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人大视窗
13 5/13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理论必然、实践必然
· 认真践行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 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热潮
· 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理论必然、实践必然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三个基本问题

( 2021-11-0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黄朝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回答了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理论必然、实践必然。
  一、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这个答案,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民族长期领先于世界。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列强入侵和封建王朝腐败无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需要一种全新政治制度改变山河破碎、积贫积弱的国家,挽救生活在苦难和屈辱中的人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实践。土地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实行以“三三制”为原则的参议会制度。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中国现在可以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政权组织形式开始由参议会向人民代表会议过渡。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明确提出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中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和比选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中国革命胜利之后,当然要建立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权。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必然:坚持和完善什么样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之所以我们在这一制度上从未迟疑、从不摇摆,根本在于这一制度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回答了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了实践变化面临的新挑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是党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党的科学理论的引领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确保了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正确方向和有效运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实现了新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六个必须坚持”,精辟概括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原则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运用,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竞争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的重要制度载体,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在我国,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正是这一系列重要的制度理论创新成果,使人大制度从理论和实践上超越了其他一切民主制度,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制度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根本”是事物带有“根基”“本质”的规定性,不能轻易改变、不能轻易动摇。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要切实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人大制度理论创新,有效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有效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
  三、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必然: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个好制度,从根本上讲,是这一制度维护了人民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在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巨大的制度功效。
  作为上层建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建立开始就适应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人民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团结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运用各种社会资源,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国家机关协调一致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办成办好了许多大事、难事、急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达到了新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而不是要削弱和缩小我们的优势和特点”。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已经基本成熟定型,坚持和完善的重点是把这一制度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超越了西方议会制度,展示了巨大的制度优势,特别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根本上避免了西方民主政治为资本和利益集团的问题。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政治优势,确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重要制度载体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涵是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地区、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都有人大代表,这与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参与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既能反映人民的共同利益,又能兼顾各阶层和各方面的特殊利益,把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体现和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坚定的人民立场、鲜明的人民底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制度机制设计,都是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环节、执行环节、监督落实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都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制度的优势和功效,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彰显。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