲁大地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 全过程人民民主凝聚磅礴力量
· 成立综治工作室为民服务“不打烊”
· 两会瞬间

解决治理难题 守护美好生活
检察机关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备受瞩目

( 2022-03-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两会特刊
  □ 本报记者 张昊

  公益诉讼无处不在,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实现息息相关。
  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四大公益诉讼“传统领域”基础上,检察机关积极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英雄烈士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安全生产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定修改时,均写入公益诉讼检察条款,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备受瞩目。
  2021年,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上实现三个“全覆盖”:全国各级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全覆盖;法律规定的各公益诉讼办案领域全覆盖;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两个重要民生领域,均实现全国基层检察院办案全覆盖。
  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检察系统的代表委员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了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发展和成就以及案件办理背后的理念革新。
攻坚克难提升案件办理质效
  南四湖流域位于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交界处,涉及34个县市区。长期以来,工业污染、河流污染、农业面源和养殖污染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仅靠一省之力难以根治。
  2021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直接立案办理南四湖流域公益诉讼案,集中力量,督促相关责任主体统一环境治理标准,合力治理流域污染。
  今年2月10日,春节刚过,最高检在山东济南召开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检察听证会,最高检副检察长、南四湖专案组组长张雪樵主持听证会。
  300天左右时间,南四湖专案不仅解决了一批违法问题,还促成生态环境部会同流域四省生态环境部门形成《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这就是今年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南四湖流域公益诉讼案,是最高检直接办理的跨地域、影响性案件之一。
  与此同时,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共同守护美好环境,促进源头治理,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8.8万件,同比上升4.7%。
  纵观4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不难发现稳步向前的态势: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办理11.3万件、2019年12.7万件、2020年15.1万件、2021年16.9万件。
  公益诉讼检察法定监督范围经历了“4+5”的发展过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四大公益诉讼领域为“传统领域”,是检察机关的办案重点。
  让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者痛到不敢。去年,检察机关办理食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3万件,同比上升10%;河北、山西、安徽、宁夏等地检察机关追诉制售假药犯罪,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追索销售金额三至十倍惩罚性赔偿金,让肆意损害公益者付出应有的更高代价。
  全国政协委员、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介绍说,聚焦群众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最高检先后部署“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守护海洋”“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等专项活动。联合水利部推动沿黄九省(区)河长办和检察机关共同开展“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依法清理整治河道内“四乱”问题9544个。
  专项监督活动重点领域不仅关系到“国之大者”,而且也是公益诉讼法定办案领域的“核心区”,公益损害问题最为突出,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检察机关攻克一系列“硬骨头”案件,解决了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一批社会治理难题,不断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积极拓展公益司法保护领域
  在4项传统领域公益诉讼检察的基础上,为满足近年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公平正义向往的需要,英烈权益保护、安全生产、未成年人保护、军人荣誉名誉权益保障、个人信息保护先后成为公益诉讼检察的法定责任。
  2021年6月,最高检和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发布红色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贵州省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刀靶水红色遗址案入选。
  贵州省检察院对遵义革命老区红色遗址进行摸底排查时,发现刀靶水红色遗址损毁严重。立案调查后,成立了由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傅信平任主办检察官,省检察院、遵义市检察院、播州区检察院共同参与的联合办案组,启动三级检察院一体化办案机制。
  傅信平说,检察机关多次组织遵义市、播州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圆桌会议,督促相关单位对刀靶水红色遗址保护依法全面履职。与省文旅厅召开磋商会,研究制定红色文物保护方案。经督促,相关部门重新安装了保护标识和说明牌,19处文物点抢救性修复修缮工作已全部完成。
  案件办理的成功经验成为这一新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蓝本。贵州省检察院与贵州省文旅厅联合部署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文物保护专项行动,更好地保护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区文物。目前,刀靶水红色遗址已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规划,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
  2021年,检察机关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2000余件。最高检聚焦网络时代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新问题、新需求,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等职能部门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重点监督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银行保险、教育医疗、装饰装修等行业非法处理个人信息。
  此外,最高检高度重视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在全国部署常态化专项监督,将“有爱无碍”进行到底,帮助“无码老人”消除“数字鸿沟”。携手中国残联切实加强残疾人司法保护,全面推开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立案办理3272件,是2020年的6.2倍。
  在“4+5”的基础上,检察机关正在积极、稳妥探索办理网络治理、金融证券、知识产权、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妇女权益保障等领域案件,为相关立法完善奠定实践基础。
公益司法保护方案备受关注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参与推动社会治理新路径,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逐步形成:以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为最佳司法状态,梯次以磋商、诉前检察建议促进源头治理,绝大多数案件在诉前解决了公益损害问题;极少数检察建议未得落实、必须提起诉讼的,则努力将案件办成法治教育样本,办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社会面。
  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韦震玲与全国政协委员戴红兵一起联名提交提案,建议加快推动制定公益诉讼法,为这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大法律“供给”。
  韦震玲向记者介绍了广西检察机关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脚底”“出行”安全的工作开展情况,联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7部门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联合法院、消委会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作机制,联合住建等7部门共同完善城市建设安全管理机制,其中不乏推动社会治理的成效。
  全国人大代表、最高检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宫鸣介绍说,2021年,检察机关深化对“跟进监督”理念的认识和运用,常态化开展“回头看”,把“回头看”嵌入公益诉讼常规办案流程,从诉前程序到提起诉讼再到裁判执行,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持续跟进,确保每个环节都求极致、每起案件都有实效,并对已办结重点案件一定时期整改的巩固情况,再次抽样“回头看”,努力把公益保护做实、落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