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文化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九旬老党员由军从警的毕生承诺
·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廿六讲》
·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 《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导读版)》序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
配套司法解释对应及新旧对照》
· 《叛逆者》

《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导读版)》序

( 2021-07-2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文化
  内容简介:
  《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导读版)》曾经于2003年出版过,当时书名为《重点讲义民事诉讼法》。再次出版,译者张卫平在每一章前面加了导读,全书新增导读共计1万余字。本书出版后在国内引起热烈反响,成为国内民事诉讼法学界的必备工具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本书作为一本不可多得的民诉经典译著,被纳入天下博观译丛。

  □ 张卫平

  《民事诉讼法重点讲义(导读版)》是高桥宏志教授民事诉讼理论研究之大成,也是他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顶峰。在他之后,日本民事诉讼法学界所讨论的绝大多数问题都无法绕开他的相关理论阐述。高桥教授的理论观点常常被日本学术界后辈称为“高桥说”。
  2007年,法律出版社出版了本书的第一个译本(《重点讲义民事诉讼法》)。正是基于本书对于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重要价值,所以我们翻译并积极推荐这本书。本书出版之后,对于我国学术界认识、借鉴日本民事诉讼制度和理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在本书中文版出版之后十余年里,我注意到,人们在阅读本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认识和理解上的障碍,阅读和理解往往不得要领,甚至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这必然会对我们准确地认识、理解和借鉴日本民事诉讼制度和理论,尤其是民事诉讼法的原理产生消极影响。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因为在诉讼制度、概念内涵方面,日本与我国存在诸多差异,导致读者容易简单地从我们既有的含义上去理解。例如,关于诉讼要件与案件受理、裁判的关系。如此一来,就容易在理解上出现偏差。因此,我在导读中特别强调要注意制度和概念含义上的差异,避免被概念的文字所左右。
  其二,没有充分注意相关观点在制度和理论上的语境。特定的制度和理论都有其相应的语境。日本民事诉讼制度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及理论在语境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阅读和理解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差异。其中包括司法制度、诉讼价值追求、法治发展阶段、诉讼理念、诉讼文化、相关配套制度、法系归属、实体法规定等。
  其三,日本学者在学术阐述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与我国有所不同,容易忽视其言说的重点和实质。例如,对有些问题的看法,日本学者常常会在注释中去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特别是作者的一些设想、不成熟的想法、疑问等。因此,在阅读时,应当特别注意书中的注释部分,注释中往往也具有相当学术价值含量的内容,并非单纯的观点或资料的出处。
  最后,就我的观察而言,日本学者更注意对问题细节的讨论和分析,相较而言,我国学者似乎更注重对制度和理论架构等宏观问题的研究,由此,在阅读时也容易忽视其他细节问题。如果我们在阅读时,能够更多地注意相关的细节问题,也许就会发现更多有学术价值的东西,对问题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入,对我国的学术发展也将产生积极作用。
  基于我在相对较长时期里对日本民事诉讼理论有着更多的关注,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中也比较注意我国与日本民事诉讼制度和理论的不同之处。在此,为了提高读者阅读的有效性,本书再版之际,我们修改了书名,使之更符合中文表述习惯,并为书中每一讲都编写了导读,对原来的译文也进行了修订,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