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9 3/9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最高法:惩罚性赔偿规则延伸到生态环境侵权领域
· 明确生态环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原则适用范围
· 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护航未来
· 切实加强案例指导 确保严格公正司法
· 党史学习教育需要持续改进抓实提高
· 笃实积厚 行之愈坚
· 图片新闻
· 吉林检察机关依法对孙力军涉嫌受贿、操纵证券市场、非法持有枪支案提起公诉

笃实积厚行之愈坚
2021年政法工作回眸

( 2022-01-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奋力拼搏,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时光如潮,大道如砥。回眸2021年,全国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笃行奋进中守正创新、在紧扣时代脉搏中担当作为,不断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迈上新台阶。
服务大局
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1年10月26日至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司法合作国际论坛在福建泉州举行,来自21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围绕“加强司法合作 推动共赢发展”展开研讨。
  11月29日至30日,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地方法院大法官论坛在山东青岛举行,进一步丰富上合组织司法交流与合作层次。
  ……
  一年来,为推动“一带一路”法治化体系建设,最高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司法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增强各国之间的司法交流与司法互信,努力将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提升至新的更高水平。
  胸怀“国之大者”,前行步伐愈加坚定。2021年,各级政法机关把讲政治与抓业务融为一体,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更好为大局服务、护航高质量发展。
  探索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最高人民检察院选取北京、辽宁、上海等10个省份27个市级院、165个基层院开展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助推“严管厚爱”制度化,更好推动企业依法经营、良性发展。
  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平等的环境,最高检持续推进涉民营企业“挂案”清理,下发《检察机关涉企案件集中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加大对以刑事案件名义插手民事纠纷、经济纠纷问题的法律监督力度,尽最大努力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2021年9月18日,一个别开生面的检察派驻机构——最高检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检察室揭牌成立。成立伊始,“驻会检察室”即推出多项务实举措,进一步完善证券案件检察体制机制,为更有效履行检察职责开辟了崭新途径。
  市场有眼睛,法律有牙齿。
  全国公安机关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始终保持对各类经济犯罪活动严打高压态势,破获一大批重大案件——持续组织开展打击利用离岸公司和地下钱庄转移赃款专项行动,集中摧毁了一批重大跨区域犯罪网络,捣毁了一批犯罪窝点和非法支付平台;深入推动打击资本市场犯罪工作,破获了一大批上市公司违规信披、操纵证券市场、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案件;针对假币、保险、银行卡、传销等领域突出经济犯罪活动,持续组织开展集中打击,取得显著战果;侦办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网络黑灰产等犯罪案件6.2万起。
  伴随着经济列车高速行驶,各领域侵权手段花样翻新、隐蔽性更强。人民法院挺身而出——最高法发布系列文件,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保障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长江、黄河沿线法院因地制宜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合议庭或专门法庭等审判机构,加强和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保护和修复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生态系统,以司法之力涤清万里之流的根基。
  一揽子法规文件相继出台,勾勒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构建方向;一系列深层次改革加快推进,确保党和国家事业推进到哪里,司法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
人民至上
全力破解“急难愁盼”

  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对于全国公安机关而言,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无数生死考验,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潜藏着难以名状的艰辛凶险。
  深入开展“云剑”“净边”“昆仑”“断卡”“团圆”等专项行动……2021年,全国公安机关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吃、住、用”安全,侦破食药环和知识产权领域刑事案件6.6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8万名。大力实施禁毒“清源断流”战略,严打涉毒违法犯罪,破获毒品案件5.4万起,缴获各类毒品27吨。侦破拐卖儿童积案350余起,抓获拐卖犯罪嫌疑人890名,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10932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自去年6月以来立案数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一年来公安机关为群众累计紧急拦截涉案资金3265亿元,避免了2337万名群众受骗。
  过去一年,全国政法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更优的平安供给解决好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全方位提升守护群众平安、保障群众权益的能力和水平,让公平正义以人民群众可见、可触、可感的方式实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有量持续高位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汽车突破3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4.81亿人。每年新登记机动车3000多万辆,新领证驾驶人2000多万人,总量和增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在持续推出57项交管改革措施的基础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推出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安交管12项便利措施,惠及群众两亿余人次,减少群众企业办事费用20余亿元。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大力推行补换领牌证等31项交管业务“足不出户”网上办,全国网上办理车辆和驾驶证相关业务9150万次。
  通过办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硬骨头”案件,积极破解信访积案老大难问题。最高检开展“百件积案化解”攻坚行动,在重点督办的1030件信访积案中,选取100件“钉子案”“骨头案”开展集中攻坚,分别由最高检和省级检察院领导包案办理,采取带案下访、公开听证、司法救助等多元解决措施,有效化解一批疑难复杂信访积案。
  生效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不仅影响当事人权利的实现,更使司法公信力“大打折扣”。
  2021年岁末,一条来自最高法的消息令人振奋——全国法院对历年陈年旧案进行全面清理,共清理无法定事由超过30天未发执行案款1655.36亿元,涉及案件99.92万件,目前所有超期执行案款已基本发放完毕。全国四级法院“执行案款监管平台”与此同时全速运行,加强对各级法院执行案款收发情况的信息化、实时化监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预警、提醒,督促纠正。
  人民群众的期待在哪里,监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市、县两级公安机关累计建成集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服务保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2700余个,完成率达91.3%。持续推进执法资格考试工作,全国在职民警共有190万人取得基本级执法资格,6万人取得高级执法资格。全国公安机关加强对执法源头、执法过程和执法质量管控,配备专职法制员1.6万名、兼职法制员7.3万名。
  一年来,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进程中的点点滴滴,无不投射出“人民至上”的理念——通过强化对重点领域的精准监督,让容易滋生腐败问题的“暗角”全部展现在制约监督的“聚光灯”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平安创建
“中国之治”成色更足

  人心如秤,民意似镜。
  而今的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不断攀升。
  一年来,各地各部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不断续写新篇章,“中国之治”成色更足。
  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诉讼服务迈入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在线上,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四级法院100%应用,平均调解时长23天。在线下,各地法院主动融入城乡治理体系,就地预防、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平均审理周期36天。
  检察机关加大对贫困人口、未成年人、军人军属、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救助力度,2021年全年向4万余名生活困难案件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发放司法救助金5亿余元,同比分别上升28%和30%,在化解矛盾、扶危济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地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平安中国建设各方面全过程,把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真正转化为平安中国建设的强大效能。
  甘肃选优配强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做精做细网格化服务管理等,统筹综治中心、公安派出所、社区警务站等基层力量,不断提高防控风险、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水平。
  河南实施“心防工程”,县乡村三级依托综治中心建立心理服务咨询室(站),重点行业和系统建立心理服务咨询室8933个,从事社会心理服务的社会工作者达5.5万人,针对不同群体提供精准化人文关怀和跟踪帮扶。
  江苏无锡、泰州、徐州等地依托“新乡贤”“社区智库”等组织,把有威望、有经验、有热情的群众动员起来,成为基层维护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必须准确把握市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特殊定位,充分发挥市域在制度建设、资源统筹、手段方法、技术支撑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中央政法委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平安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加强对416个试点地市的分类指导,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市域特点、治理特性、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各地充分发挥市域在社会治理中的特殊优势,健全源头防控治理、多元排查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样板——
  广东深圳充分用足用好市域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较大的法规政策自主制定空间,出台个人破产条例、数据条例等地方立法,有效解决了平安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云南昆明确立市级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难题、县级组织实施解决突出问题、街乡强基固本解决具体问题、社区落实落细解决服务问题的权责架构,构建了上下贯通、权责明晰、层层推进的纵向治理架构;北京市石景山区统筹制定全行业保证金、商户信用公开查询等政策,推动创新相关保险险种,有效防范了预付式消费等引发涉稳风险。
  笃实积厚开新局,行之愈坚再扬帆。
  面对新形势、新使命、新要求,全国政法机关将牢牢把握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目标要求,紧扣筹备和召开党的二十大聚焦发力,扎实做好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各项工作,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