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中国
|
|
编者按 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树立民生优先导向,认真梳理司法行政工作涉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一系列惠民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践行为民情怀,擦亮惠民品牌。今天,本报推出江苏司法行政系统立足工作实际,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实施惠民工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的工作成效,敬请关注。
江苏司法行政机关用心用情书写民生答卷 推出司法行政10项惠民实事,积极回应群众对司法行政机关的新需求、新期待; 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公证便民服务的意见》,推出首问负责制、远程视频办证等12项公证便民举措; 推动建立“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团1460个,实施企业控链、创新强链、基础固链、开放延链、解纷护链行动…… “司法行政工作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我们要善谋惠民之策、力行便民之举。”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介绍,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江苏司法行政系统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从最困难群体入手,从最突出问题着眼,从群众最现实利益出发,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今年5月底,全系统共开展送法活动16112场,提供法律咨询62.3万余人次,为企业出具法律建议书8018份,帮扶2100余户特殊人群困难家庭未成年子女2880名,围绕土地承包经营、基本生产建设等为困难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公共法律服务44.6万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33件,化解涉企涉工涉农纠纷65665件。 惠民举措频出 激发为民服务“新动能” 在南京市江宁区东山司法所,电子屏广告栏滚动播放《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修订草案)》,立法民意征集区的解说员魏萍向某公司总经理郭孝发详细讲解草案内容。在她的引导下,郭孝发在立法民意征集表上填写了自己的意见。 “察民情访民意是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更是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的前提。”江苏省司法厅立法二处处长汪立生说,截至今年4月,通过司法所立法民意征集区、县级立法民意咨询库、上门走访、组织座谈会等方式,共征集意见建议1400余条。 为汇聚民意民智,以良法推动善治,江苏省司法厅织密立法民意征集网络、健全民意研判机制,针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项目,通过“立法民意直通车”开展立法建议专项征集活动。 像这样用心用情用力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的例子,在江苏司法行政系统还有很多。 “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帮我办了公证。”6月20日上午,唐华来到苏州市吴中公证处,向公证人员表示感谢。 前不久,唐华在木渎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咨询其父遗产继承办理事宜,希望公证员能到敬老院为她103岁的奶奶办理放弃继承声明公证。 工作人员询问后得知,唐华的奶奶神志清晰,但行动不便,于是马上与吴中区公证处联系。公证处获悉后,简化办证流程,开设“绿色通道”,立即安排公证员上门,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公证办理程序。 “这只是江苏公证为民办实事、推出便民利民举措的一个缩影。”江苏省司法厅副厅长张亦军介绍。 江苏省出台《关于加强公证便民服务的意见》,推出强化办证指引、网上通办等12项公证便民举措,其中不乏落实试行承诺办证、推广远程视频服务等创新之举,通过破解“人在证途”和“信息孤岛”等难题,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为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遇到的难题,继去年在全国率先试点后,今年4月,江苏司法行政系统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遇到的高频次、高成本行政事项,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化管理,首批62个证明事项已推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从源头堵住“证明泛滥”,有效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证难、办事烦、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聚焦短板发力 “问题清单”变“履职清单” 今年刚满11岁的小霞,6个月大时母亲去世,亲生父亲不知去向。多年来,小霞只能依靠外婆的低保收入维持生活。 今年4月,无锡市锡山区法律援助网格员走访时,了解到小霞的困境。区法律援助中心主动介入,联合区人民法院启动“事实孤儿”提起宣告法定代理人失踪或死亡的特别程序。 5月13日,锡山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与区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一同上门,并指派专家律师承办此案。案件的顺利解决,得益于“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和锡山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周到服务,也是江苏司法行政系统为民撑起法治晴空的具体实践。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江苏省司法厅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精准对接特殊群体法律需求,下发《关于加强社会救助对象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推动各地将申请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调整至本地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服务供给,常住人口受援率稳定在万分之十以上,全省覆盖人群达8万人。 江苏省扎实推进法律援助事项范围“负面清单”试点工作,让群众充分享受法律服务“红利”。试点以来,江苏省增加此类法律援助案件2200余件,其中不少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关键小事”。今年以来,全省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儿童法律援助案件2300余件,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接待解答涉及儿童法律问题来访、来电咨询1.5万余人次。 为把“问题清单”变为“履职清单”,连云港印发《关于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全周期管理的指导意见》;宿迁印发《关于组建运河品牌电商发展法治保障共同体的实施方案》,制定电商发展法治保障11项举措,帮助电商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和管理漏洞。 常州组织700余名法律工作人员成立名优律师服务团,组建“千人以案释法”讲师团,解决群众法律问题700余个,形成企业法律风险报告600余份,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泰州启动“法援邮路真情守护”项目;南通公证行业以便民为要义,扎实推进“公证改革顺民心”工程;淮安组建由50余名了解市场的企业家、商会负责人和法律工作者组成的商事调解委员会,开展涉企法律纠纷化解工作;扬州、盐城、镇江、常州、南京、徐州等地成立法律服务队,为企业合同履行、劳动争议、复工复产等重点领域提供专业指导和精准法律服务。 江苏司法行政系统聚焦“巩固脱贫成效、促进乡村振兴”,广泛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围绕脱贫不稳定户、贫困边缘户等群体,落实家庭法律顾问制度;聚焦苏北5市12个重点县区,扩展结对帮扶内容和载体形式,深入开展“12348”法律服务队活动,持续做好对经济薄弱村党组织的定点帮扶和定向支援,为经济薄弱村的35个集体经济项目进行“法治体检”。 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律师、普法志愿者走进校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活动,累计举办法治讲座、法治文艺汇演等法治文化主题活动800余场,向儿童赠送各类普法漫画和手册12.5万余册。 向创新要实效 打好护航发展“组合拳” “在陶瓷紫砂行业,知识产权被侵犯的事很让人头疼。”今年5月,“守护紫砂”法律服务联盟律师团上门走访企业时,听到某陶瓷机械公司总经理讲述企业成长的烦恼。 针对行业痛点,“守护紫砂”法律服务联盟律师团设立紫砂行业专业性调解工作室,免费提供维权、知识产权矛盾纠纷调处、法律咨询和救济指引等服务。 这只是江苏省创新打造“产业链+法律服务”模式的生动注脚。 为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中的专业作用,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专项行动的意见》,以服务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产业链为重点,积极培育与产业体系相融合的产业法律服务体系,组建产业链法律服务团1460个,先后走访企业6.3万余家,出具法律意见书3.8万余件,着力提升双循环效率和水平,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这个协议我同意。谢谢‘纾解工程’,不用打官司了,我现在去撤诉。”3月18日,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接到原告撤诉申请书,从起诉立案到撤诉仅用时20天,大大缩短了案件审理期限。原告提到的“纾解工程”,就是淮安正在推进的行政争议纾解工程。 一直以来,行政争议案件都存在化解渠道少、实质性化解难等问题。为此,淮安创新探索行政争议纾解工程,建立行政争议纾解中心等解纷平台27个。运行3个月来,已接受适合纾解的行政争议86件,纾解成功率达95.3%,初步取得了群众满意率走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增强、行政案件败诉率走低的多重效应。 江苏省各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目前,非诉纠纷综合化解中心实体平台已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 同时,江苏省司法厅积极打造“苏解纷”非诉讼服务平台。平台上线后,群众可通过移动端随时随地在线申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公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仲裁、司法鉴定等8类非诉服务,进行在线咨询、申请等高频操作。 为将矛盾处置关口前置,进一步强化法律服务预防功能,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今年4月,江苏省司法厅出台《关于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全周期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健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为推进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江苏司法行政系统健全村(社区)“法律明白人”遴选、培育、使用制度,从村干部、村妇联执行委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退役军人中遴选优选,为全省各个网格培育1名“法律明白人”。如今,江苏省共有9万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基层法治宣传和法治实践一线,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亮丽风景。 张全连 邢媛媛
|
|
聚力办好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
江苏司法行政系统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
|
|
( 2021-06-3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中国 |
|
|