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聚焦
|
|
□ 本报记者 王莹
为打造智慧互联、惠民利民的智慧政务警务便民服务圈,5月28日,由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海沧分局联合马銮湾新城建设指挥部牵头规划的“24小时政务便民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启用,为群众提供17个政务部门147项服务事项的网上服务,实现群众需求与政务服务“零时差”。 群众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厦门市政法机关应民之所需、解民之所困,坚持开门纳谏,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出台多项惠民举措,持续擦亮便民利民的平安底色。 打造教育整顿“总中枢”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之初,厦门市委政法委编制了覆盖委机关全流程、全环节、全要素的“教育整顿流程图”和“学习教育环节流程图”,实现挂图作战,做到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图表化,打造出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总中枢”。 为将教育整顿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项目,厦门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牵头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以示范带动、整体联动、机制驱动,统筹推进政法系统教育整顿工作,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政法机关出台便民利民举措。 今年4月,厦门市委政法委牵头启动新一轮道路交通亡人事故专项整治行动,试点“云电警”“智能劝导员”等智能设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安稳定。 围绕民生热点、治理难点、创新亮点,厦门市委政法委组织开展“推进厦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厦门智慧政法建设发展规划”等8项年度重点课题调研,初步梳理并扎实推进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安民、便民、利民。 针对涉案财物管理这一难题,厦门市委政法委积极统筹协调,由市公安局联合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财政局率先打造跨部门涉案财物集中管理新机制,有效减少了涉案财物贬损,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截至3月10日,厦门市仅公安机关就清退15家涉案财物保管场所,155家基层执法单位被纳入管理机制服务范围,节约财政资金900余万元。目前,福建省已将该机制作为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办好涉及民生“大小案” 4月8日,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接警员陈龙丕接到报警:厦门某公司财务人员曾先生被骗30万元。陈龙丕与同事合作,第一时间帮助受害者止付30万元。此时,距曾先生报警还不到10分钟。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厦门警方不遗余力地推进反诈防骗工作,让市民更有安全感、幸福感。厦门法院还建立“绿色通道”,大力提升涉民生、涉企业等特殊群体案件的办理力度,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 8年前,陈英(化名)的丈夫与邻居黄某发生纠纷被打致死。法院判处黄某有期徒刑8年,赔偿金额近50万元,但黄某一直未履行赔偿义务。执行干警了解到陈英生活贫困,为其申请发放10万元国家司法补助金,并多次到黄某家中,劝导其妻子周某配合法院工作。 2019年,周某表示愿意配合法院执行。牛年春节的前一天,陈英收到盼了8年的执行款,一家人感动不已。 “把人民群众对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期盼,转化为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创新发展、改革奋进的工作成果,是我们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目标。”厦门中院院长谢开红说。 当好群众利益“守望者” 近日,经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督导,多部门协作全方位开展城市盲道专项整治行动。如今,翔安区已有超60条道路、1760处盲道设施得到整改,新增盲道设施超1500平方米。 此前,翔安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辖区内盲道存在不连续、未避开障碍物等情况,给视障人士出行造成影响。翔安区检察院依托公益诉讼职能,向相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书,让视障人士的出行安全更有保障。 一条顺畅的盲道、一份安全的食品、一个清澈的池塘……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民生小事,却是检察官们眼中的大事。 厦门市检察机关创新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机制,倾力守护群众良好居住环境,助力社会治理。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立案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6件,涉及食品药品安全、文物保护等领域。 在游人如织的中山路步行街,每个周末及节假日下午,来自厦门市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联盟及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的法律服务志愿者都会为游客提供无偿法律咨询。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把教育整顿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内生动力和为民惠民便民的硬招实招。”厦门市司法局局长丁贤志介绍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厦门市司法局加快建设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主动延伸职能,不断拓宽法律服务渠道,提升法律服务质量,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
|
厦门持续擦亮便民利民平安底色
|
|
|
|
( 2021-07-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聚焦 |
|
□ 本报记者 王莹
为打造智慧互联、惠民利民的智慧政务警务便民服务圈,5月28日,由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海沧分局联合马銮湾新城建设指挥部牵头规划的“24小时政务便民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启用,为群众提供17个政务部门147项服务事项的网上服务,实现群众需求与政务服务“零时差”。 群众在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厦门市政法机关应民之所需、解民之所困,坚持开门纳谏,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出台多项惠民举措,持续擦亮便民利民的平安底色。 打造教育整顿“总中枢”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之初,厦门市委政法委编制了覆盖委机关全流程、全环节、全要素的“教育整顿流程图”和“学习教育环节流程图”,实现挂图作战,做到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图表化,打造出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总中枢”。 为将教育整顿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项目,厦门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牵头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以示范带动、整体联动、机制驱动,统筹推进政法系统教育整顿工作,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政法机关出台便民利民举措。 今年4月,厦门市委政法委牵头启动新一轮道路交通亡人事故专项整治行动,试点“云电警”“智能劝导员”等智能设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安稳定。 围绕民生热点、治理难点、创新亮点,厦门市委政法委组织开展“推进厦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厦门智慧政法建设发展规划”等8项年度重点课题调研,初步梳理并扎实推进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安民、便民、利民。 针对涉案财物管理这一难题,厦门市委政法委积极统筹协调,由市公安局联合市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财政局率先打造跨部门涉案财物集中管理新机制,有效减少了涉案财物贬损,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截至3月10日,厦门市仅公安机关就清退15家涉案财物保管场所,155家基层执法单位被纳入管理机制服务范围,节约财政资金900余万元。目前,福建省已将该机制作为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办好涉及民生“大小案” 4月8日,厦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接警员陈龙丕接到报警:厦门某公司财务人员曾先生被骗30万元。陈龙丕与同事合作,第一时间帮助受害者止付30万元。此时,距曾先生报警还不到10分钟。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厦门警方不遗余力地推进反诈防骗工作,让市民更有安全感、幸福感。厦门法院还建立“绿色通道”,大力提升涉民生、涉企业等特殊群体案件的办理力度,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 8年前,陈英(化名)的丈夫与邻居黄某发生纠纷被打致死。法院判处黄某有期徒刑8年,赔偿金额近50万元,但黄某一直未履行赔偿义务。执行干警了解到陈英生活贫困,为其申请发放10万元国家司法补助金,并多次到黄某家中,劝导其妻子周某配合法院工作。 2019年,周某表示愿意配合法院执行。牛年春节的前一天,陈英收到盼了8年的执行款,一家人感动不已。 “把人民群众对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期盼,转化为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创新发展、改革奋进的工作成果,是我们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目标。”厦门中院院长谢开红说。 当好群众利益“守望者” 近日,经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督导,多部门协作全方位开展城市盲道专项整治行动。如今,翔安区已有超60条道路、1760处盲道设施得到整改,新增盲道设施超1500平方米。 此前,翔安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辖区内盲道存在不连续、未避开障碍物等情况,给视障人士出行造成影响。翔安区检察院依托公益诉讼职能,向相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书,让视障人士的出行安全更有保障。 一条顺畅的盲道、一份安全的食品、一个清澈的池塘……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民生小事,却是检察官们眼中的大事。 厦门市检察机关创新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机制,倾力守护群众良好居住环境,助力社会治理。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立案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6件,涉及食品药品安全、文物保护等领域。 在游人如织的中山路步行街,每个周末及节假日下午,来自厦门市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联盟及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的法律服务志愿者都会为游客提供无偿法律咨询。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把教育整顿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落实的内生动力和为民惠民便民的硬招实招。”厦门市司法局局长丁贤志介绍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厦门市司法局加快建设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主动延伸职能,不断拓宽法律服务渠道,提升法律服务质量,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