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冬奥经纬
9 4/9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北京冬奥会插上“科技翅膀”
· 图片新闻
· “四朝元老”齐广璞圆梦冬奥实现“大满贯”
· 张家口“冬奥普法大篷车”开进千万家
· 辛劭波:北京冬奥村里的消防“大管家”
· 北京冬奥会数字媒体平台观看人数创新高
· 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
· 民航局:涉奥人员出境将进入高峰期

四项技术全球首次推出三十三项技术冬奥会首次使用
北京冬奥会插上“科技翅膀”

( 2022-02-1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冬奥经纬
  □ 本报记者 侯建斌 蒲晓磊
  
  科技让办赛更绿色,研发使用碳纤维材料的氢燃料火炬,不仅重量轻、耐高温,还能做到燃烧“零”排放;
  科技让防疫更可控,部署150余台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系统,可及时检测场馆内各点位空气环境;
  科技让比赛更好看,积极推动8K、人工智能等数字与仿真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冬奥会观赛新体验。开幕式上运用数字视听,把数字科技的创意完美呈现在世人面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赛以来,科技元素成为一大亮点。
  “在惊艳世人的开幕式和精彩激烈的比赛背后,是无处不在的科技亮点。我们的使命就是为北京冬奥会插上‘科技翅膀’。”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今天举行的科技冬奥有关情况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介绍说,本届冬奥会先后测试200多项技术,涉及60多个细分应用场景,其中4项技术在全球首次推出,33项技术在冬奥会首次使用,充分彰显了科技创新力量。
212项技术在冬奥落地应用
  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科技冬奥”重点专项。
  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介绍,专项面向北京冬奥会实际需求,围绕办赛、参赛、观赛、安全、示范五大板块部署科研任务。
  在办赛上,主要围绕场馆建设、气象预报、智慧出行、火炬研制、开闭幕式、运行指挥、碳中和等方面部署任务,重点解决冬奥工程实际需求,突破复杂山地气象精准预报、寒冷山地奥运场馆建设等面临的技术难题,支撑鸟巢和水立方智能化改造、氢能火炬传递、开闭幕式活动中的科技展示等。
  在参赛上,主要围绕科学训练,在运动员技能优化、体能训练和训练监测、训练基地建设、高性能竞赛器材和服装等方面部署任务,重点研发科学化训练方法和装备,建立智慧化比赛训练场地,研制适合我国运动员形体特征和运动特点的高性能服装,提升运动员参赛水平。
  在观赛上,主要围绕“5G+8K”、云转播平台、VR观赛、智能语音服务等方面部署任务,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等提升观赛体验。
  在安全上,主要围绕奥运场馆运维管理、设备运行、食品安全、医疗保障、疫情研判和防控等方面部署任务,重点解决冬奥会安全监测预警、运动健康保障、环境风险评价等技术和装备问题。
  在示范上,主要围绕氢能出行、无人驾驶、100%清洁电力、智能机器人、无障碍服务等新技术在冬奥会场景中的集成应用。
  黄晶指出,科技冬奥专项共安排部署80个科研项目,共有212项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上落地应用,为实现北京冬奥会的“简约、安全、精彩”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冬奥的科技感未来感
  作为最先开始比赛的场馆之一,“冰立方”通过对赛场内不同区域温度的精准控制,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同室不同温”的全新冰上体验。
  国家速滑馆的“冰”面,是冬奥历史上第一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造的,为运动员创造更快成绩提供了保障,目前已经见证8项奥运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的诞生。
  1.9公里一次性喷射浇筑成型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所在场馆被国际雪车联合会主席称为世界上最好的场馆。
  在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看来,通过组织实施“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示范了一批前沿引领技术,转化了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建设了一批示范工程,为北京冬奥会高质量办赛和高水平参赛提供了有力支撑。
  2月2日开始的火炬传递活动中,手持火炬在大风、低温环境中稳定燃烧,打造了“永不熄灭的火炬”,同时通过机器人完成水下火炬传递,展示了我国机器人技术实力。
  祝学华表示,“科技冬奥”不仅满足了北京冬奥会筹办和参赛的重大科技需求,同时也将对后奥运时代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方面,加大对压雪车、造雪机、滑雪板、冰刀等装备研发投入,提升了冰雪运动装备自主研发和供给能力,促进了冰雪运动普及和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有力支撑“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另一方面,通过推动5G、氢能出行、智能车联网、100%清洁电力等高新技术在冬奥会中示范应用,带动5G通信、绿色出行、零排供能等产业发展。
Info-AV提升视频服务水平
  本届冬奥会上,还有一个亮点是北京冬奥会新闻发布会视频服务系统(Info-AV)的首次使用。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介绍,Info-AV系统基于云转播平台实现,经过测试赛测试运行,在冬奥会期间提供所有赛事新闻发布会的新闻直播、点播和下载服务,可自主选择原声或同声传译的音频输出,新闻发布会的音视频制作、编辑和处理全部在云端远程完成。
  据介绍,从1月30日首场新闻发布会直播以来,截至2月15日,共直播182场,总时长7330分钟。2月3日,最高单日直播21场。这一天内,云上制作中心支持来自主媒体中心主厅、北京冬奥村、高山滑雪中心发布厅、张家口新闻中心主发布厅等10个场馆的直播任务。
  “预计至冬奥会结束,直播场次将超过250场。”喻红表示,Info-AV系统提升了本届冬奥会视频服务水平。从业务模式角度看,新闻发布会的音视频制作、编辑和处理全部在云端远程实现。这种基于云端的远程制作大大降低了场馆现场的人员和设备的需求,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编导人员可以足不出户,编辑云端音视频新闻素材并发布。
  喻红说,新的转码技术提升了画质,但不增加视频码流。这项技术能够提升观看效果,同时有效降低对网络带宽的压力。这项技术未来可以更好运用。
  本报北京2月16日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