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治理
|
|
◆ 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 ◆ 整合优势资源靶向发力 ◆ 从单打独斗到共治共享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陕西省安康市北依秦岭,南靠巴山。“十二五”以来,这里近百万群众“挪穷窝、改穷业、拔穷根”,搬迁至1364个易地搬迁安置区,过上小康生活。 然而,家园搬迁不是简单的空间位移。农民进城、村民上楼、转工转居,以此形成的新社区该如何管理? 统筹各类资源,凝聚治理合力,正是破题关键一招。 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引领下,安康市充分发挥党建优势,先后对1000户以上的安置区建立64个党组织,以村(社区)为单位,搭建“积极分子+红袖章”“社会贤达+调解员”“乡贤能人+爱心者”等基层社会治理平台,会聚1.5万余名网格员、3万余名“红袖章”、2万余名“五老”人员力量,培育160余个“民间品牌调解室”,创新“家家帮”“挨户防”等自治实践,实现了“小事不出楼宇、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层级治理目标。 自2019年12月中央政法委全面启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来,与安康市类似的创新实践争先涌现、百花齐放,一项项示范经验从“盆景”巧变“风景”,各地风险洞察、防控、化解、治本、转化能力稳步提高,以市域之治助推夯实中国之治的坚实基础。 精准施策定点攻坚 “天成熙园二期小区9号楼一单元空调水管漏水,请物业工作人员尽快修复……”日前,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东环街道天成熙园二期小区居民尹先生拍下“空调水管漏水”照片,配上文字说明,通过“136民意快递”微信小程序,上传到新华区“136”智慧网格管理体系的系统当中。 消息迅速反馈至物业,两小时后,空调水管修复完毕。“没想到问题这么快解决了,必须为‘136民意快递’微信小程序点赞!” 让尹先生赞不绝口的小程序,是新华区利用“互联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出的“136”智慧网格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今年以来,新华区突出区域特色,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探索构建“136”智慧网格管理体系,实现民情事项线上“下—接—派—验—评”的订单式管理、快递式流转。 市域层面具有信息速判、靶向治理、精准施策的天然优势。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引领下,一座座市域“前线指挥部”运筹画策,一个个基层“前沿战斗堡垒”定点攻坚。 步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指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指挥大屏。乌海市打造市域社会治理“云”平台,将群众各类诉求细化为12大类177小类,逐一明确责任部门、处置时限,实现社会治理案事件受理、立案、派遣、督办、考核、分析闭环式处置,群众诉求流转最快仅需3分钟。 目前,乌海市市域社会治理“云”平台已覆盖全市3个区、20个镇(街道)、83个村(社区)、289家行政事业单位,链接共享相关成员单位平台系统39个,有效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市域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共用。 对于许多城市的双职工家庭来说,“下午4点”不单是一个时刻,更意味着一个绕不开的难题——“放学了,谁能来接我?”孩子简单的一问,让家长颇费脑筋。 福建省厦门市委政法委联合市教育局等部门,以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责任制为抓手,陆续出台《关于深化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通知》等规范要求,把责任单位“联”起来,让学校社会“合”起来,开展“平安护校”专项行动,逐步形成了以综治副校长为“圆心”,以家、校、社、警为“外延”的校园共治“朋友圈”。2020年1月以来,厦门市共开展各类安全教育讲座6253余场次,督促整改安全隐患592处,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集中资源汇聚合力 实践证明,市域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解决重大矛盾风险的资源力量和统筹能力,是防止风险外溢扩散上行的重要关口。 一年多来,各地深化探索市域运行规律,整合优势资源,科学制定试点“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积极推进实践探索,重大风险矛盾化解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湖北武汉,4629个小区单独组建党组织,完善“社区党组织—小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组织架构,选准配齐2.4万名楼栋党小组组长,打造2319个小区党群服务驿站,统筹引导各方力量有序参与小区治理。探索市场物业“红色化”路径,市区全覆盖成立16个物业行业党委,建设48个物业行业基层党组织示范点,组织市场化物业企业结对帮扶自管物业小区。 在浙江余姚,综合执法、自然资源和规划、卫生监督、市场监管、司法、生态环境等6家执法部门统一实行派出机构“市属、镇管、镇用”,赋予所在乡镇(街道)指挥协调、考核奖惩、人事建议等权力,并实施联合执法管理模式。通过对部门派驻人员管理属地化、考核一体化、使用一线化,把基层执法管理力量从部门掣肘中解脱出来,真正将问题解决在辖区内,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新疆克拉玛依,1836个“全要素网格”融合人、地、事、物、组织、网络为一体,吸纳全市3400余个党组织、4.2万名党员到网格报到,基层组织战斗力日益增强。推广75件“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办结时间压缩71%。试点打造2个区(县)级“枫桥式”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提供丰富多样的解纷服务“菜单”,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共建共享长效常治 “干了四天装卸,老板说没满一个月不给工钱”。前不久,一位装卸工红着眼睛找到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赤山渔港“三官三师”工作室,值班的“社工师”于业强了解情况后,多次与涉事公司沟通,最终帮助工人讨回劳动报酬。 “渔业劳务人员流动性大,劳务关系相对复杂。曾经有的‘船老大’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诿扯皮,不按时给工人报酬。现在有了警官、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三官三师’服务团队,已帮助解决类似纠纷40多起,海上渔业从业人员的心总算踏实了。”于业强说。 荣成市政法机关以涉海矛盾纠纷“集中地”为切入点,创新开展“三官三师”进渔港工作,为渔业生产第一线排纠纷、解难题。 从“单打独斗”到共治共享,一年间,各地推动部门间优势互补,盘活有效资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治“同心圆”逐步形成。 贵州省贵阳市构建党委政府引领治理、社会力量协同治理、基层群众民主治理体系,探索“五级联建”自治架构,压实“五长联管”自治责任,建立市县两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全市登记备案社会组织达4000多个,持证社会工作者1500余人,涌现了“阳光妈妈”“爱心妈妈”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公益组织。 甘肃省酒泉市通过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等资源力量,逐步形成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互联、互动、互补”的治理方式,登记备案各类社会组织150余家,围绕社区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引进服务项目,为独居、空巢、残疾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对刑满释放、社区矫正等人员及亲属开展困难帮扶、心理疏导,营造了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 积石成山,溪水积渊。 各地通过高效整合各类社会力量,打造了社会组织、辖区单位、社会力量共商区域发展、共抓社区治理、共同服务群众的联动互动格局,盘活一市一地治理力量,汇聚国家长治久安的磅礴力量。
|
各地统筹资源凝聚治理合力巧破题
|
以市域之治夯实中国之治坚实基础
|
|
|
|
( 2021-08-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社会治理 |
|
◆ 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 ◆ 整合优势资源靶向发力 ◆ 从单打独斗到共治共享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陕西省安康市北依秦岭,南靠巴山。“十二五”以来,这里近百万群众“挪穷窝、改穷业、拔穷根”,搬迁至1364个易地搬迁安置区,过上小康生活。 然而,家园搬迁不是简单的空间位移。农民进城、村民上楼、转工转居,以此形成的新社区该如何管理? 统筹各类资源,凝聚治理合力,正是破题关键一招。 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引领下,安康市充分发挥党建优势,先后对1000户以上的安置区建立64个党组织,以村(社区)为单位,搭建“积极分子+红袖章”“社会贤达+调解员”“乡贤能人+爱心者”等基层社会治理平台,会聚1.5万余名网格员、3万余名“红袖章”、2万余名“五老”人员力量,培育160余个“民间品牌调解室”,创新“家家帮”“挨户防”等自治实践,实现了“小事不出楼宇、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层级治理目标。 自2019年12月中央政法委全面启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来,与安康市类似的创新实践争先涌现、百花齐放,一项项示范经验从“盆景”巧变“风景”,各地风险洞察、防控、化解、治本、转化能力稳步提高,以市域之治助推夯实中国之治的坚实基础。 精准施策定点攻坚 “天成熙园二期小区9号楼一单元空调水管漏水,请物业工作人员尽快修复……”日前,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东环街道天成熙园二期小区居民尹先生拍下“空调水管漏水”照片,配上文字说明,通过“136民意快递”微信小程序,上传到新华区“136”智慧网格管理体系的系统当中。 消息迅速反馈至物业,两小时后,空调水管修复完毕。“没想到问题这么快解决了,必须为‘136民意快递’微信小程序点赞!” 让尹先生赞不绝口的小程序,是新华区利用“互联网+”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出的“136”智慧网格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今年以来,新华区突出区域特色,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探索构建“136”智慧网格管理体系,实现民情事项线上“下—接—派—验—评”的订单式管理、快递式流转。 市域层面具有信息速判、靶向治理、精准施策的天然优势。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引领下,一座座市域“前线指挥部”运筹画策,一个个基层“前沿战斗堡垒”定点攻坚。 步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市域社会治理中心指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指挥大屏。乌海市打造市域社会治理“云”平台,将群众各类诉求细化为12大类177小类,逐一明确责任部门、处置时限,实现社会治理案事件受理、立案、派遣、督办、考核、分析闭环式处置,群众诉求流转最快仅需3分钟。 目前,乌海市市域社会治理“云”平台已覆盖全市3个区、20个镇(街道)、83个村(社区)、289家行政事业单位,链接共享相关成员单位平台系统39个,有效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市域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共用。 对于许多城市的双职工家庭来说,“下午4点”不单是一个时刻,更意味着一个绕不开的难题——“放学了,谁能来接我?”孩子简单的一问,让家长颇费脑筋。 福建省厦门市委政法委联合市教育局等部门,以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责任制为抓手,陆续出台《关于深化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通知》等规范要求,把责任单位“联”起来,让学校社会“合”起来,开展“平安护校”专项行动,逐步形成了以综治副校长为“圆心”,以家、校、社、警为“外延”的校园共治“朋友圈”。2020年1月以来,厦门市共开展各类安全教育讲座6253余场次,督促整改安全隐患592处,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集中资源汇聚合力 实践证明,市域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解决重大矛盾风险的资源力量和统筹能力,是防止风险外溢扩散上行的重要关口。 一年多来,各地深化探索市域运行规律,整合优势资源,科学制定试点“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积极推进实践探索,重大风险矛盾化解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湖北武汉,4629个小区单独组建党组织,完善“社区党组织—小区党组织—楼栋党小组”组织架构,选准配齐2.4万名楼栋党小组组长,打造2319个小区党群服务驿站,统筹引导各方力量有序参与小区治理。探索市场物业“红色化”路径,市区全覆盖成立16个物业行业党委,建设48个物业行业基层党组织示范点,组织市场化物业企业结对帮扶自管物业小区。 在浙江余姚,综合执法、自然资源和规划、卫生监督、市场监管、司法、生态环境等6家执法部门统一实行派出机构“市属、镇管、镇用”,赋予所在乡镇(街道)指挥协调、考核奖惩、人事建议等权力,并实施联合执法管理模式。通过对部门派驻人员管理属地化、考核一体化、使用一线化,把基层执法管理力量从部门掣肘中解脱出来,真正将问题解决在辖区内,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新疆克拉玛依,1836个“全要素网格”融合人、地、事、物、组织、网络为一体,吸纳全市3400余个党组织、4.2万名党员到网格报到,基层组织战斗力日益增强。推广75件“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办结时间压缩71%。试点打造2个区(县)级“枫桥式”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提供丰富多样的解纷服务“菜单”,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共建共享长效常治 “干了四天装卸,老板说没满一个月不给工钱”。前不久,一位装卸工红着眼睛找到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赤山渔港“三官三师”工作室,值班的“社工师”于业强了解情况后,多次与涉事公司沟通,最终帮助工人讨回劳动报酬。 “渔业劳务人员流动性大,劳务关系相对复杂。曾经有的‘船老大’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诿扯皮,不按时给工人报酬。现在有了警官、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三官三师’服务团队,已帮助解决类似纠纷40多起,海上渔业从业人员的心总算踏实了。”于业强说。 荣成市政法机关以涉海矛盾纠纷“集中地”为切入点,创新开展“三官三师”进渔港工作,为渔业生产第一线排纠纷、解难题。 从“单打独斗”到共治共享,一年间,各地推动部门间优势互补,盘活有效资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治“同心圆”逐步形成。 贵州省贵阳市构建党委政府引领治理、社会力量协同治理、基层群众民主治理体系,探索“五级联建”自治架构,压实“五长联管”自治责任,建立市县两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全市登记备案社会组织达4000多个,持证社会工作者1500余人,涌现了“阳光妈妈”“爱心妈妈”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公益组织。 甘肃省酒泉市通过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等资源力量,逐步形成政府与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互联、互动、互补”的治理方式,登记备案各类社会组织150余家,围绕社区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引进服务项目,为独居、空巢、残疾老人提供养老服务,对刑满释放、社区矫正等人员及亲属开展困难帮扶、心理疏导,营造了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 积石成山,溪水积渊。 各地通过高效整合各类社会力量,打造了社会组织、辖区单位、社会力量共商区域发展、共抓社区治理、共同服务群众的联动互动格局,盘活一市一地治理力量,汇聚国家长治久安的磅礴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