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经济法治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贸仲去年受案争议金额逾1232亿元
· 2021年度中国商事仲裁热点回顾
· 春节假期全国共揽收投递快递包裹7.49亿件
· 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38.5%
· 去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近三千万户

护航冬奥凸显中国仲裁实力
贸仲去年受案争议金额逾1232亿元

( 2022-02-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经济法治
  贸仲主要业务数据示意图。 李晓军/制图
  贸仲受理案件数量持续增长
  受理案件4071件,同比增长12.61%。其中,国内案件3435件,涉外案件636件,双方均为境外当事人的案件61件。

审结案件4306件,同比增长48.89%。

域名争议受理案件145件,其中cn域名争议案件61件,通用顶级域名(gTLD)争议案84件;审结案件140件。
  □ 本报记者 张维

  北京冬奥会正在火热进行,仲裁正是其中的积极参与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1月29日,国际独立仲裁员陶景洲已经开始审理第一个北京冬奥会的案子,“是关于参赛资格的争议”,这一天,他在自己的朋友圈如是记录。
  陶景洲今年再次成为北京冬奥会临时仲裁庭的成员,此前他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临时仲裁庭的仲裁员。在陶景洲的诸多身份标签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让中国仲裁与奥运的联结点更加明艳。
  迄今,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已有4名仲裁员5次成为奥运临时仲裁庭的仲裁员。还有一些奥运关键人物也与贸仲关联。例如,参加过北京两次申办夏季奥运会和一次申办冬季奥运会历程的北京冬奥组委法律事务特聘专家刘岩,也是贸仲仲裁员。
  冬奥会作为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标志性活动,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以贸仲为代表的中国仲裁界就为此输送了不少专业人才与智慧力量的支持。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仲裁业的更好发展状态。新近,多家仲裁机构公布了其在2021年的主要业务指标,中国仲裁业的强大实力从中可窥见一斑。
发挥专家密集优势献礼冬奥
  “奥运会期间产生的体育相关争议由国际体育仲裁院管辖,中国法院没有管辖权。这些争议主要有3大类:一是运动员参赛资格,二是兴奋剂,三是认为比赛结果不公。”陶景洲说。
  “奥运会体育仲裁讲4个F,这也是与普通体育仲裁的区别,第一个F是Fair(公平),第二个F是Fast(快),第三个F是Flexible(灵活),第四个F是Free(免费)。”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黄进教授说。
  “仲裁裁决原则上是24小时内要出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临时措施。”外交学院教授卢松说。
  “通常我们看到自己国家的运动员比赛会很激动,但因为仲裁员属于国际官员,代表机构,不能太过于表露国籍上的偏好,在审理中我们更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通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炜说。
  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知识,出现在贸仲近日组织的以“冬奥在身边”为主题的“贸仲直播间”第一期活动中。上述几位专家都曾与奥运结缘,陶景洲自不必说,黄进也曾作为国际体育仲裁院的仲裁员,参加过2004年雅典奥运会仲裁工作;卢松去年全程参与了东京奥运会仲裁工作;吴炜曾是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临时仲裁员,也是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奥运会备战办公室法律顾问。他们都有一个共同身份:贸仲仲裁员。
  这是一个开始,在此之后的第二期,体育赛事中的赞助转播权纠纷之类的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探讨,也出现在了贸仲直播间。
  “转播权问题首先是体育赛事的财产权保护,这是根本问题。”吴炜说。
  “奥运会赛事转播有一点特别,国际奥委会让OBS转播公司来制作信号,制作信号版权归国际奥委会所有,国际奥委会许可转播方转播赛事,这就涉及版权的问题。”北京采安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陈锋律师说。
  “新著作权法为体育赛事作品的可版权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希望看到法院朝着有利于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赛事组织者进行市场开发的方向,保护体育赛事的著作权和知识产权。”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迎律师说。
  他们也都与奥运发生交集。陈锋曾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品牌保护团队负责人,代表2022北京冬奥会申办委员会向国际奥委会作市场开发陈述;刘迎曾经参与2008年奥运会大型体育赛事法律服务工作。
  据了解,运动员合同纠纷、体育争议惩罚措施等体育争议解决中的热点问题也即将在贸仲直播间探讨。
  显然,贸仲正在努力发挥专家密集优势献礼冬奥,以专业观点的交锋和碰撞,为各界人士提供更多思考角度和实务方法论,以高质量争议解决护航冬奥,保障体育强国建设扬帆远行。
多家仲裁机构呈上亮眼答卷
  这样的信心来自于实力。
  1996年,来自中国外交学院的苏明忠教授成为国际体育仲裁院仲裁员,由此首开中国在国际体育仲裁院产生影响力的先河。其后,中国仲裁员的数量逐渐增加,目前已经有11名。“中国在国际体育仲裁院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吴炜说。
  近年来,中国仲裁人不断呈上亮眼的答卷,新近多家仲裁机构公布的成绩单就是有力证明。
  贸仲2021年受理案件4071件,同比增长12.61%。其中国内案件3435件,涉外案件636件,双方均为境外当事人案件61件,涉“一带一路”案件136件。受理域名争议案件145件,其中cn域名争议案件61件,通用顶级域名(gTLD)争议案84件;审结案件140件。争议金额总计人民币1232.0937亿元,同比增长9.88%,个案平均争议金额达人民币3026.51万元;其中涉外案件争议金额人民币573.5222亿元,同比增长51.78%,个案平均争议金额达人民币9017.64万元。这也是贸仲受案争议金额连续4年突破千亿元大关。
  2021年深圳国际仲裁院(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新受理案件7036宗,争议金额总额达到856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度增长了32%;平均争议金额1206万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2%。
  2021年武汉仲裁委累计受理仲裁案件12349件,案件标的额达139.35亿元,线上仲裁案件成为新的增长点,受案8205件,较去年同期增长5.4倍。
  2021年广州仲裁委共受理传统案件20096宗,同比增长7.1%,争议金额536.1亿元,同比增长62.1%;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466宗,标的额73.9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仲裁机构在争议金额上突破百亿大关,有的放在国际视野中去看,也并不逊色。
  近日发布的国际商会争议解决(服务)中心2021年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度,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秘书处共登记新案件853起,2021年1月至10月期间登记新案件的平均争议金额急剧增加达到1.84亿美元。单个新登记案件的争议金额范围由最低略高于9500美元到最高超过270亿美元不等。
  从目前已经公布上年度成绩的仲裁机构的争议金额来看,贸仲以1232.0937亿元位居国内第一,与国际主要仲裁机构业务数据相比,贸仲受案量始终保持领先,涉案争议金额、当事人国别数均位居前列。
  中国仲裁机构的确在国际上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2021年5月,在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和美国伟凯律师事务所共同发布的《2021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中,贸仲被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五大仲裁机构之一。这是中国内地仲裁机构首次在全球权威仲裁机构调研报告中跻身前五,体现了业界对贸仲仲裁的广泛认可,彰显了中国仲裁的影响力。
  2021年贸仲的这一业务指标也是对中国仲裁的国际影响力的佐证:贸仲受理案件涉及9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当事人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涵盖36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当事人约定适用香港法、英国法、荷兰法、希腊法、菲律宾法、柬埔寨法、哈萨克斯坦法等境外法律处理争议。约定适用英文或中英双语案件109件。
参与国际仲裁治理贡献智慧
  实力的背后,是千方百计地努力向前。
  在过去一年,中国仲裁机构是忙碌的。以贸仲为例,在2021年有诸多大动作:对内,设立贸仲雄安分会,助力雄安新区高质量营商环境建设;贸仲海南仲裁中心正式运营,助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率先成立上海证券期货金融国际仲裁中心,积极探索资本市场行业仲裁制度建设,为开展证券期货行业仲裁试点工作示范探路;发布《贸仲香港仲裁案件适用内地与香港〈保全安排〉实务指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争议解决机制发展;作为首批纳入最高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仲裁机构,积极参与最高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建设……
  对外,在加拿大、西班牙、奥地利、科特迪瓦以及全国20余个城市共举办39场线上线下研讨会,进一步扩大“中国仲裁周”品牌影响力;联合32家境外仲裁机构和15家国内仲裁机构发布《“一带一路”仲裁机构北京联合宣言合作机制》,“一带一路”仲裁机制化合作初见成效;与联合国贸法会共同举办纪念《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通过40周年国际研讨会,展现贸仲适用公约的丰富裁判经验,获得国内外业界高度评价……
  在新的一年里,强化国际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法治中国形象建设,是以贸仲为代表的中国仲裁机构的心声。“我们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做大国际仲裁‘朋友圈’,宣传我国法治建设成果。同时,积极参与国际仲裁治理,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不断提高中国仲裁在国际争议解决领域和国际仲裁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贸仲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