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苑
|
|
□ 马晓炜
处暑,意味着夏之暑热正式结束,自此残暑褪,新凉生。在这个秋意渐浓的美好时节,民间有出游赏云、放河灯、开渔节等祭祖迎秋的习俗,也有煎药茶、吃鸭子、吃秋梨等风俗。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经过了夏日“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煎熬,凉爽的秋使人心旷神怡不说,连胃口也变得大开。然而,“食欲之秋”是不能乱吃的,由于处暑之后,早晚转凉,天气较为干燥,饮食上只有多吃蔬果、多喝水才能够预防秋燥。吃秋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经过春雨的滋养和夏日阳光的照射,梨子已经成熟,若美美咬上一口,真是清甜润喉,妙不可言。 遗憾的是,过去我长期在部队工作,对节气里的许多习俗知之甚少。庆幸的是,自从岳母来帮我们照看孩子后,给补上了这一课,使我对二十四节气背后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岳母没读过书,不识字,但脑子特别好使,是家里的活日历,什么时节种什么庄稼,每个节气有啥习俗,她都如数家珍。刚开始,岳母只知道她老家浙西的一些习俗,后来通过与小区邻居交流,对我故乡的风俗习惯也知道不少。比如,“冬至饺子,夏至面”,这是我老家皖北的饮食习惯。岳母记住后,每年夏至准会给做碗香喷喷的“过水面”,安抚下我想家恋亲的离愁。可以说,逢年遇节她常带来惊喜不断,平常的日子,被演绎得有滋有味。 这不,立秋刚过,岳母迫不及待地打电话提醒岳父,将树上的梨子挑个大的摘下,裹裹严实寄过来,别误了举办“秋梨宴”。“秋梨宴”是女儿取的名字,每年处暑节,岳母都用梨子做些美味佳肴供我们食用。有女儿喜欢吃的梨子红枣银耳羹,也有儿子爱喝的榨梨汁等。 我们劝岳母,梨子随处有卖的,不必麻烦岳父千里迢迢从老家寄,可她认为自家的梨子最好吃、最养人。家里举办“秋梨宴”,岳母时常邀请左邻右舍来家做客,共同分享秋天的丰收喜悦。“秋梨宴”上,岳母还不忘教孩子们唱民谚歌,什么“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处暑田豆白露荞,下种勿迟收成好”…… 平时我没少为老人家点赞,说她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岳母总是笑呵呵地说:“老辈们留下种瓜点豆的节气活,咱啥时都忘不了。”听了岳母的话,我深感汗颜,是啊,老祖宗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我没有很好用心弘扬,而岳母田间地头劳作一辈子,却深谙着节气里的冷暖,并默默为之践行和传承。我想:正是有了众多像岳母一样的华夏儿女,才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委政法委)
|
|
秋梨最养人
|
|
|
|
( 2021-10-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文苑 |
|
□ 马晓炜
处暑,意味着夏之暑热正式结束,自此残暑褪,新凉生。在这个秋意渐浓的美好时节,民间有出游赏云、放河灯、开渔节等祭祖迎秋的习俗,也有煎药茶、吃鸭子、吃秋梨等风俗。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经过了夏日“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煎熬,凉爽的秋使人心旷神怡不说,连胃口也变得大开。然而,“食欲之秋”是不能乱吃的,由于处暑之后,早晚转凉,天气较为干燥,饮食上只有多吃蔬果、多喝水才能够预防秋燥。吃秋梨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经过春雨的滋养和夏日阳光的照射,梨子已经成熟,若美美咬上一口,真是清甜润喉,妙不可言。 遗憾的是,过去我长期在部队工作,对节气里的许多习俗知之甚少。庆幸的是,自从岳母来帮我们照看孩子后,给补上了这一课,使我对二十四节气背后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 岳母没读过书,不识字,但脑子特别好使,是家里的活日历,什么时节种什么庄稼,每个节气有啥习俗,她都如数家珍。刚开始,岳母只知道她老家浙西的一些习俗,后来通过与小区邻居交流,对我故乡的风俗习惯也知道不少。比如,“冬至饺子,夏至面”,这是我老家皖北的饮食习惯。岳母记住后,每年夏至准会给做碗香喷喷的“过水面”,安抚下我想家恋亲的离愁。可以说,逢年遇节她常带来惊喜不断,平常的日子,被演绎得有滋有味。 这不,立秋刚过,岳母迫不及待地打电话提醒岳父,将树上的梨子挑个大的摘下,裹裹严实寄过来,别误了举办“秋梨宴”。“秋梨宴”是女儿取的名字,每年处暑节,岳母都用梨子做些美味佳肴供我们食用。有女儿喜欢吃的梨子红枣银耳羹,也有儿子爱喝的榨梨汁等。 我们劝岳母,梨子随处有卖的,不必麻烦岳父千里迢迢从老家寄,可她认为自家的梨子最好吃、最养人。家里举办“秋梨宴”,岳母时常邀请左邻右舍来家做客,共同分享秋天的丰收喜悦。“秋梨宴”上,岳母还不忘教孩子们唱民谚歌,什么“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处暑田豆白露荞,下种勿迟收成好”…… 平时我没少为老人家点赞,说她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岳母总是笑呵呵地说:“老辈们留下种瓜点豆的节气活,咱啥时都忘不了。”听了岳母的话,我深感汗颜,是啊,老祖宗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我没有很好用心弘扬,而岳母田间地头劳作一辈子,却深谙着节气里的冷暖,并默默为之践行和传承。我想:正是有了众多像岳母一样的华夏儿女,才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委政法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