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13 8/13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服务窗口通办 网络平台便民
· “做学问就要事不避难”
· 北京冬残奥会倒计时两百天活动举办
· 打通税收服务冬奥“最后一厘米”
· 北京健康宝提供近79亿次查询
· 捣毁走私团伙33个抓获嫌疑人854人
· 阜宁“三包三落实”化解积案
· 宁波高桥努力创建国家级枫桥式派出所
· 图片新闻

“做学问就要事不避难”
记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雷菁

( 2021-08-1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陈丽平
□ 本报见习记者 韩 潇

  “三尺讲台为人师,一腔热血育英才”,这句话形容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教授雷菁最为合适。
  30年前,硕士毕业留校的雷菁第一次走上讲台,忐忑不安的她心里只想着“一定要把课上好”;30年后,讲台上的她镇定自若,即使授课内容已倒背如流,心里还想着“如何把课上得更好”。
  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获得者,全军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先后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项,校级成果奖及优秀奖10余项,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多年来,雷菁获得众多荣誉。
尽心竭力
  1994年,雷菁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留校,开始接触《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课程教学。为了把课上好,她整整听了一年的相关课程,琢磨每个教员的风格,揣摩如何融合自身特色。1995年,她开始与教授唐朝京合上这门课。一年之后,唐教授就放心让她独立上课。
  老教研室主任曾说,“雷菁只要一有课,头一天肯定不干别的事”;雷菁则说,自己笨就要比别人多付出一些。每次上课前,她都躲起来一心一意备课,板书怎么写,知识点要靠哪句话“抖出包袱”,都想得一清二楚。
  从任课教员到课程负责人,从开设实验课、出版教材、开展网络教学到尝试双语教学,十多年来,雷菁带领教学团队一直走在教改前沿。2010年,《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获评国家精品课程。国内某高校一名知名老教授认真浏览课程网站后留言:这门课程的建设成果令人敬佩,特别是十几年延续至今的教案、试卷、学生评价等珍贵资料,能清晰地感受到主讲教师十几年如一日,扎扎实实提高授课质量的高度责任感。
  作为教学团队负责人,雷菁对团队及成员倾注心血指导,她使用国外最新的教学方法“微格法”,根据教员的特点将团队分成不同小组,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在她的言传身教和悉心指导下,团队成长迅速,一名青年教师获得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一名获湖南省优秀实验教师称号,一人入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多名主讲教师在学校课程授课质量评价中被评为优秀。
  雷菁常说:“作为军中红烛,我们就是要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为部队培育人才尽心竭力,只有这样,才不负身上的戎装和肩扛的使命。”
因材施教
  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宋朝思想家、教育家和诗人朱熹的这番话,雷菁深以为然。在她看来,每一块“顽石”都能通过雕琢成为“美玉”。
  苏凯峰是一名边防部队的基层干部,2007年作为优秀基层干部被选派到国防科技大学学习,心理压力巨大。雷菁知道后,找苏凯峰谈心:“你们在边关缺氧不缺精神,希望你在学习中也能吃苦耐劳、坚韧不拔。”
  在雷菁的悉心帮助下,苏凯峰以优异成绩毕业。他选择回到昆仑雪域高原,先后参加10多次边境维权、反恐维稳行动,荣立三等功4次。
  学生鲁信金对雷菁印象深刻。她说:“雷老师不仅以科学求实的学术思想影响我,更注重言传身教。”
  鲁信金刚到课题组时不适应军校生活,雷菁根据鲁信金的特点,鼓励她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文体活动,帮她拓宽视野、综合发展。
  现在鲁信金已经成为博士研究生,在雷菁的指导下发表SCI论文数篇,获得多项数学建模竞赛奖项。
  学生赖恪对自己的英文能力充满信心,完成第一篇英语论文交给雷菁后,他发现论文被老师进行了密密麻麻的修改,每一页都留下建议。除此之外,雷菁还邀请团队相关老师帮他完善论文。
  在雷菁的耐心指导下,赖恪一年多时间连续发表5篇SCI论文,其中两篇开创领域内首次,获得审稿人和同行高度肯定。
  繁重的教学之余,雷菁承担了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开设不同门类的5000多名本科生和100名研究生的“通信理论与技术”系列实验课程,约计3000学时。
  30年来,雷菁的学生中,有全国百优博士论文获得者、提名者,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有成长为一线部队备战打赢的标兵、科技创新的尖兵,在北斗导航、战略预警等重大任务和世博会、亚信峰会、国庆大阅兵等重大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
潜心科研
  “做学问就要事不避难。”对于科研工作,雷菁从不胆怯,迎难而上是她的乐趣。
  2016年12月底,为获取新研制的某设备性能,雷菁与课题组辗转来到河南一个偏远的基地。基地的试验外场在山上,车辆无法通行,设备全靠肩扛手提。这种体力活,雷菁从不缺席。
  因试验需要,每天的测试工作直至深夜。野外夜晚没有取暖设备,寒冷彻骨。由于试验场女同志少,上厕所不方便,雷菁在山上工作时不敢多喝水,饥饿寒冷、口干舌燥。尽管如此,年近50岁的雷菁依然坚守一线。
  蹲在第一线试验、掌握第一手数据,是雷菁多年来的习惯。在雷菁的感召下,课题组圆满完成了试验及调研任务。
  雷菁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夯实学科专业基础,突出大作业、研究报告在考核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她创造性地构建“三横一纵”通信专业课程体系,提出“1+3”模式学员创新实践能力全过程培养新理念。同时,主讲5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和10多门实验课指导,年均授课200学时以上,授课质量长期保持优秀。
  作为团队负责人,雷菁承担了8项学校级、两项省级教改课题以及两项国家级教改课题研究。她带领的教学团队中,多名成员获全国、湖南省、学校教学比赛一等奖。
  雷菁编著教材7部,其中《信息论与编码基础》被十多所院校选作参考教材,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十二五”规划教材;《通信系统课程设计》网络课程获第11届全军电教教材一等奖;《通信原理》网络课程获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高教组一等奖;《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及实验教程》被列入普通高校教育电子通信类国家级特色专业系列规划教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