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
□ 本报记者 颜爱勇 现行命案全破,发案数同比下降28.5%,亡人交通事故起数、人数连续5年实现“双下降”;基层法律服务向全市2103个嘎查村(社区)延伸辐射全覆盖,全年累计开展“送法下乡”6600余次,惠及200万基层群众;同步搭建市县乡三级心理服务平台1165个,建立中小学心理辅导室536个,构筑起平安建设的“法治屏障”和“心防工程”…… 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政法系统2021年的成绩单。 通辽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方玉东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辽市政法系统紧扣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战略目标,切实履行好维护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为通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确保党管政法落到实处 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最大优势和根本政治保证。 “通辽市各级政法机关始终把‘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这个最高原则贯穿政法工作全过程。”方玉东说,通辽把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作为政法工作主线,先后建立健全政法委全体委员会议、委务会议、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多个配套保障制度,切实把政法各项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 通辽政法系统凝聚思想共识,优化政法机关议事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市委政法委周例会、市直政法系统双周例会、全市政法委系统月例会“政法三会”制度,形成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对政法工作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进行合力攻坚,先后研究解决重点问题54个、推动5件重大疑难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政法战线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形成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结合旗(县、市、区)党委换届工作,该市坚持“选、育、管、用”同向发力,配齐配强113个苏木乡镇(街道)政法委员,推动党管政法向基层延伸。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营造“清亲”的新型政商关系,则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更是政法机关的职责所在。 2021年,通辽市各级政法机关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全面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打出一套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 抓理念引领。牢固树立审慎办案的理念,依法慎用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经营的影响,让市场主体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抓制度保障。相继出台《通辽市公检法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办理涉民企刑事案件衔接机制(试行)》等配套规定,融合创新、整合资源,为企业落地投产、健康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特别是在司法助力金融行业发展方面,提出了“一项制度、两个公告、三位一体运行模式、四大集中专项行动”等系列举措,年内5672件涉金融民商类案件结案率达到83.6%,有效维护金融行业秩序,增强金融发展活力。 抓专项治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法治产品,通辽政法机关的法治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解决涉企案件审限长、执行慢的问题,通辽两级法院开辟绿色通道,通过“草原雄鹰”执行专项行动,执结到位资金6.67亿元;检察机关对涉企案件实行“清单”管理,开展“护航民企”专项行动;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助力营商环境“四十条”措施,全市形成了涉企案件“快侦、快诉、快审、快执”的良性闭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持续推进重点工作 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得怎么样,事关市域社会和谐稳定。通辽市作为全国第二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人民至上”,突出强基础导向,不断探索符合通辽实际和地域特色的治理模式,打造了一批诸如“新六十栋社区”“五心合一”“一号通办、镇街苏木统办”等具有通辽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品牌,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通辽政法系统着力清除害群之马,集中整治顽瘴痼疾,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全市政法单位政法干警接受了一次自我革命的精神洗礼。一年来,全市排查整改顽瘴痼疾具体问题3514个,建章立制304项,有力解决了一批执法不公正、司法不廉洁、遇事不担当的问题。通辽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被公安部授予集体一等功,先后涌现出全国“双百英模”王爱林、“北疆最美警察”李志宏、全区政法系统先进个人李祥龙等一大批英模群体。 “今年,通辽政法系统将重点抓好党建引领、高标创安、护企安商、市域一体、法治引擎、文化强警‘六大工程’,坚决打好护航党的二十大这一‘总体战’。”方玉东表示。
|
|
筑牢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
通辽政法系统坚决履行责任保障跨越发展
|
|
|
( 2022-02-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颜爱勇 现行命案全破,发案数同比下降28.5%,亡人交通事故起数、人数连续5年实现“双下降”;基层法律服务向全市2103个嘎查村(社区)延伸辐射全覆盖,全年累计开展“送法下乡”6600余次,惠及200万基层群众;同步搭建市县乡三级心理服务平台1165个,建立中小学心理辅导室536个,构筑起平安建设的“法治屏障”和“心防工程”…… 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政法系统2021年的成绩单。 通辽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方玉东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辽市政法系统紧扣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战略目标,切实履行好维护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为通辽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确保党管政法落到实处 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做好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最大优势和根本政治保证。 “通辽市各级政法机关始终把‘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这个最高原则贯穿政法工作全过程。”方玉东说,通辽把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作为政法工作主线,先后建立健全政法委全体委员会议、委务会议、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多个配套保障制度,切实把政法各项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 通辽政法系统凝聚思想共识,优化政法机关议事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市委政法委周例会、市直政法系统双周例会、全市政法委系统月例会“政法三会”制度,形成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对政法工作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进行合力攻坚,先后研究解决重点问题54个、推动5件重大疑难案件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政法战线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形成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结合旗(县、市、区)党委换届工作,该市坚持“选、育、管、用”同向发力,配齐配强113个苏木乡镇(街道)政法委员,推动党管政法向基层延伸。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营造“清亲”的新型政商关系,则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所在,更是政法机关的职责所在。 2021年,通辽市各级政法机关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全面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打出一套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 抓理念引领。牢固树立审慎办案的理念,依法慎用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经营的影响,让市场主体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抓制度保障。相继出台《通辽市公检法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办理涉民企刑事案件衔接机制(试行)》等配套规定,融合创新、整合资源,为企业落地投产、健康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特别是在司法助力金融行业发展方面,提出了“一项制度、两个公告、三位一体运行模式、四大集中专项行动”等系列举措,年内5672件涉金融民商类案件结案率达到83.6%,有效维护金融行业秩序,增强金融发展活力。 抓专项治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法治产品,通辽政法机关的法治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解决涉企案件审限长、执行慢的问题,通辽两级法院开辟绿色通道,通过“草原雄鹰”执行专项行动,执结到位资金6.67亿元;检察机关对涉企案件实行“清单”管理,开展“护航民企”专项行动;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助力营商环境“四十条”措施,全市形成了涉企案件“快侦、快诉、快审、快执”的良性闭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持续推进重点工作 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得怎么样,事关市域社会和谐稳定。通辽市作为全国第二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人民至上”,突出强基础导向,不断探索符合通辽实际和地域特色的治理模式,打造了一批诸如“新六十栋社区”“五心合一”“一号通办、镇街苏木统办”等具有通辽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品牌,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通辽政法系统着力清除害群之马,集中整治顽瘴痼疾,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全市政法单位政法干警接受了一次自我革命的精神洗礼。一年来,全市排查整改顽瘴痼疾具体问题3514个,建章立制304项,有力解决了一批执法不公正、司法不廉洁、遇事不担当的问题。通辽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被公安部授予集体一等功,先后涌现出全国“双百英模”王爱林、“北疆最美警察”李志宏、全区政法系统先进个人李祥龙等一大批英模群体。 “今年,通辽政法系统将重点抓好党建引领、高标创安、护企安商、市域一体、法治引擎、文化强警‘六大工程’,坚决打好护航党的二十大这一‘总体战’。”方玉东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