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身影
|
|
图①② 张爽在向当事人了解家事诉讼背后的故事。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文/图
张爽,现任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她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在深耕家事审判中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本职工作放到维护辖区家庭和睦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去考虑和把握。今年6月,张爽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家事审判团队改革的先行者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系统开展家事审判改革工作,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成为试点法院之一,张爽所在的家事审判庭承担起了这项任务。 考虑到家事纠纷三分法理、七分人情,伦理、道德、情感因素相融的特点,张爽结合两年来的家事审判经验,不断探索创新,率先尝试组建“3+2”家事特色审判团队,即在普通审判团队一审、一助、一书的基础上,吸纳人民调解员和心理咨询师作为团队成员,诉前、诉中、诉后全流程跟踪化解家事纠纷。 曾经有一对均年近80岁的老人离婚,双方态度坚决,离婚理由却是生活中的琐事,老夫妻俩轮流来找张爽“诉苦”,一来就从60年前相识开始说起。也正是这些琐碎的诉说,让张爽敏感地意识到老夫妻的感情依然还在,她请来团队中的心理咨询师和人民调解员,与双方多年的老战友一起调解,让老两口在法院也能感受到关心和温暖,最终两位老人和好如初。这种柔性的家事案件审理新模式,修复了亲属间的情感裂痕,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 家事审判创新机制的推动者 在专门审理家事案件的6年多里,张爽结案过千件,并以“治家庭的病,解社会的忧”为己任,把百姓的家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来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借助家事特色审判团队结构多元化、团队构建开放性的优势,张爽将全流程调解、心理疏导、判后回访、反家暴联动等工作机制融入审判实践,充分发挥审判实现公平正义、调解促进家庭和睦、疏导缓解抵触情绪的全方位家事审判新模式的作用,以保护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为根本目标,办理的多起案件都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之前,张爽审理过一起特殊的赡养案,一位母亲起诉自己的独生女,要求其支付赡养费,本意也不是想要钱,而是女儿十多年来都将她拒之门外,母亲想见女儿、求助无门,不得已到法院起诉。 如果仅依法审判,对法官来说很简单,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张爽将心理疏导机制引入审判,几次工作后,母亲和女儿终于在家事调解室得以坦诚沟通。这位母亲事后对张爽说:“这个案子你们怎么判我都满意,这是我和女儿这几年唯一一次坐下来好好谈话,女儿终于肯和我沟通了,谢谢你们。” 妇女维权事业的排头兵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家事法官们关注的重点。反家暴法施行之初,张爽就积极参与普法宣传工作,通过参加新闻发布会、担任电台法治节目嘉宾、提供现场法律咨询服务等方式引导公众转变观念,促进妇女群体提高维权意识,使潜在家暴受害者能够采取多种救济途径保护自己。此外,她还通过西城法院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绿色通道”,对多起涉家暴案件的女性受害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 在一位年轻女性李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一案中,经西城区妇联统筹协调,张爽第一时间与受害人谈话并向公安机关调取材料,考虑到受害人情绪不稳定,她多次对受害人进行安抚,并保持24小时手机畅通,使受害人能及时与法官取得联系,缓解其紧张情绪。案件审结后,张爽通过判后回访机制继续与李某保持联络,至今已长达两年,定期了解其生活和心理状况,并向区妇联申请为李某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 张爽说,她将继续和其所在的家事审判团队一道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以“治家庭的病,解社会的忧”为己任,为推动全社会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实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而不懈奋斗。
|
|
法官张爽: 治家庭的病解社会的忧
|
|
|
|
( 2021-10-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
|
图①② 张爽在向当事人了解家事诉讼背后的故事。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文/图
张爽,现任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她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在深耕家事审判中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本职工作放到维护辖区家庭和睦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去考虑和把握。今年6月,张爽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家事审判团队改革的先行者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法院系统开展家事审判改革工作,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成为试点法院之一,张爽所在的家事审判庭承担起了这项任务。 考虑到家事纠纷三分法理、七分人情,伦理、道德、情感因素相融的特点,张爽结合两年来的家事审判经验,不断探索创新,率先尝试组建“3+2”家事特色审判团队,即在普通审判团队一审、一助、一书的基础上,吸纳人民调解员和心理咨询师作为团队成员,诉前、诉中、诉后全流程跟踪化解家事纠纷。 曾经有一对均年近80岁的老人离婚,双方态度坚决,离婚理由却是生活中的琐事,老夫妻俩轮流来找张爽“诉苦”,一来就从60年前相识开始说起。也正是这些琐碎的诉说,让张爽敏感地意识到老夫妻的感情依然还在,她请来团队中的心理咨询师和人民调解员,与双方多年的老战友一起调解,让老两口在法院也能感受到关心和温暖,最终两位老人和好如初。这种柔性的家事案件审理新模式,修复了亲属间的情感裂痕,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 家事审判创新机制的推动者 在专门审理家事案件的6年多里,张爽结案过千件,并以“治家庭的病,解社会的忧”为己任,把百姓的家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来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借助家事特色审判团队结构多元化、团队构建开放性的优势,张爽将全流程调解、心理疏导、判后回访、反家暴联动等工作机制融入审判实践,充分发挥审判实现公平正义、调解促进家庭和睦、疏导缓解抵触情绪的全方位家事审判新模式的作用,以保护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为根本目标,办理的多起案件都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之前,张爽审理过一起特殊的赡养案,一位母亲起诉自己的独生女,要求其支付赡养费,本意也不是想要钱,而是女儿十多年来都将她拒之门外,母亲想见女儿、求助无门,不得已到法院起诉。 如果仅依法审判,对法官来说很简单,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张爽将心理疏导机制引入审判,几次工作后,母亲和女儿终于在家事调解室得以坦诚沟通。这位母亲事后对张爽说:“这个案子你们怎么判我都满意,这是我和女儿这几年唯一一次坐下来好好谈话,女儿终于肯和我沟通了,谢谢你们。” 妇女维权事业的排头兵 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家事法官们关注的重点。反家暴法施行之初,张爽就积极参与普法宣传工作,通过参加新闻发布会、担任电台法治节目嘉宾、提供现场法律咨询服务等方式引导公众转变观念,促进妇女群体提高维权意识,使潜在家暴受害者能够采取多种救济途径保护自己。此外,她还通过西城法院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绿色通道”,对多起涉家暴案件的女性受害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 在一位年轻女性李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一案中,经西城区妇联统筹协调,张爽第一时间与受害人谈话并向公安机关调取材料,考虑到受害人情绪不稳定,她多次对受害人进行安抚,并保持24小时手机畅通,使受害人能及时与法官取得联系,缓解其紧张情绪。案件审结后,张爽通过判后回访机制继续与李某保持联络,至今已长达两年,定期了解其生活和心理状况,并向区妇联申请为李某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 张爽说,她将继续和其所在的家事审判团队一道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以“治家庭的病,解社会的忧”为己任,为推动全社会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实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而不懈奋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