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
9 2/9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发言摘登
· 在“四个强化”上展现政治担当
· 建立健全“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
· 坚定制度自信强化使命担当
· 立法注重“小切口”突出“有特色”
· 围绕大局提升人大工作水平
· 立足先行示范依法履职尽责
· 推动国有资产更好服务发展造福人民

建立健全“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

( 2021-12-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紧扣新时代首都发展和城市治理新要求,紧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新期待,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点和优势,在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中努力探索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具体实现途径,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在京华大地上形成生动实践。
  一是建立健全“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在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上有内容、有载体。市人大常委会统筹、市区人大联动,市、区、乡镇三级1万多名人大代表参与,带着法规草案、监督事项深入市民群众中开展民意调查、听取意见建议,最大限度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2019年,在修订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过程中,首次开展“万名代表下基层全民参与修条例”活动,1个月时间里组织1.2万名代表深入4000多个基层单位,直接听取24万名市民群众意见建议。2020年以来,我们积极将这一机制向执法检查和立法项目征集两个方面拓展。近两年人代会前,注重运用这一机制发动代表就新一年立法项目广泛收集意见,把民心所向、民意所求、民生所需作为规划项目、制定计划、依法履职的重要来源,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作为行使职权、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是加强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建设,在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上有平台、有依托。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分别是国家机关联系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平台和载体,近年来,我们按照因地制宜、集约高效、就近就便的原则,在街道乡镇建成代表之家340个,在村、社区、选区建立代表联络站2938个,将1.3万多名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和市、区、乡镇人大代表编入各家站,纳入家站活动,实现建设全覆盖、活动常态化。为更好发挥代表家站作用,我们构建代表“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工作格局,推动代表每月带着议题“进站”联系群众、听取意见建议,每季度带着问题“回家”学习充电提升能力,每年带着履职成绩单向原选举单位述职、接受群众监督,实现代表有活动、家站有活力、履职有规范,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确保人民找得到、阵地用得上、效果看得见。
  三是着眼快捷便利强化科技赋能,在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上有渠道、有手段。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突出抓好三个信息平台和一个微信应用小程序建设。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实现与政府数据的有效联通、及时更新,现有预算全口径数据13类58万多条,新增预算监督智能化分析和预警功能;备案审查信息平台有效扩容,完成市、区、乡镇三级人大和市级层面“一府一委两院”全覆盖;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完成进一步升级改造,实现议案建议办理、活动组织记录、会议文件查阅等“一网通办”;微信应用小程序适应随时随地履职的需要,将上述三个信息平台在手机端集成,方便代表动态掌握各方面工作信息、即时反馈意见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