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经纬
9 4/9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出生到死亡,各类证都能“造”
· 究竟是谁和塘主过不去?
· 严防资本“看门人”沦为“放风者”

一池子鱼全部离奇而亡
究竟是谁和塘主过不去?

( 2021-12-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本报记者     余东明
□ 《法制与新闻》记者 黄浩栋
□ 本报通讯员    阮隽峰

  “这下可怎么办呀!”2019年的一天,上海奉贤夏家村村民老吴看着一池塘的死鱼,欲哭无泪。
  此前连续一周,老吴在家中鱼塘陆续发现死鱼。起初他以为是天气变化或水质变化导致鱼儿闹病,但是换了几趟水,撒了几天药后,死鱼的势头仍然没有被遏制。直到那天早上,老吴起床后发现,一池子鱼几乎全部翻着肚皮浮在水上,几条被紧急抢救出来的鱼不久后也都慢慢死掉。
  老吴这下可着急上了火,他以为是村子里谁和他有矛盾偷偷下毒,于是立刻报了警。
  警方接到报案后展开调查,意欲查清鱼儿是不是因为中毒而死,如果是中毒又是中了什么毒?为此,警方委托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司鉴院)对池塘水质和死鱼进行毒物鉴定。
  鉴定人马栋接手了这个案子。经过取样,他在老吴家的池塘水和死鱼中都检测出包括氨氮、磷氮等在内的有机物与化合物,这个结果引起了他的注意。
  马栋是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室副主任,是一位经验相当丰富的鉴定人,多年来的“实战经验”让他对各种环境污染物了如指掌。他说:“氨氮、磷氮这些化合物都是典型的由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污染物产生的化学物质。”
  于是他肯定了当时警方初步调查的猜测,老吴家鱼塘的鱼并非死于人为下毒,而是死于由垃圾造成的水质污染,且很有可能鱼塘周围就存在被填埋的类似垃圾。
  与此同时,还有其他村民反映,除了老吴家外,他们家的鱼塘近些天也不断发现死鱼,而且总隐隐约约闻到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恶臭……一切迹象似乎都与马栋的猜测逻辑相符。
  顺着“填埋垃圾”这一线索,村民们回忆起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早在2016年,夏家村村民就曾发现并举报了一起在村子附近违规堆放各种垃圾的事件,消息上报后,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做出反应,责令当事人迅速妥善处理,一段时间后,堆放的垃圾消失不见了,他们也就渐渐淡忘了此事。
  会不会是当年当事人为了尽快消除事件影响,将垃圾就地填埋了事?随着一连串线索浮出水面,马栋几乎就要肯定这个推测时,可新问题又随之而来:如果真有填埋垃圾,那么会埋在哪里呢?夏家村村民指认的堆放点位于一大片尚未开发的土地,杂草丛生,在那么大的范围内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很快,马栋在两张夏家村的卫星照片上发现了端倪,2016年的照片显示,夏家村西边不远处有两个方形池塘,但是2017年的照片却显示两个池塘消失了,照片拍摄时间与垃圾处理时间相当接近。马栋于是推测,垃圾极有可能被填埋在原先那两个废弃的池塘里。
  时间已经过去多年,原先池塘所在地被草木覆盖,用传统的挖掘方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人力,马栋与同事决定用“物探雷达”一探究竟。
  “物探雷达是一种利用高频电磁波技术探测地下物体的装备,如今广泛应用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领域。”马栋说,雷达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后就能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如果地下有掩埋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会和土壤反射的信号不一致。
  马栋和同事们在对填平范围进行全面扫描后发现,地下4到9米深的位置确实填埋着物体,面积几乎占满了两个池塘所有区域。经过建模计算,马栋大致推算出填埋物体积在2.8万立方米左右。
  经过工程人员实地踩点小范围挖掘,果然在土层下发现了塑料袋、编织袋、织物、玻璃瓶、钢筋等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散发着恶臭。至此,非法填埋垃圾引发鱼塘死鱼的真相被揭晓。
  既然确定了地下存在填埋垃圾,那么下一步就是要通过司法鉴定查清这些垃圾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的损害。为此,马栋和同事在垃圾填满区选择了10个点位进行钻孔,以取得垃圾下方的土壤和地下水样本,没想到钻孔却成了整个鉴定过程中最困难的环节。
  由于有垃圾杂物的存在,这片地区的土质相对松散,钻入地下的钻头被抽出时,旁边的泥土和垃圾很容易顺势“垮塌”,不仅会堵塞通道,还会导致泥土和垃圾之间的结构产生变化,让垃圾产生的有害物质进一步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对环境造成二次损害。
  为了防止这一问题再次发生,马栋想到了“套管钻井法”:在钻头上安装一根套管,钻头钻入地下后将套管固定,这样在起钻时,套管就能将钻探通道和周围的泥土垃圾隔离开来,防止污染物的进入和渗透。
  与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方式更加安全,但更加费时。出于固定和更换套管的需要,钻头必须分好几次钻孔,再加上当时正值多雨季节,导致钻探工作花费的时间被大大延长。“平时只要3天就能完成的工作,我们忙了将近一个月。”马栋说。
  通过对采样土壤和地下水进行分析,马栋发现其中含有与夏家村鱼塘水中相同的氨氮、磷氮以及一系列重金属和挥发有机物。同时对垃圾掩埋地和周边地下水流的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已经影响到夏家村。
  马栋得出鉴定结论,填埋垃圾对周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害,这正是导致夏家村鱼塘死鱼的罪魁祸首。
  另一边,警方经过调查,确认了当年涉案当事人为图省事,偷偷地将垃圾直接填埋进了两个废弃的池塘内的犯罪事实。
  鉴定人的鉴定结论给执法部门提供了科学依据,当地警方和环保执法部门遂作出相应处罚决定,当事人除了被要求清运垃圾、复原生态外,还被追究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和巨额的社会修复费用。
  回忆起这起发生在2019年的案件,马栋依旧感慨万千:“司法鉴定不只是简单地给人做个鉴定而已,还得利用专业知识抽丝剥茧,协助执法人员查清案件背后的真相。在这个案例中,由于我们的参与,案件被快速查清,环境污染也被快速遏制,这正是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工作价值。”
  而在谈起做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专业理解时,马栋说:“我们既要做专家,也要做杂家。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涉猎广泛,共涉及七个主领域和多达47个分领域,涵盖了包括空气、土壤与地下水、海洋、动植物等方方面面。”
  据介绍,2016年前上海有关环境损害的鉴定通常由行政执法部门自己负责,当时对证据要求不高。但自从司法鉴定接手这项工作后,各种高精尖科技的应用让环境损害鉴定更加精确和细致。
  在此前的长江中华鲟违法捕捞鉴定案中,司鉴院首次运用DNA技术对中华鲟进行了种类确认;在另一起浦东河道污泥鉴定案中,鉴定专家借助地质雷达等设备估算出的河道污泥体积误差被控制在2%以内。
  “生态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作为司法鉴定的专业队伍,在推进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唯有竭尽全力才能尽最大可能制止和纠正环境损害行为的发生,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谋发展。”马栋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