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身影
8 4/8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秦硕:公平正义与“舐犊之情”同在
· 杨立娟:退休不退岗的“法律明白人”
· “警蓝大白”活跃在西安疫情防控一线

秦硕:公平正义与“舐犊之情”同在

( 2022-01-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①
  ②
  ③
  □ 本报记者   张雪泓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李欣

  曾经,独立办案刚满5年的秦硕就办结过备受关注的热点大案,2012年,在刑事审判领域深耕多年的秦硕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调至少年法庭,从此有了解不开的“少年情结”。从那时起,“最大限度挽救失足少年”成为她的工作重心,她用爱引导歧途少年走上正道,与“黑手”争夺本属于孩子的阳光。
少年审判没那么简单
  想当年,秦硕认为未成年人案件大多简单,“缺少技术含量”,但是当她真正接触到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孩子们,她的看法完全改变了。
  秦硕翻看了少年法庭近年来的各类判决书,看到抢劫罪、强奸罪在法定刑以下量刑,甚至判处缓刑,秦硕不仅没能很好地适应,反而感到不解:同是刑事案件,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就是因为“年龄小”?
  困惑中,秦硕接手了第一起少年案件。一名高三学生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不好好学习也有能力活着,实施了抢劫。那是一个眼神干净得看不出一点杂质的孩子,完全颠覆了秦硕十多年来对抢劫犯的认知。
  开庭时没有剑拔弩张,家长、老师甚至被害人都在求情。“按我之前的思维,抢劫这种严重的暴力犯罪是不可能判缓刑的,但这次,我想我应该换换思路了。少年审判,并不像我之前想的就是孩子间小打小闹那么简单。”
  后来,那个孩子被判了缓刑,并在一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涉少案件往往做不到“案结事了”,孩子和父母都希望能和法官继续保持联系。案子宣判后进入了跟踪帮教阶段,经过7年多的跟踪帮教,如今,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已经得到修复,并成功回归社会。
  也是从这个案子起,秦硕开始重新认识少年审判。她说,对待孩子,不能用霹雳手段,而要存慈悲心肠,“除极端个例外,绝大部分孩子的善恶只是一念之差,只要适时拉一把,都能回到正途,我们多年的跟踪回访也证实了这一点。”
  “一般的刑事案件是就一个犯罪行为给出一个判决结果,要考虑的是一些法定或酌定情节,但少年审判不一样。”谈到两者的区别,秦硕说,少年审判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所以每起案子都要考虑这个孩子如何教、怎么帮,再去找到一个对他来讲最好的法律结果。
  秦硕告诉每一个刑满释放的孩子,如果没有必要,她不会再去打扰他们。但如果他们有需要,她会以法官之外的任何身份出现在他们身边,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帮助。
结一个案子帮一个孩子
  2013年,海淀法院少年法庭开始实行刑事、民事综合审判,少年审判从“在帮教中司法”的1.0时代进入2.0时代。2014年,秦硕开始带领少年法庭探索少年审判“首审责任制”,建立法官与涉诉未成年人的一对一管理模式。
  每一位少年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都必须详细调查和了解涉案未成年人的情况,主动发现危险点和风险点,并且及时干预、妥善处理,最大限度减少诉讼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这项工作在试点运行时,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但秦硕和同事们就认准一点:这么做对孩子有好处。“事实证明,我们的坚持是正确的,2019年,这项制度正式对外发布,成为常态化工作制度,并获评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未成年人的生活相对简单,家与学校两点一线,但在少年法庭,这两个点却并不简单。
  2016年,秦硕审理了一起变更抚养权纠纷,父母都坚持要抚养10岁的儿子。由于双方分歧很大,按照法律规定,要对孩子进行专门询问。法庭外,秦硕发现当孩子听到母亲的声音时,表现出超出年龄的冷漠。更让人震惊的是,在单独询问时,这个男孩一提到“妈妈”就会出现生理性呕吐,与母亲在一起时混乱的生活、无休止的指责让他充满了恐惧和失望。秦硕让孩子给妈妈在1到10之间打个分,他说,我给她打0分。
  2018年,秦硕审理了一起校园侵权案,9岁的小女孩在学校参加舞蹈兴趣班,因为下腰没有控制好,一个屁墩儿坐在了地上。貌似只是小小的失误,后果却非常严重:因脊髓受损,又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小女孩腰椎以下终生瘫痪,被鉴定为一级伤残。秦硕请教了舞蹈院校的专家,得到的答案是10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如果不是要在未来从事专业的舞蹈工作,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不要进行下腰等专业动作训练。
  虽然学校在收到判决后迅速执行了赔偿款,但在秦硕看来,很多问题不是一纸判决就能解决的。“比如这个9岁就全身瘫痪的小女孩,生活不能自理,她妈妈不得不辞职全天候在家照顾她,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子陷入困境,这是赔多少钱都补偿不了的。而我能为她做的,实在是有限。”
  还有她曾审理过的名师家教性侵案、校门口“咸猪手”案等等,这些案子,让秦硕开始重新审视少年审判的作用与意义。“我们不仅要斩断伸向孩子的黑手,还要把我们审理过的案例告诉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通过合理的警示预防,从源头上尽可能减少伤害的发生。”为此,秦硕制定了新的审前预防工作方案——把法官送出去,把孩子请进来,把典型案例转化成普适化的法治课程,针对学生、家长、一线教师、学校管理层等不同群体,进行有侧重的法治教育。
护航成长步履不停歇
  “少年法庭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是一个特殊的孩子,你可以一纸判决让他锒铛入狱,也可以付出心血,帮他重回正途。”秦硕说,自1987年海淀法院少年法庭成立以来,这句话就印在每一名法官的心中。
  秦硕的身份一直是多重的。除了是法官,她还是区妇联的兼职副主席,要为海淀区的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建言献策;她还是北大附中、中关村二小等多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负责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
  为什么要给自己不断加码,将本职工作无限延伸?秦硕的回答是:只要是对未成年人有利的事情,我都要尝试。
  近年来,海淀法院少年法官的足迹遍布海淀区、朝阳区50余所大中小学及海淀区、石景山区全部幼儿园,惠及万余学生与家庭,开放日的名额也经常供不应求。“有人说,这不是法官该做的工作,确实不是分内工作,但是作为一名少年法官,相比审结一个案子,我们更想帮一个孩子照亮未来。对少年法官来说,‘公平正义’与‘舐犊之情’同在。”秦硕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
  2020年,秦硕作为基层法院代表参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工作。2021年,她作为全国法院唯一代表连线《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讲述司法实践中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
  如今,海淀法院少年审判已经升级到了3.0版,“2+1+2”防护型少年审判“海淀模式”正式上线,全面开启未成年人保护的立体格局。秦硕说,少年法庭的辉煌历史和努力的当下,给予了自己宝贵的经验,激励自己前行,也令每一位热爱少年审判的法官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实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

  图① 秦硕在法庭上。
  图② 秦硕和孩子们在一起。
  图③ 秦硕(中)对未成年人开展帮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