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阮占江 □ 本报通讯员 孙晓波 刘鑫
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为抓手,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不断完善“434”体系,全力打造网格协同体,夯实基层基础,取得了初步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完善4支队伍体系 为发挥网格党支部核心作用,凝聚多方力量,常德科学划分网格,建强网格党支部,推动乡村干部、专职力量、社会力量、机关干部4支队伍进网格。全市共划分网格8047个,配备网格力量47563人,其中乡村干部16584人,辅警、党建联络员、村居民小组长等专职力量25133人,物业公司、平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2513人,机关干部3333人。 为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常德各乡镇(街道)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班子成员带头下沉网格,担任网格长或网格联络员,建立网格公示牌,做到干部既抓好分管工作,又抓好网格工作,从而积极带动物业公司、小区业委会、保安、平安志愿者等力量成为网格员。 为发挥正向激励作用,激发网格治理动能,常德市、县、乡三级分别建立平安学院、平安学校、平安学堂,加强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培训,实行一月一轮训。建立网格员周述职制度,开展优秀网格员评选活动,一季一初评、一年一总评。成立常德市法学会市域治理研究会,积极吸纳高校、党校教授以及政法系统一线干警、基层平安建设骨干成为会员,加强理论研究,开展优秀案例评选,增强基层治理创新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全科思维,完善3张清单体系 为建立职责清单,强化条块协同,常德建立以网格为工作模式的“4+N”职责清单目录,“4”即共同清单,包括党建工作、平安建设、疫情防控、安全生产4项工作职责;“N”即自主清单,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决定是否纳入职责清单,主要包括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文明创建、秸秆禁烧、防溺水等工作职责,确保“条条部门”与“块块网格”有机融合。 为建立权力清单,强化放权赋能,常德充分激发网格力量的主动担当作用,各乡镇(街道)将网格内岗评推优、救助对象认定、部分惠民资金安排等建议权或决定权下放给联网格的乡镇(街道)干部,确保网格力量能干事、想干事。 为建立效能清单,强化考核奖惩,常德依托社会治理指数系统,突出结果导向,建立了以案事件(故)防范、民意调查等为主要指标的效能清单,实行一日一生成、一月一讲评、一年一考核,作为年度绩效、平安建设、文明创建、无上访村建设等奖金分配的重要参考。 坚持问题导向,完善4项制度体系 为完善小区协同制度,破解自治难题,常德积极推进小区组织建设,实行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交叉任职,支持组建社区物管会、社区物业公司,积极参与小区物业管理;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加强小区“人、地、事、物、组织”基础数据建设;推进小区论坛建设,围绕扫黑除恶、街区改造、物业管理、移风易俗等内容,每季度组织居民代表、职能部门、街道干部开展小区论坛,凝聚小区治理共识。 为完善微信链接制度,破解上传下达难题,常德市按照“一户一人入群”原则,建立了1.4万个平安网格微信群,共覆盖群众260万人,并依托腾讯企业政务微信平台,拓展宣传教育、矛盾收集、便民助民等功能应用。强化宣传教育,创新微信群层层推转、会议、直播、居民通知等功能,发布政策法规、政法动态、普法教育、疫情防控等信息362条;加强矛盾收集,通过给居民发送小程序、居民扫码、居民在微信群中@居民助理3种方式,及时收集处理居民信息或诉求矛盾661件;强化便民助民,通过收集表功能,快速完成疫情防控、摩托车管理、防溺水、医保社保等情况线上收集524条。 为完善吹哨报到制度,破解矛盾化解难题,常德依托平安常德580App,建立580留言和村社问题直报功能模块,重点解决民生诉求、矛盾纠纷、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问题,形成“网格吹哨、平台流转、部门报到”的矛盾问题处理机制,共排查化解矛盾521件,调处成功率达97.5%,确保小矛盾不出网格、大矛盾不出乡街。 为完善数据赋能制度,破解减负难题,常德强化数据共享,整合74个部门基础数据、29个部门平安建设业务数据70多亿条,打通信息壁垒,减轻基层数据录入负担;强化数据驱动,市政府出台《常德市建立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三项制度”实施方案》,将民生诉求、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范畴,建立排查率、办理率、满意率等数据指标,督导压实部门单位责任,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强化指数调度,依托社会治理指数系统,全面推进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四个取消”:即取消专门资料台账、取消阵地建设制度上墙、取消实地检查考评、取消不合理考核指标,切实让基层干部能够集中精力,扎扎实实抓好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
|
|
常德完善“434”体系打造网格协同体
|
|
|
|
( 2021-12-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阮占江 □ 本报通讯员 孙晓波 刘鑫
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为抓手,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不断完善“434”体系,全力打造网格协同体,夯实基层基础,取得了初步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完善4支队伍体系 为发挥网格党支部核心作用,凝聚多方力量,常德科学划分网格,建强网格党支部,推动乡村干部、专职力量、社会力量、机关干部4支队伍进网格。全市共划分网格8047个,配备网格力量47563人,其中乡村干部16584人,辅警、党建联络员、村居民小组长等专职力量25133人,物业公司、平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2513人,机关干部3333人。 为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常德各乡镇(街道)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班子成员带头下沉网格,担任网格长或网格联络员,建立网格公示牌,做到干部既抓好分管工作,又抓好网格工作,从而积极带动物业公司、小区业委会、保安、平安志愿者等力量成为网格员。 为发挥正向激励作用,激发网格治理动能,常德市、县、乡三级分别建立平安学院、平安学校、平安学堂,加强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培训,实行一月一轮训。建立网格员周述职制度,开展优秀网格员评选活动,一季一初评、一年一总评。成立常德市法学会市域治理研究会,积极吸纳高校、党校教授以及政法系统一线干警、基层平安建设骨干成为会员,加强理论研究,开展优秀案例评选,增强基层治理创新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全科思维,完善3张清单体系 为建立职责清单,强化条块协同,常德建立以网格为工作模式的“4+N”职责清单目录,“4”即共同清单,包括党建工作、平安建设、疫情防控、安全生产4项工作职责;“N”即自主清单,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决定是否纳入职责清单,主要包括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文明创建、秸秆禁烧、防溺水等工作职责,确保“条条部门”与“块块网格”有机融合。 为建立权力清单,强化放权赋能,常德充分激发网格力量的主动担当作用,各乡镇(街道)将网格内岗评推优、救助对象认定、部分惠民资金安排等建议权或决定权下放给联网格的乡镇(街道)干部,确保网格力量能干事、想干事。 为建立效能清单,强化考核奖惩,常德依托社会治理指数系统,突出结果导向,建立了以案事件(故)防范、民意调查等为主要指标的效能清单,实行一日一生成、一月一讲评、一年一考核,作为年度绩效、平安建设、文明创建、无上访村建设等奖金分配的重要参考。 坚持问题导向,完善4项制度体系 为完善小区协同制度,破解自治难题,常德积极推进小区组织建设,实行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交叉任职,支持组建社区物管会、社区物业公司,积极参与小区物业管理;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加强小区“人、地、事、物、组织”基础数据建设;推进小区论坛建设,围绕扫黑除恶、街区改造、物业管理、移风易俗等内容,每季度组织居民代表、职能部门、街道干部开展小区论坛,凝聚小区治理共识。 为完善微信链接制度,破解上传下达难题,常德市按照“一户一人入群”原则,建立了1.4万个平安网格微信群,共覆盖群众260万人,并依托腾讯企业政务微信平台,拓展宣传教育、矛盾收集、便民助民等功能应用。强化宣传教育,创新微信群层层推转、会议、直播、居民通知等功能,发布政策法规、政法动态、普法教育、疫情防控等信息362条;加强矛盾收集,通过给居民发送小程序、居民扫码、居民在微信群中@居民助理3种方式,及时收集处理居民信息或诉求矛盾661件;强化便民助民,通过收集表功能,快速完成疫情防控、摩托车管理、防溺水、医保社保等情况线上收集524条。 为完善吹哨报到制度,破解矛盾化解难题,常德依托平安常德580App,建立580留言和村社问题直报功能模块,重点解决民生诉求、矛盾纠纷、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问题,形成“网格吹哨、平台流转、部门报到”的矛盾问题处理机制,共排查化解矛盾521件,调处成功率达97.5%,确保小矛盾不出网格、大矛盾不出乡街。 为完善数据赋能制度,破解减负难题,常德强化数据共享,整合74个部门基础数据、29个部门平安建设业务数据70多亿条,打通信息壁垒,减轻基层数据录入负担;强化数据驱动,市政府出台《常德市建立及时有效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三项制度”实施方案》,将民生诉求、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范畴,建立排查率、办理率、满意率等数据指标,督导压实部门单位责任,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强化指数调度,依托社会治理指数系统,全面推进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四个取消”:即取消专门资料台账、取消阵地建设制度上墙、取消实地检查考评、取消不合理考核指标,切实让基层干部能够集中精力,扎扎实实抓好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