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
|
|
□ 本报记者 侯建斌 春回大地暖,备耕正当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正式印发,为广大农民群众送来了政策春风和民生礼包。 “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坚强坚定决心。”在国新办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指出,新时代新阶段,“三农”工作就是抓乡村振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不提新主题、不讲新提法,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唐仁健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和地方齐发力。中央农办将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落实落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具体要求,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既具体又务实,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年度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 唐仁健介绍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包括8个部分35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条底线、三项重点、一个加强”。 “两条底线”就是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强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完善落实监测帮扶机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三项重点”就是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方面,重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乡村建设方面,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实施机制。乡村治理方面,重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一个加强”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唐仁健强调,乡村振兴不同于脱贫攻坚,是持久战,不是攻坚战,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典型的“条块结合”的特征,不只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领域的具体工作,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和地方齐发力。 唐仁健表示,中央农办今年还将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同时,完善市县考核制度,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 出台一系列“长牙齿”硬举措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介绍,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耕地建设保护方面着墨较多,出台一系列“长牙齿”的硬举措,归纳起来就是“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挖潜力”。 “‘保数量’,就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吴宏耀指出,重点就是“三个定”:一是定线,就是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二是定位,要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三是定责,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并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提质量’,就是提高耕地质量。”吴宏耀表示,一方面,今年将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同时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的地力等级。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同时,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的全程监管,确保补充耕地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真正实现补充耕地的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 “管用途”,就是强化耕地的用途管制。对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要严格地限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违法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的行为。 “挖潜力”,就是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要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地开发为耕地。 对高价彩礼等问题加大治理力度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乡村治理的安排部署,重点就是抓好三件事:一是抓基层组织建设,二是抓精神文明建设,三是抓模式载体创新。 “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这是我们最大的制度优势。”刘焕鑫指出,要抓队伍,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乡镇、村集中换届后,全面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要抓机制,把“四议两公开”(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制度落到实处。要抓监督,深入开展市县巡察,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 此外,加大专项治理力度,解决好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刘焕鑫强调,这些年,开展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探索了“积分制”“清单制”等好经验好做法,下一步将加大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明确细化的标准、规范的程序、评价的机制,努力把乡村治理抓出成效,让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农民有感知、真感受。 本报北京2月23日讯
|
中央农办解读二○二二年中央一号文件唐仁健透露
|
将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
|
|
|
|
( 2022-02-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
□ 本报记者 侯建斌 春回大地暖,备耕正当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正式印发,为广大农民群众送来了政策春风和民生礼包。 “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坚强坚定决心。”在国新办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指出,新时代新阶段,“三农”工作就是抓乡村振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不提新主题、不讲新提法,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唐仁健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和地方齐发力。中央农办将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落实落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具体要求,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既具体又务实,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年度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 唐仁健介绍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包括8个部分35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条底线、三项重点、一个加强”。 “两条底线”就是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强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完善落实监测帮扶机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三项重点”就是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方面,重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乡村建设方面,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实施机制。乡村治理方面,重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一个加强”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唐仁健强调,乡村振兴不同于脱贫攻坚,是持久战,不是攻坚战,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典型的“条块结合”的特征,不只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领域的具体工作,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和地方齐发力。 唐仁健表示,中央农办今年还将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同时,完善市县考核制度,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 出台一系列“长牙齿”硬举措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介绍,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耕地建设保护方面着墨较多,出台一系列“长牙齿”的硬举措,归纳起来就是“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挖潜力”。 “‘保数量’,就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吴宏耀指出,重点就是“三个定”:一是定线,就是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二是定位,要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三是定责,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并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提质量’,就是提高耕地质量。”吴宏耀表示,一方面,今年将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同时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的地力等级。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同时,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的全程监管,确保补充耕地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真正实现补充耕地的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 “管用途”,就是强化耕地的用途管制。对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要严格地限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违法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的行为。 “挖潜力”,就是要挖掘潜力增加耕地。要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地开发为耕地。 对高价彩礼等问题加大治理力度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说,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乡村治理的安排部署,重点就是抓好三件事:一是抓基层组织建设,二是抓精神文明建设,三是抓模式载体创新。 “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这是我们最大的制度优势。”刘焕鑫指出,要抓队伍,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乡镇、村集中换届后,全面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要抓机制,把“四议两公开”(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制度落到实处。要抓监督,深入开展市县巡察,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有效衔接,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 此外,加大专项治理力度,解决好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刘焕鑫强调,这些年,开展了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探索了“积分制”“清单制”等好经验好做法,下一步将加大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明确细化的标准、规范的程序、评价的机制,努力把乡村治理抓出成效,让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农民有感知、真感受。 本报北京2月23日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