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平安中国·身影
8 4/8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七旬“老谭”调解成功率99%以上
· 司法所长时江勇“沉浸式”普法处处有心思
· 检察官龙云守护公益“最执着”

司法所长时江勇“沉浸式”普法处处有心思

( 2021-08-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图为时江勇正在整理矛盾纠纷调解案例档案。
  图为时江勇(左一)在司法所门前与辖区群众交谈。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古雪丽 于海城

  时江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司法局巴仁司法所所长,巴仁乡的百姓遇到难解的纠纷,习惯找他“把脉”。
  “急性子”的时江勇将司法所的各项工作捋得井井有条。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来到巴仁司法所,走进大门,就发现不大的院落处处藏着“心思”:小到角落的石头,大到一整面墙,无处不展示出浓厚的法治氛围。
  “这些宣传架、路灯、桌子、椅子都是我与司法协理员一起设计的,墙面和石头上的文字以及手绘图案是我自己制作的。”时江勇告诉记者。
  2013年8月,时江勇调入叶城县司法局,两年后,任巴仁司法所所长。目前,该所有33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大家在时江勇的带领下,走村入户,开展普法活动和法治宣讲,脚步踏遍全乡12个行政村,万余名村民受益。
  为提升法治宣传效果,时江勇从阵地建设入手,将法律法规通俗化,制作图文并茂的展板,上墙、上架,前来办事的群众都会驻足观看。
  除了前院,司法所的后院也大有“乾坤”。时江勇介绍,这里原是一块荒地,乡党委将此处批给司法所使用,他带领有电焊、木工技能的同事,历时半年多,将巴仁乡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打造完成。
  “基地免费开放,吸引不少周边村民前来参观,为我们的法治宣传奠定了群众基础。”谈起这些,时江勇言语中满是自豪。
  只要有群众来,时江勇都会亲自带着大家观摩、学习。如今,法治教育基地已成为当地百姓最爱的“打卡地”之一。
  2019年至2020年间,时江勇独立调解案件440余起,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时江勇直言,最初处理纠纷时,他深感自己专业知识欠缺。后来,他恶补法律知识,遇到难题时,便虚心请教有经验的司法干警、普法人员、律师等。勤学的他很快将人民调解工作干得得心应手。
  多年来,时江勇总结出一条重要经验:只要做到对人民群众够热心,调处纠纷够耐心,办起事来够细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纠纷。
  2019年初,宁某从乌鲁木齐市到巴仁乡开设工厂,从事农产品加工。因经验不足、管理不善,一年后,工厂倒闭。谁知,宁某玩起了“失踪”,村民的十几万元原料款和劳务费一时没了着落。
  2020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七八十名村民冒雨到司法所求助时江勇。
  “你们先回去,我肯定想办法解决。”时江勇立下“军令状”,村民们带着希望离开。
  几经周折,时江勇终于找到宁某。“办工厂赔了不少钱,我也正犯难呢。”宁某说。
  “我同情你的遭遇,但村民就指望这些钱过日子,还是想想办法吧。”见宁某不言语,时江勇又说,“你跟村民是签了协议的,如果走法律程序……”一番劝说,宁某答应在一周之内筹钱还账。
  几天后,时江勇通知被欠款的村民到司法所领钱,纠纷圆满化解。
  2020年5月,巴仁乡各村相继成立人民调解组织,当地村级人民调解工作正在走入正轨。在时江勇的带领下,巴仁乡逐步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各项制度,规范了村级人民调解工作流程,调解质量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2020年12月,时江勇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