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文化
|
|
音乐无疑又是最私人化的东西。因为无论对音乐表演者,还是对音乐欣赏者而言,音乐都只是与人的“流动的”感性感受相联系着,是“同时对想象和感官说话的”、作用于人类感受和感情的“激情的语言”。它抽离和取消了“空间的绵延”,而仅具有时间——流动的性格与结构。在这里,音乐使“声音好像要把观念内容从物质囚禁中解放出来了”,使心境及其全部情感和情欲在它的声音里得到表现(黑格尔语)。正如德国音乐理论家克劳则所言,音乐可以描写人的性格的崇高、庄严、华贵、英勇、虔诚、德行和欢乐,也可以刻画热恋者的叹息、不幸者的苦痛、盛怒者的威胁、悲伤者的哀痛和悲惨者的请求等。 我国荀子亦谓:“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齐衰之服,哭泣之声,使人之心悲;带甲婴胄,歌于行伍,使人之心伤;姚冶之容,郑、卫之音,使人之心淫;绅端章甫,舞《韶》歌《武》,使人之心庄。”(《荀子·乐论》) 显然,音乐就是人的生命和生命意志及其自由的再现。音乐能够激活人的生命意志、欲望和无限性、永恒的自由理念,诱发出被音乐之内外秩序重重遮蔽和抑制了的个人的原始本能,扩展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在音乐的时间流动中,就可能会存在着社会规制与个性展现、理性的制约与感性的反叛、“神圣的”道德教化与世俗的生活享乐、社会关系秩序与个人之心灵秩序、生活模式的整齐划一与生活态度之多样性变化等之间复杂的矛盾,我们不妨把这一现象称为“音乐的秩序悖论”。 音乐的秩序悖论,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国家法律制度(秩序)所面临的潜在的矛盾和冲突: 一方面,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秩序,像音乐秩序一样,必然要求人们在其世俗的社会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规则,甚至要求人们按照官定的音乐的节律、运动形式、音乐的审美范式来作出一定的行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音乐的秩序和经年累月积淀的“规律”“传统”和“风格”,在人们的心灵中产生的秩序感和无反思的惰性意识,也将成为人们服从法律的心理基础。 另一方面,现实的国家法律制度和秩序,不是、也不可能是对音乐秩序的简单模仿而形成的结果。因为,按照波伊提乌的理论,且不说音乐有“宇宙的音乐”与人类的“应用音乐”之别,而且即使是人类的“应用音乐”,也还有“雅声”的官乐与“俗声”的民乐之分。官乐固然可以成为国家官方法律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民乐却可能成为民间规则(“民间法”)的要素,有时不能融入官方的法律制度体系之中,甚至与后者形成对抗。 (文章摘自舒国滢《在法律的边缘》,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法律与音乐(二)》详见于《法治日报》2021年10月12日9版)
|
|
法律与音乐(三)
|
|
|
|
( 2021-10-1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文化 |
|
音乐无疑又是最私人化的东西。因为无论对音乐表演者,还是对音乐欣赏者而言,音乐都只是与人的“流动的”感性感受相联系着,是“同时对想象和感官说话的”、作用于人类感受和感情的“激情的语言”。它抽离和取消了“空间的绵延”,而仅具有时间——流动的性格与结构。在这里,音乐使“声音好像要把观念内容从物质囚禁中解放出来了”,使心境及其全部情感和情欲在它的声音里得到表现(黑格尔语)。正如德国音乐理论家克劳则所言,音乐可以描写人的性格的崇高、庄严、华贵、英勇、虔诚、德行和欢乐,也可以刻画热恋者的叹息、不幸者的苦痛、盛怒者的威胁、悲伤者的哀痛和悲惨者的请求等。 我国荀子亦谓:“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齐衰之服,哭泣之声,使人之心悲;带甲婴胄,歌于行伍,使人之心伤;姚冶之容,郑、卫之音,使人之心淫;绅端章甫,舞《韶》歌《武》,使人之心庄。”(《荀子·乐论》) 显然,音乐就是人的生命和生命意志及其自由的再现。音乐能够激活人的生命意志、欲望和无限性、永恒的自由理念,诱发出被音乐之内外秩序重重遮蔽和抑制了的个人的原始本能,扩展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在音乐的时间流动中,就可能会存在着社会规制与个性展现、理性的制约与感性的反叛、“神圣的”道德教化与世俗的生活享乐、社会关系秩序与个人之心灵秩序、生活模式的整齐划一与生活态度之多样性变化等之间复杂的矛盾,我们不妨把这一现象称为“音乐的秩序悖论”。 音乐的秩序悖论,从一个侧面也折射出国家法律制度(秩序)所面临的潜在的矛盾和冲突: 一方面,国家的法律制度和秩序,像音乐秩序一样,必然要求人们在其世俗的社会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规则,甚至要求人们按照官定的音乐的节律、运动形式、音乐的审美范式来作出一定的行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音乐的秩序和经年累月积淀的“规律”“传统”和“风格”,在人们的心灵中产生的秩序感和无反思的惰性意识,也将成为人们服从法律的心理基础。 另一方面,现实的国家法律制度和秩序,不是、也不可能是对音乐秩序的简单模仿而形成的结果。因为,按照波伊提乌的理论,且不说音乐有“宇宙的音乐”与人类的“应用音乐”之别,而且即使是人类的“应用音乐”,也还有“雅声”的官乐与“俗声”的民乐之分。官乐固然可以成为国家官方法律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民乐却可能成为民间规则(“民间法”)的要素,有时不能融入官方的法律制度体系之中,甚至与后者形成对抗。 (文章摘自舒国滢《在法律的边缘》,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法律与音乐(二)》详见于《法治日报》2021年10月12日9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