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法治日报》《法制日报》《中国法制报》……光影在指尖滑动,一张张铅字版面在数字平台上浮现,最终屏幕定格在1989年刊登的一篇报告文学《奉献》上。 这篇文章署名陈友。在数字平台上翻看《法治日报》的正是陈友。他是全国公安文联美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艺术委员、中国公安警友书画社社长。 不久前,陈友到法制日报社参加“书·法”系列活动,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条,撰写了民法典第九百六十条。活动之余,陈友和老朋友们重温携手同行的难忘时光,祝贺《法治日报》创刊41周年。 陈友是《法治日报》的老朋友,曾任北京市公安局多个部门主要领导。 往事历历在目。陈友告诉记者,41年前,当中国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时,法制建设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迫切需要。伴随着改革的春风,《法治日报》的前身《中国法制报》创刊。这是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法制报》成为政法战线舆论宣传的喉舌,成为全国政法系统从事宣传工作同志们的“主战场”。 “当时宣传载体很少,《中国法制报》在人们心中是神圣的。在这里发一篇稿子,哪怕是‘豆腐块’,都很兴奋。”陈友说,当时正从事宣传工作的他,为北京多家报纸写通讯、发消息,撰写歌颂政法干警依法办事、为民服务的文章,而登上《中国法制报》是最高兴的事。他的作品《奉献》歌颂的是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分局侦查员、全国公安二级英模肖东利的妻子。为了支持爱人的工作,她全身心地担负起照顾老人、养育孩子的繁重家务,并在工作中表现优异。 陈友说,那个时候,国家开始制定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有关法律制度,并在全社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一时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民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拥护。可以说,为弘扬法制建设的主旋律,宣传法制建设正能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法制报》功不可没。 陈友始终关注法制日报社的发展。2020年8月1日,《法制日报》更名为《法治日报》,他点赞。在陈友看来,从静态的“制”到动态的“治”,一字之别,更准确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让良法善治的图景更加清晰、途径更加明确,投射出我国法制建设的伟大进程。 “《法治日报》一直是我不可或缺的‘伙伴’。我和报社很多编辑记者也是文友。”陈友说,作为中央政法委机关报和中央新闻媒体,《法治日报》报道内容立体丰富,其中包括党和国家政法领域的重大工作部署的报道、解读,针对涉法热点问题追踪报道、以案释法等。通过阅读《法治日报》,不仅能学到法学基础知识,还能学到政法战线的经验创新和研究成果。对于广大法律工作者来说,《法治日报》真正起到了明确方向、鼓舞斗志、提高本领、解疑释惑的作用。 “我这次到报社参观,看到《法治日报》不断发展壮大,十分高兴。”陈友告诉年轻的编辑记者,《法治日报》从最初的四开周报逐步发展成为集“报、网、端、微、屏”于一体门类齐备的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党在全面依法治国领域和政法战线的主要喉舌、党和国家在民主法治建设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并朝着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新型主流法治传媒集团的目标迈进,一路走来十分不易,需要传承,更需要每一位编辑记者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她! 已经退休的陈友,仍然心系法治。只不过他换了一个频道、换了一种方式。他现在主要是用书画艺术来表现生活、宣传法治。 陈友在书画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他的书法诸体兼备,更善榜书和行草,国画崇尚水墨,酷爱写意。他的作品被多家单位收藏。党的十九大以来,陈友深入机关院校开展“坚定文化自信”公益讲座,用正气蓬勃的传统文化引领书画航向。 民法典颁布后,法制日报社组织发动全国的知名书法家逐条书写民法典,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书法家的广泛支持。陈友认为,这项活动从根本上讲,既是在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又是弘扬传统文化,是法治思想和书法艺术的完美结合。 适逢《法治日报》创刊41周年,陈友寄语《法治日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青春,当好全面依法治国宣传工作引领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法治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贡献,创造宣传思想工作和法治建设新辉煌。
|
在《法治日报》创刊四十一周年之际一位老读者深情寄语
|
当好全面依法治国宣传工作引领者
|
|
|
|
( 2021-08-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法治日报》《法制日报》《中国法制报》……光影在指尖滑动,一张张铅字版面在数字平台上浮现,最终屏幕定格在1989年刊登的一篇报告文学《奉献》上。 这篇文章署名陈友。在数字平台上翻看《法治日报》的正是陈友。他是全国公安文联美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书画院艺术委员、中国公安警友书画社社长。 不久前,陈友到法制日报社参加“书·法”系列活动,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条,撰写了民法典第九百六十条。活动之余,陈友和老朋友们重温携手同行的难忘时光,祝贺《法治日报》创刊41周年。 陈友是《法治日报》的老朋友,曾任北京市公安局多个部门主要领导。 往事历历在目。陈友告诉记者,41年前,当中国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时,法制建设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迫切需要。伴随着改革的春风,《法治日报》的前身《中国法制报》创刊。这是我国加强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法制报》成为政法战线舆论宣传的喉舌,成为全国政法系统从事宣传工作同志们的“主战场”。 “当时宣传载体很少,《中国法制报》在人们心中是神圣的。在这里发一篇稿子,哪怕是‘豆腐块’,都很兴奋。”陈友说,当时正从事宣传工作的他,为北京多家报纸写通讯、发消息,撰写歌颂政法干警依法办事、为民服务的文章,而登上《中国法制报》是最高兴的事。他的作品《奉献》歌颂的是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分局侦查员、全国公安二级英模肖东利的妻子。为了支持爱人的工作,她全身心地担负起照顾老人、养育孩子的繁重家务,并在工作中表现优异。 陈友说,那个时候,国家开始制定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和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有关法律制度,并在全社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一时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民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拥护。可以说,为弘扬法制建设的主旋律,宣传法制建设正能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法制报》功不可没。 陈友始终关注法制日报社的发展。2020年8月1日,《法制日报》更名为《法治日报》,他点赞。在陈友看来,从静态的“制”到动态的“治”,一字之别,更准确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让良法善治的图景更加清晰、途径更加明确,投射出我国法制建设的伟大进程。 “《法治日报》一直是我不可或缺的‘伙伴’。我和报社很多编辑记者也是文友。”陈友说,作为中央政法委机关报和中央新闻媒体,《法治日报》报道内容立体丰富,其中包括党和国家政法领域的重大工作部署的报道、解读,针对涉法热点问题追踪报道、以案释法等。通过阅读《法治日报》,不仅能学到法学基础知识,还能学到政法战线的经验创新和研究成果。对于广大法律工作者来说,《法治日报》真正起到了明确方向、鼓舞斗志、提高本领、解疑释惑的作用。 “我这次到报社参观,看到《法治日报》不断发展壮大,十分高兴。”陈友告诉年轻的编辑记者,《法治日报》从最初的四开周报逐步发展成为集“报、网、端、微、屏”于一体门类齐备的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党在全面依法治国领域和政法战线的主要喉舌、党和国家在民主法治建设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并朝着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新型主流法治传媒集团的目标迈进,一路走来十分不易,需要传承,更需要每一位编辑记者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她! 已经退休的陈友,仍然心系法治。只不过他换了一个频道、换了一种方式。他现在主要是用书画艺术来表现生活、宣传法治。 陈友在书画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他的书法诸体兼备,更善榜书和行草,国画崇尚水墨,酷爱写意。他的作品被多家单位收藏。党的十九大以来,陈友深入机关院校开展“坚定文化自信”公益讲座,用正气蓬勃的传统文化引领书画航向。 民法典颁布后,法制日报社组织发动全国的知名书法家逐条书写民法典,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书法家的广泛支持。陈友认为,这项活动从根本上讲,既是在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又是弘扬传统文化,是法治思想和书法艺术的完美结合。 适逢《法治日报》创刊41周年,陈友寄语《法治日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青春,当好全面依法治国宣传工作引领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法治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贡献,创造宣传思想工作和法治建设新辉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