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吴攸 林珊
近日,《法律适用》“丽法杯”征文颁奖暨多元解纷机制及治理现代化主题论坛在浙江丽水举行。来自浙江省内外法院系统代表、政法院校专家学者、其他相关实务界专业人士共聚一堂研究加快探索中国特色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新模式。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指出,推进多元解纷和治理现代化工作,要深刻把握多元解纷及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化轨道、专业化趋势、社会化路径、信息化手段与国际化前景。人民法院应当着眼于人民群众多元的纠纷解决诉求,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方式纳入法治化轨道,把握人工智能与纠纷解决机制深度融合这一趋势,持续完善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平台功能,推进在线调解机制完善,逐步建立完善“党委领导、司法推动、社会参与、多元并举、法治保障”的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格局,共同构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纠纷解决的强大合力。 论坛上,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占国介绍说,为破解案多人少问题,2018年起浙江法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将法院调解工作置于党委政府大治理格局之中,构建起分层过滤、网上网下、衔接配套的递进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目前,浙江各县(市、区)均已建立横向联动各部门、纵向延伸到各村社区的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92家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入驻矛调中心,“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基本建立,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效益逐步显现。 防重于治化解矛盾在源头 浙江是经济大省,也是诉讼大省。长期以来,全省法院案多人少矛盾十分突出,多年来以全国1/23的法官编制数办结了全国1/14的案件数,法官年人均办案长期位居全国第一。 《法治日报》记者获悉,2018年浙江省法院收案增幅由2017年的14.8%下降至3.4%,系十年来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2019年收案下降4.6%,系全国唯一收案下降的省份;2020年收案再下降7.2%,实现收案下降、办案质效提升、老百姓司法获得感增强的多赢效果。 遂昌县人民法院建立员额法官联络乡镇制度,全程参与信用村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制度执行、纠纷化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尽可能实现“民事村了”和“一次不用跑”。 诸暨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键介绍说,诸暨是“枫桥经验”发源地,近年来诸暨法院围绕市委中心工作、重点工作,聚焦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劳动者维权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实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的信息共享、风险联控、业务协同。同时,通过司法建议加强风险研判和预警,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每季度发送《法庭情况通报》,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 永康市人民法院龙山法庭庭长潘文接说,龙山法庭出台《关于开展争创“无讼村”的指导意见》,推动辖区开展“无讼村”创建活动。法庭辖区内传统民事案件,除离婚纠纷外,基本通过非诉渠道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肖建国认为,“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应当重新审视诉讼与诉讼外的和解、调解和仲裁等非诉解纷机制之间的关系。从过去的诉讼中心主义逐渐走向并行主义,将非诉解纷机制与诉讼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司法为民缩短距离和时间 青田是浙江省第一大侨乡。青田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徐蓓姿告诉记者,随着华侨群体壮大、涉侨纠纷增多,原本归于“四涉”审判(涉外、涉港澳台)的涉侨类案件逐步独立“分家”,“涉侨审判”概念从无到有,内涵不断丰富,侨乡青田成为涉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缘起之地”。与国内普通案件相比,涉侨案件审判面临华侨回国难、诉讼难与司法程序环节多、周期长两座“大山”。 对此,青田法院立足侨情县情实际锐意破题,创新推行“333”工作方法,全力构建“海内海外联动调解、线上线下多元共治”的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格局,最终形成了涉侨纠纷多元化解的“青田模式”。 为了让华侨在清明、春节等集中回国的短时间内完成诉讼事项,青田法院开通简案快办绿色通道,首创QQ视频庭审让海外华侨能当面向法官陈述意见。同时,青田法院创建人民观察调解团制度,抽选侨领全程参与庭审、调解,投票评判争议焦点,意见作为裁判参考,化解冲突激烈的涉侨家事案件服判息诉率达100%。为了让华侨办理公证少跑腿,青田法院与公证处建立涉侨诉讼公证对接机制,5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公证。 上城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陆忠明向记者介绍,自上城法院开展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以来,聚焦基层纠纷,深入诉源治理,入驻矛调中心积极开展指导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和在线调解等工作,进行司法确认,助力在源头上化解矛盾,形成纠纷减少、信访下降、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努力让老百姓“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共同打造老百姓的解纷终点站。 数字赋能司法服务普惠化 丽水市地处山区,村落留守人员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群体,对目前法院互联网诉讼服务接受度和掌握度有限。在此背景下,“共享法庭”应运而生。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有法律服务需求的群众可通过“共享法庭”在线进行远程调解、网上立案、远程庭审、证人远程作证等,获得多元化、集成化的法律诉讼服务。目前,丽水市已建立83个“共享法庭”服务点,协助完成调解15次,开展跨域庭审23次。 无纸化立案、补充证据、查看案件进度……这些功能均可在绍兴两级法院打造的24小时自助法院里实现。2019年下半年运行以来,当事人通过24小时自助法院自助立案1515件,中转诉讼材料2707份。 2020年以来,绍兴市两级法院依托数字化手段,联合全市两级六地330多个单位和部门搭建全市执行“一件事”云平台,通过减环节、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努力提升执行案件当事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5月底,通过该平台办理协作事项8250次、发起联审后拍卖成交458件,成交金额20.38亿元,办理权证450本。
|
多元解纷机制及治理现代化主题论坛举行
|
浙江法院构建纠纷分层过滤体系收案连降
|
|
|
|
( 2021-07-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吴攸 林珊
近日,《法律适用》“丽法杯”征文颁奖暨多元解纷机制及治理现代化主题论坛在浙江丽水举行。来自浙江省内外法院系统代表、政法院校专家学者、其他相关实务界专业人士共聚一堂研究加快探索中国特色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新模式。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指出,推进多元解纷和治理现代化工作,要深刻把握多元解纷及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化轨道、专业化趋势、社会化路径、信息化手段与国际化前景。人民法院应当着眼于人民群众多元的纠纷解决诉求,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方式纳入法治化轨道,把握人工智能与纠纷解决机制深度融合这一趋势,持续完善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平台功能,推进在线调解机制完善,逐步建立完善“党委领导、司法推动、社会参与、多元并举、法治保障”的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格局,共同构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纠纷解决的强大合力。 论坛上,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占国介绍说,为破解案多人少问题,2018年起浙江法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将法院调解工作置于党委政府大治理格局之中,构建起分层过滤、网上网下、衔接配套的递进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目前,浙江各县(市、区)均已建立横向联动各部门、纵向延伸到各村社区的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92家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入驻矛调中心,“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基本建立,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效益逐步显现。 防重于治化解矛盾在源头 浙江是经济大省,也是诉讼大省。长期以来,全省法院案多人少矛盾十分突出,多年来以全国1/23的法官编制数办结了全国1/14的案件数,法官年人均办案长期位居全国第一。 《法治日报》记者获悉,2018年浙江省法院收案增幅由2017年的14.8%下降至3.4%,系十年来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2019年收案下降4.6%,系全国唯一收案下降的省份;2020年收案再下降7.2%,实现收案下降、办案质效提升、老百姓司法获得感增强的多赢效果。 遂昌县人民法院建立员额法官联络乡镇制度,全程参与信用村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制度执行、纠纷化解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尽可能实现“民事村了”和“一次不用跑”。 诸暨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键介绍说,诸暨是“枫桥经验”发源地,近年来诸暨法院围绕市委中心工作、重点工作,聚焦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劳动者维权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实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的信息共享、风险联控、业务协同。同时,通过司法建议加强风险研判和预警,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每季度发送《法庭情况通报》,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 永康市人民法院龙山法庭庭长潘文接说,龙山法庭出台《关于开展争创“无讼村”的指导意见》,推动辖区开展“无讼村”创建活动。法庭辖区内传统民事案件,除离婚纠纷外,基本通过非诉渠道解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肖建国认为,“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应当重新审视诉讼与诉讼外的和解、调解和仲裁等非诉解纷机制之间的关系。从过去的诉讼中心主义逐渐走向并行主义,将非诉解纷机制与诉讼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司法为民缩短距离和时间 青田是浙江省第一大侨乡。青田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徐蓓姿告诉记者,随着华侨群体壮大、涉侨纠纷增多,原本归于“四涉”审判(涉外、涉港澳台)的涉侨类案件逐步独立“分家”,“涉侨审判”概念从无到有,内涵不断丰富,侨乡青田成为涉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缘起之地”。与国内普通案件相比,涉侨案件审判面临华侨回国难、诉讼难与司法程序环节多、周期长两座“大山”。 对此,青田法院立足侨情县情实际锐意破题,创新推行“333”工作方法,全力构建“海内海外联动调解、线上线下多元共治”的涉侨纠纷多元化解格局,最终形成了涉侨纠纷多元化解的“青田模式”。 为了让华侨在清明、春节等集中回国的短时间内完成诉讼事项,青田法院开通简案快办绿色通道,首创QQ视频庭审让海外华侨能当面向法官陈述意见。同时,青田法院创建人民观察调解团制度,抽选侨领全程参与庭审、调解,投票评判争议焦点,意见作为裁判参考,化解冲突激烈的涉侨家事案件服判息诉率达100%。为了让华侨办理公证少跑腿,青田法院与公证处建立涉侨诉讼公证对接机制,5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公证。 上城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陆忠明向记者介绍,自上城法院开展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以来,聚焦基层纠纷,深入诉源治理,入驻矛调中心积极开展指导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和在线调解等工作,进行司法确认,助力在源头上化解矛盾,形成纠纷减少、信访下降、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努力让老百姓“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共同打造老百姓的解纷终点站。 数字赋能司法服务普惠化 丽水市地处山区,村落留守人员大部分是中老年人群体,对目前法院互联网诉讼服务接受度和掌握度有限。在此背景下,“共享法庭”应运而生。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有法律服务需求的群众可通过“共享法庭”在线进行远程调解、网上立案、远程庭审、证人远程作证等,获得多元化、集成化的法律诉讼服务。目前,丽水市已建立83个“共享法庭”服务点,协助完成调解15次,开展跨域庭审23次。 无纸化立案、补充证据、查看案件进度……这些功能均可在绍兴两级法院打造的24小时自助法院里实现。2019年下半年运行以来,当事人通过24小时自助法院自助立案1515件,中转诉讼材料2707份。 2020年以来,绍兴市两级法院依托数字化手段,联合全市两级六地330多个单位和部门搭建全市执行“一件事”云平台,通过减环节、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努力提升执行案件当事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5月底,通过该平台办理协作事项8250次、发起联审后拍卖成交458件,成交金额20.38亿元,办理权证450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